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日报(161228)
来源:         作者:         时间:2016-12-28         点击量1706

  财经新闻

  1. 决策层新信号:淡化GDP增速 注重改革成效

  每逢年末,下一年的经济工作重点,即成为各界关注焦点。在2016年行将结束之际,这个话题再度引发讨论。

  然而,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并未提明年GDP增速区间。因此多位专家认为,虽然2017年GDP增速维持在6.5%以上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但相比经济增速,明年将更重视改革成效,尤其是决策层力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企改革。

  本月中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没有像往年一样提及下一年GDP增速区间,这在不少专家看来,意味着决策层将淡化经济增速。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即称,考虑到国内结构性改革推进的艰巨程度,以及全球经济在欧美政治和政策层面的不确定性高企,如果能适当扩大经济增长的目标区间,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政府稳增长的压力。因此,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推进结构性改革方面,这将有利于中国经济中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中信建投宏观债券首席分析师黄文涛亦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出中央对经济增长的目标有所弱化,当前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剧烈下滑的风险不大。6.5%并非严格的约束目标,加上未来GDP核算方法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调整完善,本身会对经济增长速度有一定影响。

  黄文涛称,今年会议体现的政策目标“重长轻短”意味较浓,“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更为强调“进”,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等短期目标淡化,转而更关注供给侧改革等长期性目标。 

  当然,多数谈及明年经济增速的专家均认为,2017年GDP增速维持在6.5%以上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助理刘哲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称,2016年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推进,提前释放了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随着中产阶级的逐步扩大、新技术和制度改革改变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中国经济明年GDP准确的说将站稳6.5%。在控制金融风险的同时,通过供给侧改革释放民生领域、垄断领域、新经济领域的供给潜力,中国经济完全可以实现“稳中有进”。

  刘哲认为,从部门贡献来看,中国经济表面走平,在剔除金融影响后,今年已经出现回升;从经济周期来看,中国经济经历了市场经济以来最大的一轮下行周期,部分领先指标已经预示经济触底企稳;从增长动能来看,新供给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已经显现,深圳就是很好的例子,劳动、土地、资本、制度等要素市场供给侧潜力还很大。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即认为,2017年经济增速离“L型”底部应该仅一步之遥。2016年前三个季度,我国GDP当季度同比增速均保持在6.7%,“L型”底部初见。展望2017年,经济仍存在下行压力,6.5%应是政府必守的经济增长“铁底”。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形势课题组发布的报告显示,考虑到我国潜在经济增长水平和明年的需求变化趋势,以及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的现实,2017年经济增长目标应定在6.5%左右。

  至于为何是6.5%,国信宏观团队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市场很多观点认为未来几年经济增速不能低于6.5%,依据是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实际GDP比2010年翻一番。但如果单从GDP翻一番的目标来看,未来四年(2017~2020)的年均GDP增速即使低于6.5%,GDP翻一番的目标也可以完成。

  毋庸置疑,中国经济要实现稳中求进,保持在6.5%左右,必须推进市场导向的结构性体制和治理改革。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田国强此前即表示,如果改革真的到位,比如城乡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真正落地,“十三五”期间,平均潜在增长率仍能维持在7%左右。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亦认为,经济增长开始企稳,为结构性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2017年将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财税、户籍、土地制度改革将进一步推进,促进中国向消费驱动经济转型,国企改革、债务重组、以及资本市场改革有望提速。尽管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有所升温,中国仍然会对外扩大开放领域,积极吸引外资,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除了强调财政政策“积极”外,还强调了“有效”。对此,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院长胡怡建对第一财经分析称,这就要求财政支出更加精准和有针对性。2017年财政政策力度或继续加大,财政赤字会增加,很可能突破3%。

  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苏剑认为,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一大亮点是强调了防风险,主要体现在关于房子的定位方面,强调房子的居住功能,而不是投资功能。后期或会出台一些相应的政策,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冲击,但也要避免用力过猛。

  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教授认为,从有效引导住房投资与住房消费的目标出发,房地产长效机制建设要有助于促使住房回归其作为消费品的居住属性,抑制其作为投资品的资产属性。其手段应当是多方面的,比如金融、税收、土地供应等手段。

  与此同时,改革还有一块需要啃下的“硬骨头”是国企改革。12月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把国企改革放在了明年“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的第一位。

  对此,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对第一财经称,2017年国企改革将出现三个转变,即偏重政策设计向政策落地转变,偏重全面试点向重点突破转变,偏重企业外部向内外兼修转变。“推进混合所有制成为突破口,就是要启动企业内在活力,在国企公司治理和市场化的经营机制上见成效。2017年将是混改的落地之年和重点突破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亦明确,要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加快推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项安波认为,新的一年,混合所有制改革将很可能取得新的突破,对于混合所有制改革,文件已经齐备,接下来是与重要领域的行业体制改革相结合,这方面需要有实质性的新的进展。

  李锦对第一财经称,明年地方国企的改革也将有亮点。在当下地方经济下行压力大的情况下,地方推动国企改革的动机也更为强烈。可以预料的是,未来国企改革在重点难点问题上实现突破、创造出新的经验将是从地方、从基层先涌现出来的。

  比如,北京市国资国企改革加速推进,北京试点员工持股的市属国企名单已确定。北京市研究拟订了市属企业中长期调整重组总体思路以及改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等多项改革试点方案,将尽快启动。

  此外,山东、浙江、广西、四川等地相继明确了改革路线图。浙江省国资委副主任刘盛辉对第一财经称,对照国务院国资委开展“十项改革试点”相关内容,并结合浙江省实际,相继开展了“一企一策”差异化考核、省属企业兼并重组、混合所有制改革、集团整体上市等13项试点工作,持续加大改革试点探索力度。

  2. 国家抛出航天重点工程包鼓励民资进场

  卫星航天事业原属于国防产业,但军用卫星只产生战略价值,极少产生商业价值。政府力推军民融合之后,中国航天产业逐渐出现商用的技术、产品、服务。目前80%的航天市场是商业航天,当前全世界拥有约8000颗在轨卫星,中国拥有约3.1%,位于第二梯队。在Space-X、Blue Orgin等公司的带动下,世界民营航天的崛起是大势所趋,国外科技巨头纷纷布局这一市场。正是看到这一趋势,中国航天奋起直追,从2014年起即提出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资中国卫星商用发射、应用领域。政策红利的加码下,国内科技巨头在这一领域依然缺席。但是,目前各个航天院所都在做企业化转型,大学和科研单位也储备了一批人才,中国航天工业依然潜力无限。

  国家推出的政策利好,继续刺激着商业航天的兴奋神经。

  12月27日,国务院发布《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与上一版本、5年前发布的《2011中国的航天》不同的是,民间资本、民营企业在该版白皮书中有了更清晰、更突出的角色定位。在继续明确“健全完善航天多元化投入体系”基础上强调,进一步完善准入和退出机制,建立航天投资项目清单管理制度,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有序参与航天科研生产、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空间信息产品服务、卫星运营等航天活动,发展商业航天。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表示,商业航天空前力度推进,是2016年以来的世界航天日益呈现新的热点。

  美国航天基金会发布的《航天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航天经济总量达3353亿美元,其中商业航天活动占比76%,总计2460亿美元。而商业航天领域每投入1美元,可带来7至14美元的回报。据此推算,全球航天产业每年可带动产生数万亿美元的收入。

  多位业内受访者表示,随着国家政策的进一步开放,民间资本、民营企业将有更多机会进入商业航天领域。但与此同时,商业航天毕竟是高技术、高资本门槛的领域,企业必须要充分考虑自身的技术储备以及市场需求。

  从政策倾向看,商业航天或将进入更深层次“拥抱”多元化资本的轨道。航天产业商业化在中国处于起步阶段,远远未形成“面”上乃至不同企业连成“线”的产业集聚。但在即将过去的2016年,依靠多家商业化运作平台、多个明星创业项目的全新设立,中国商业航天完成了初步的“散点突破”。

  2016年的这股商业航天投资热潮中,中国航天以往唯“国企”独尊的局面正在被打破:一方面,“国家队”航天科工集团和航天科技集团先后成立商业化运作平台;另一方面,“民间队”伴随着多家企业、创业团队的入局而初现雏形,珠海上市公司欧比特是成熟型企业的代表,而零壹空间(One Space)、天仪研究院(Space TY)等创业项目亿元级别的A轮融资则印证着民间资本对“太空经济”的热衷向往。

  对于中国版“Space X”们在2016年出现的原因,深圳光启研究院院长刘若鹏接受采访时认为, 2014年以来的系列政策,正在鼓励民间资本和民营企业参与航天事业。政策面被认为是直接导致2016年商业航天“小阳春”的关键因素。

  2014年11月,国务院60号文即《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明确,“鼓励民间资本研制、发射和运营商业遥感卫星”; 2016年5月,国家发改委《关于实施制造业升级改造重大工程包》中,重点工程之一即为“商业航天产品发展工程”,包括商业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及运载火箭的研制生产线。

  在珠海欧比特集团副总经理武立忠看来,民营企业从事航天活动此前“活得并不容易”。原因一是因为航天领域以往由国有企业主导,民营企业切入产业链并不容易;二是以往在航天领域,政府部门对民营企业的审批和管控比国企“高很多”。

  关注航天领域的粤科金融集团投资经理周勤勇表示,以往民间资本投资航天板块有个不易解决的问题:许多航天企业属于军工板块,有许多涉密的数据,并不会提供给股东之外的主体,而商业化运作的创投基金做尽调又需要企业提供数据,这种矛盾现象往往会使得生意谈砸了。但在政策的鼓动下,这种情况有所好转。例如,他跟踪的一家标的企业属于国企,此前并不愿“混改”上市,但近期这种念头已有松动。

  新发布的白皮书显示出中国航天对民间资本开放的诚意。吴艳华表示,关于卫星的研制、核心配套产品的研制、应用、服务等各领域,都欢迎鼓励国际、国内各种资本投资。

  尽管被称作中国版“Space X”,但中国商业航天企业的应用领域远比主营火箭发射的Space X要宽得多。2016年,国内各大城市已经展开商业航天的“城市战争”,深圳、珠海、长沙、武汉、北京等城市,呈现出多点开花的局面。

  深圳早在2014年就将航天纳入该市的“未来产业”规划。该市电子信息产业发达,当地企业已有为航天产业生产配套电子元器件的基础。因而,在深圳的航天航空产业规划中,商业航天的重点领域为发展航空电子、卫星导航、航空航天材料等领域;

  而在深圳隔珠江口相望的珠海,上市企业欧比特则计划从遥感微纳卫星中收集数据,进行卫星大数据应用;

  由珠三角向北,湖南省会长沙则在2016年明确“北斗之城”的定位,提出城市版的《加快北斗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并同时设立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协同创新平台长沙北斗产业安全技术研究院;

  而武汉的侧重点则是商业火箭发射,其主导力量正是航天科工集团在当地注册的航天科工火箭技术公司,宣称要在未来5年打造年产值500亿元的新一代商业航天发射及应用产业链。

  作为“航天系”国企和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等研究力量的所在地,北京更是在商业航天中迈出步伐。其代表企业是航天科技集团旗下的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以及明星创业公司One Space,其规划应用业务不仅涉及火箭发射、遥感、导航等传统领域,还包括太空旅行、低空轨道运输等“未来”业务。

  白皮书规划的蓝图,正是在前述“多城规划”基础上的“多点突破”。白皮书显示,在未来5年,中国将在航天运输系统、空间基础设施、载人航天、深空探测、航天新技术试验、航天发射场、航天测控、空间应用、空间科学和空间环境等十大领域推出重点工程包。其中,空间基础设施包括商业航天常见的遥感、卫星通信广播和导航系统等三大应用;而空间应用则明确与地理信息测绘、“智慧城市”、“智慧交通”、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市场关注的热点相关。

  在前述领域中,吴艳华明确指出民间资本能进入的三大重点:一是关于商业火箭,现在至少有不少于3家企业从事商业火箭的研究和推进工作,国有股份都是多元化的,尤其还有民营企业;二是关于卫星研制、设计、攻关以及关键的材料、单机,特别是卫星应用推广。

  “至于大家关注的如商业发射场、商业测控等领域问题,我们都在深化论证,也是持开放支持的态度,这也是国际发展的趋势。”吴艳华表示。

  周勤勇则认为,目前国内的商业航天还处于萌芽阶段,许多企业并没有完成必要的技术储备积累,研发攻关难度大。基于商业的逻辑,更好贴近市场需求的策略是聚焦航天技术的成果转化和行业应用。

  3. 国企利润反超私企 侵蚀私企利润为代价的高增速能否持续?

  日前公布的11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颇为亮眼,以14.5%的年内第二高增速进一步验证企业效应稳步向好,为17年打开良好开端。但值得注意的是,国企累计利润增速已反超私企,同时国企的负债率仍显著高于私企。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11月,国企累计利润增速反超私企,这是2004年至今除2009年“4万亿”期间外首次。1-11月,国企累计利润增速8.2%,较前值回升3.4个百分点,为2014年以来的最高增速;私企累计利润增速5.9%,已连续三个月创年内新低。

  国泰君安宏观团队指出,由于供给收缩及价格回升主要集中在大宗商品和重化工业领域,国企相对占比高,国企利润的改善近几个月以来明显高于民企,连续5个月增速上行,民企反而连续6个月增速回落,国企与民企利润累计增速剪刀差从年初负22个百分点到正2.3个百分点,需要关注国企对民企利润的挤压造成民企和制造业投资意愿和能力的下降。

  华创宏观分析师牛播坤、甄茂生指出,本次在原材料价格暴涨的带动下,国企利润增速再次反超私企,以侵蚀私企利润为代价的国企利润回升根基并不牢固。

  此外从杠杆率来看,11月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56.1%,整体上11月与10月持平,且较去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但下降主要是因为民企在主动去杠杆,国企仍显著高于民企。国企61.6%,民企51.1%。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在9、10月小幅降低后再次回升至8月的水平,国企去杠杆迟迟未能实质性开启。

  本月举行的中央经济会议中指出,“要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此外还要“要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或将在2017年有所突破。

  华创宏观分析师牛播坤、甄茂生分析称,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如果2017年能以处置僵尸企业为核、实现去产能和去杠杆的良性互动,再结合债转股的加速推进,国企去杠杆有望在2017年实现突破。

  国泰君安宏观团队也预计,高增速可持续至明年一季度末二季度初,杠杆率在2017年将有所回落。

  第一,进入12月以来,前期涨幅较大的动力煤价格下降,螺纹钢、水泥在中旬达到高点后回落,南华工业品指数回落,但预计全月平均南华工业品指数和PPI环比仍为正。2013、2014和2015年12月利润环比增速分别为33%、26%和22%,近三年12月环比速度能够延续11月环比高增速(平均22%)一方面源于PPI的稳定或者略有上行,另一方面源于生产上行。考虑到12月工业生产受到雾霾限产停产,12月生产将略有下滑,预计带动12月份利润增速环比和同比均略回落。

  第二,由于2016年PPI前低后高,供给端继续收缩,预计2017年PPI在一季度末二季度初达到高点,根据利润增速与PPI较强的相关关系(图5和图6),并考虑今年3、4月份的基数,工业企业利润预计在二季度初达到高点。

  第三,伴随去产能、债转股和国企改革加速推进,预计2017年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将有所回落。

  金融市场

  1. 收评:沪指缩量下跌0.25%全天振幅不足15点 PPP概念股活跃

  昨日A股深V反弹,沪指一度跌破半年线后被迅速拉回,避免了破位下跌的风险,从技术层面看,半年线附近强支撑短期内显示有限。从政策导向看,今日证监会副主席姜洋表示,在振兴实体经济过程中,资本市场能否发挥作用,稳定是重要前提和决定性因素。

  稳定二字,充满深意。或许意味着监管层不乐见股市暴跌,因此大盘在2016年最后几日出现大跌的风险基本可以排除,另一方面监管层也并不乐见股市暴涨,或许,2016年A股收官战,很可能在近期的缩量横盘中就此画上句号。

  今日统计据数据显示,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0334.1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比1-10月份加快0.8个百分点。11月当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745.7亿元,同比增长14.5%,增速比10月份加快4.7个百分点。为2016年以来第二高,进一步验证企业效应稳步向好。更值得关注的是主营业务收入,11月当月同比为9%,创2014年以来最高。工业企业利润和收入双双回升,表明企业层面确实出现明显改善。

  九州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指出,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增速当月同比均已超过GDP增速,表明经济确实呈现企稳回升态势,中国经济确实已经进入L型下半场。预计工业企业和民间投资会受益于利润和收入回暖而持续上行,同时库存处于历史低位上行空间更大,库存和投资将是2017年经济的重要拉动力。长期看好中国股市健康牛。

  宏观经济数据依旧在回暖,不过货币层面偏向紧张。继昨日净回笼700亿后,今日央行进行4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3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100亿元28天期逆回购操作,今日将有2300亿逆回购到期。今日再度净回笼1500亿元。这是央行前期放水之后连续第3日从市场回收流动性。

  资金交易人士表示,市场资金面目前仍然总体处于宽松状态,但价格仍在上升。预计年底前资金面基本上都不会再出现什么问题,但是元旦后可能会陷入极度紧张局面。

  今日大盘维持横盘震荡格局。早盘两市双双低开,沪指开盘报3117.39点,跌0.17%。深成指开盘报10229.91点,跌0.03%。创业板开盘报1972.51点,跌0.08%。此后在PPP板块带领下,沪指一度冲高翻红,但随后快速回落,全天保持绿盘震荡走势,深指稍强,涨幅一度接近0.4%,但午后三大股指同步震荡下行,全天波动有限,沪指波动区间不足15点,截止收盘,上证综指收盘下跌0.25%,报3114.66,成交1622亿;深证成指下跌0.03%,报10230.57,成交2007亿;创业板指下跌0.27%,报1968.62,成交515.7亿。

  板块方面,西安自贸区、高送转、钛白粉、建筑、上海国资改革、PPP、零售、美丽中国等板块涨幅靠前,农机、证券、银行、国防军工、通信、传媒等板块则表现疲软。

  截至12月26日,上交所融资余额报5457.44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8.49亿元;深交所融资余额报3980.26亿元,增加5.76亿元;两市合计9437.7亿元,增加14.26亿元。两市融资余额止跌回升。

  2.收盘:圣诞行情继续美股微幅收涨 纳指再创历史新高

  美国股市周二小幅收高,道指微涨0.06%,仍未能突破20000点大关,纳指则涨0.45%再次创下历史新高,科技股领涨。美国今天公布的经济数据整体表现良好。

  道指收涨11.23点,或0.06%,报19945.04点;标普500指数涨5.09点,或0.22%,报2268.88点;纳指涨24.75点,或0.45%,报5487.44点。

  纳指今日创下历史新高,受益于科技股走高,英伟达(NASDAQ:NVDA)大涨6.87%,亚马逊涨1.42%,Netflix涨2.2%,苹果股价收涨0.64%,Facebook涨0.63%,高通涨0.58%,阿里巴巴涨0.86%。

  道指近来屡创新高,逼近2万点这一对投资者心理来说十分重要的关口,但迟迟未能攻破这个关键点位。

  圣诞节后投资者重返市场,迎来了一些经济数据。标普CoreLogic凯斯-席勒周二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20个城市的房价在10月份维持了稳定上涨的态势,同期全美房价指数则创出了2014年中以来最大涨幅。

  第一标准金融公司(First Standard Financial)的首席市场经济学家彼得•卡迪罗(Peter Cardillo)表示:“我认为,今天公布的这项数据对市场信心来说是很好的,股市的上涨趋势并未被打破,只是速度有所放缓。”

  美国谘商会周二发布报告称,美国12月谘商会消费者信心指数从11月修正后的109.4跃升至113.7,创2001年以来新高,反映出美国消费者对特朗普当政后的经济前景信心增强。商会经济指标主管Lynn Franco表示:“大选后对于经济、就业和收入前景的乐观情绪激增,这在老年消费者当中最为明显。”

  FXPrimus投资研究主管马绍尔-基特勒(Marshall Gittler)表示:“美国经济咨商局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已经处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的较高水平,预计该指数还会继续攀升。这就是金融市场的‘特朗普效应’的积极体现。”

  美国股市在11月份的总统大选过后一直都呈现出上涨走势,令许多市场参与人士感到意外。在2016年仅剩最后几个交易日就将结束之际,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今年以来累计上涨了14.6%,标普500指数上涨10%左右,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9%左右。

  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周一将强劲的节假日开支与股市大涨归功于自己赢得总统大选。他发布推文表示:“在我胜选之前这个世界是黑暗的,没有希望。现在市场上涨了将近10%,并且圣诞节的消费开支超过了1万亿美元。”

  而瑞银集团的超高净值客户跨类资产策略师Maximilian Kunkel周二则表示,近期美国股市的上涨与唐纳德•特朗普11月份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获得胜利并没有任何关系。

  Kunkel解释称,近期美国股市的上涨与美国上市企业盈利的潜在增长具有更多的相关性,特别是最近几个月的盈利增长。

  随着圣诞节后的销售数据陆续出炉,零售商亚马逊和沃尔玛等受到市场关注。亚马逊周二表示,今年节日购物季的销售创下历史新高,通过其Prime会员计划在全球共销售超过10亿件商品。该公司表示,超过72%的订单来自移动设备。

  西雅那银行称,欧洲央行认为其需要增资88亿欧元。需要增资的金额是按照今年压力测试的结果测算出来的。欧洲央行认为西雅那银行“依旧具备偿付能力”,符合二级资本要求。

  外媒称,苹果目前正试图通过长期制造合作伙伴富士康推动、扩大自己在东南亚地区业务、研发规模,同时计划在中国大陆地区和印度尼西亚开设新的研发中心。

  德意志银行面临的资本金比例要求降低。德银周二在公告中表示,在欧洲央行的监管审查和评估过程中,该行明年的分阶段导入(phase-in)最低普通股一级资本比率被设定在9.51%

  麦当劳中国方面表示,麦当劳中国业务出售仍正在进行过程中,对于何时公布具体的交易金额和交易对象,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表。近期,有消息称,美国麦当劳已经决定将旗下中国业务出售给由中国国有综合性企业中国中信集团(CITIC)和美国投资基金凯雷集团组建的联盟。出售对象是在中国大陆和香港拥有的店铺,预计交易额超过20亿美元。

  松下集团周二表示, 该公司计划向位于纽约州布法罗(Buffalo,又称水牛城)的一家供应特斯拉汽车公司的太阳能电池和模块生产工厂投资超过300亿日元(约合2.6亿美元)。


上一条:财经日报(161229)
下一条:财经日报(16122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