【中财论坛】从“称谓”看一个人的品质高低
来源:中财论坛 - 江天漫话         作者:范廷伟         时间:2016-02-03         点击量3581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称谓”的定义是“人们由于亲属和别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如父亲、师傅、厂长等。”这样的“称谓”,既体现了一个人身份或职业的区别,也体现了另一个人对被“称谓”者最起码的的礼貌、或者尊敬。自古就有“贪人廉,淫人洁,佞人直”的“用的着人靠前,用不到人靠后”的两面人,荀子冠以那些甜哥蜜姐者“口言善,身行恶”的两面人定义。我从小就一直生活在素有“齐鲁大地,礼仪之邦”的这个省份,有礼有貌,表里如一,我觉得是为人处世,融入社会的做人底线。

  读书的时候,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互帮互助,礼让友爱,让孩子们在自己的心灵深处播下了真、善、美的种子,参加工作后,就是正式踏入社会的一个标志。在这里,有不怒自威的领导,有和蔼可亲的师傅,有亲如弟兄的同事。企业就像一个和谐有致,运转自如的大家庭,一大家子人互帮互助,和睦相处,人们每天都在快乐地投入工作,幸福地享受生活,恰如其分,理所当然的“称谓”,好似一种润滑剂,改善着与领导、与师傅、与同事之间的微妙关系。有眼色,懂礼貌,家教好,成为人们评判一个人品行、品质的最基本的标准。

  谦逊,是一个素质良好的外在标识;而善良,则是人们情感世界的太阳。早些时候,母亲曾经告诉过我,村里有位在乡镇上参加工作的街坊,这人眼皮子朝上看,平时自己觉得高人一头,对街坊自是目不斜视。那时,自行车还真算是一种稀罕物,每逢他摁着自行车铃进村时,见到街坊村邻总是爱搭不理,令人对他羡慕嫉妒恨。这位乡镇干部父亲去世,根本没人到场帮忙抬棺,最后还是他放下身架,逐门逐户,磕头下跪,才算圆下这个场面来。自此,不等进村,在路上或者沿路的地头、树下,他就下车给大家分烟,寒暄家长里短。

  人敬人高,谁的腰里也不能掖着一个无事牌。从参加工作的那天起,我就尊敬领导,团结同事,当时不是曲意的敬奉,而是发自内心的尊敬和仰望。他们年龄大,资历长,经验多,都是在工作上能独当一面的台柱子、多面手。我也懂得“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道理,往别人身上扔泥巴,脏了的首先是自己的手。当然,十个手指头,毕竟也有长短,一个娘的孩子,脾气和性格还有所不同呢,在单位上,我最讨厌的是不尊重别人,反而给别人起名哆嗦姓的人,拿别人的缺陷起外号,开玩笑,这种人品低下的家伙最令我瞧他不起。

  我们临村有一个口齿伶俐,能言善辩的人,嘴皮子特别溜,平时就是以卖弄口才,打趣别人,给别人起外号为乐事,等到他儿女成人,心无杂事的时候,本该子孙绕膝,安享天伦的这个岁数,却因为小脑快速萎缩而患上了并不多见的老年痴呆症,他每天像傻瓜一样在街头巷尾游来逛去。按照唯心论的说法,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街坊们都知道,早有人断定他这张破嘴用不下这辈子来,因为他一辈子说了两辈子的话。他一辈子不懂得尊重别人,既损他人,又不利已,直弄得到最终来,也没有人去尊重一个失去了记忆的傻子一样的病人。

  那日,妻子在家吃饭生闲气,说车间某小伙子叫她“老马”,按理说,这个“老马”不是叫不得,而是应该由妻子的同龄人,最起码是关系比较熟络的同事才可以这样叫她。我妻子和那孩子的母亲是同般年龄,即使他直呼“老马”,妻子身上没少什么,名誉也没有受到任何的损失,只是这种孩子“没老没少,缺家失教”的轻佻做派,让和妻子同一车间的职工们已经对他侧目而视,另眼相待了。每逢这时,我总是笑着宽慰妻子,同时也是宽慰自己:如此说来,或许是我们有什么为老不尊,或者说有个别不值得令他人尊敬的地方吧?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我们两口子愣是从自身找不出不尊重人家的毛病来。

  参加工作近三十年,我在单位还算有些名气,称呼我职务或尊我为“老师”者居多,不是因我好为人师,人家叫你什么是人家的自由,但习惯了这几种带有尊意的“称谓”,当真的听到另一种异类声音,心里还是感到不爽快。久不见面的同学、朋友、同龄人,乃至包括我的长辈,见面喊我“老范”或者“小范”,一种亲切感会油然而生,就像母亲唤我乳名一样。令我暖意顿生。是的,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两者本不相干,但这时容易窥斑知豹,见微知著,当你恨不能掏出心窝子去帮助别人,反而让比自己小二十岁的孩子直呼“老范”,或者“范公”时,我也始终在考虑,究竟怎样,才能让我对他怀有深深的好感呢?

  以前我们单位上有一同事,他本姓李,因为人高马大的缘故,又因他的老家村庄叫“党里庄”,同事们记不住他的名字,便直呼“老党”,玩笑归是玩笑,二十多年中,他也乐得其名,和大家一直相安无事。他调入县直一家企业单位,在新单位安排的接风宴席上,和他同等级别的一名干部,不懂规矩,不讲规矩,直呼其名为“老党”,这位同事当即翻脸拍桌子,给这位干部一个下不来台:“‘老党’这个名字还是你叫的吗?只有我原单位的人可以叫,你根本没有资格叫。”这位领导,没有掂量一下自己,不尊重别人,只能自取其辱,自找难堪。

  俗话说过,官升脾气长;还有俗话说过,人一阔,脸就变。我也是见识过的。原先一位新职工,日常接触较多,他刚参加工作时,我对他是有着诸多帮助的。对年轻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扶上马,再送一程,这并不意味着我要求人家对我感恩戴德,毕恭毕敬。但作为他工作上的一位兄长,一位师傅,喊我“师傅”或者“范哥”,该是不算过分的要求,但他升官后,心理上有了一些变化。几年前的某一天,他见到我却直呼我为“小范”,好在他觉出了自己言语上的唐突,先是不好意思地笑笑,我装作没听见。从那时起,他再也没有称呼我为“小范”过。

  据说英国二战时,有一张照片流传很广,当时的英国国王爱德华到伦敦的贫民窟进行视察,他站在一个东倒西歪的房子门口,对里面一贫如洗的老太太说:“请问我可以进来吗?”1793年1月21日那天的巴黎协和广场上,一个行将被处死的囚徒,上断头台时不小心踩到了刽子手的脚,她马上下意识地说了句:“对不起,先生。”有句话说过,尊重别人,包含合适的“称谓”,实际上就是尊重自己,孟子亦曾有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懂得尊重,是做人最起码的一种道德要求;尊重别人,是一种境界,一种美德,更是一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所折射出来的自身的操守、品质。

  穷人乍富,囤腰挺肚。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称谓”,从最初的谦逊、恭敬、欣赏、钦佩,再到后来的居高临下,看人下菜,实则是他们心里上的一种鲜明变化而已。或许是觉得自己翅膀硬了,资格老了,官职升了,架子有了。如果再对以前的朋友、同事、同事、长辈那样恭敬有加,反而降低了自己的身价。说他们是对上点头哈腰,对下趾高气扬的“溜官害民”者,或许有些言重,但大致说来。也差不到哪里去?对他们对我“称谓”的变化,我自是持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他说任他说,清风拂山岗;他讲任他讲,明月照大江。

(此文入选778期中财论坛计酬作品)

(关注中财论坛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精彩内容等你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