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1. 财政部酝酿新减税措施 2017年减税降费空间较大
专家表示,应通过财税改革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使税收负担分配结构更加公平合理。
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我国大规模减税降费,特别是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新增试点行业全部实现总体税负只减不增的预期目标,全年降低企业税负将超过5000亿元。专家认为,随着深化财税改革进一步深化,2017年减税降费空间较大。
日前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对今年的减税降费作了部署。财政部部长肖捷表示,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继续落实并完善营改增试点政策,扩大减税效应。研究实施新的减税措施。进一步清理规范基金和收费,再取消、调整和规范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
“加大减税降负力度可以激发企业经营活力,提升经营效益,为经济发展增添活力。”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谭云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应通过财税改革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使税收负担分配结构更加公平合理。
财政部表示,2017年将研究提出健全地方税体系方案。研究推进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改革。继续深化资源税改革,扩大水资源税试点范围。加强预算、债务、政府采购、PPP、资产、会计等领域的立法及研究。
作为最重要的减税政策,营改增在2017年的减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主要是由以下客观因素决定的:2017年有4个月的四大行业减税翘尾因素;按照营改增政策规定,纳税人2016年购入的不动产当年可以抵扣60%,剩余的40%将在2017年同当年购入的不动产60%可抵扣部分一起抵扣;随着政策和征管的不断完善,特别是企业对税制适应性的不断增强、内部管理不断改进,抵扣的数额也会明显增大。
华创证券最新的研究报告认为,2017年增值税税率档次有望简并,并完善进项抵扣;降低非税收入、清理政府性基金有较大的可操作空间,企业社保缴费率也有进一步下调的可能性。
国税总局税收科研所所长李万甫认为,为企业减负需要加大费改税力度,应将适合税收形式征缴的收费项目、基金项目改为税收;在大力推进税制改革的进程中,适时将某些收费项目并入到税改方案中,统筹实施;在构建财税体制框架结构中,通过费改税,健全地方税体系,确保地方财源稳固。
2. 保监会:禁止险企承保有投机风险的保险产品
今日,中国保监会印发《财产保险公司保险产品开发指引》的通知,要求自1月1日起,禁止保险公司承保既有损失可能又有获利机会的投机风险的保险产品。
保监会表示,《指引》意在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完善产品管理制度,规范财产保险公司保险产品开发,以及提升保险产品供给质量。
具体来看,《指引》要求保险公司不得开发的保险产品类别如下:
(一)对保险标的不具有法律上承认的合法利益。
(二)约定的保险事故不会造成被保险人实际损失的保险产品。
(三)承保的风险是确定的,如风险损失不会实际发生或风险损失确定的保险产品。
(四)承保既有损失可能又有获利机会的投机风险的保险产品。
(五)无实质内容意义、炒作概念的噱头性产品。
(六)没有实际保障内容,单纯以降价(费)、涨价(费)为目的的保险产品。
(七)“零保费”“未出险返还保费”或返还其他不当利益的保险产品。
(八)其他违法违规、违反保险原理和社会公序良俗的保险产品。
在保险产品的开发要求和原则方面,《指引》指出,保险公司应综合考虑公司承保能力、风险单位划分、再保险支持等因素,不得危及公司偿付能力和财务稳健,并坚持保险利益、损失补偿、诚实信用、射幸合同以及风险定价原则。
2016年以来,监管层对保险资金,尤其是万能险的监管越来越严格。严控保险行业“野蛮生长”的基调已变得越来越清晰。
澎湃新闻在2016年底报道,监管机构要求对分红险、万能险、投连险等人身险新型产品业务建立分级分类监管制度:
自今年1月1日起,新成立的人身保险公司应当优先发展普通型人身保险业务,根据公司经营管理能力逐步开展分红险、万能险、投连险等新型产品保险业务。各人身险公司对分红险、万能险、投连险单独账户都进行单独管理、独立核算,并进行自查。各公司应于2017年4月1日前完成自查整改工作,并向监管机构提交自查整改报告。
在此之前,保监会还要求业内整改万能险业务。该监管部门对万能险业务整改不到位的华夏人寿、东吴人寿等2家公司采取暂停互联网保险业务、三个月内禁止申报产品的监管措施。同时,保监会将对全部9家已报送万能险整改报告的公司,派驻检查组进行现场核查,根据核查情况采取进一步的监管措施。
12月22日,路透报道称保监会收紧保险牌照的发放,保监会表称态,中短期内不会发放许多许可证。部分原因在于,对部分险商收购资产和交易行为的担忧,以及对新的偿付能力监管规则的重视。
12月16日,保监会主席项俊波称,要密切关注部分公司集中举牌、违规资金运用和虚假出资、一些公司盲目跨市场垮领域跨境投资并购、万能险粗放发展、资产负债不匹配、部分机构公司治理明显失效等问题,采取有力措施防范风险累积。
今年9月,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人身保险精算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该政策对于死亡保险金额或护理责任保险金额与累计已交保费或账户价值的比例、万能保险责任准备金的评估利率上限等均进行了更严格的规定,对于不符合该通知要求的保险产品,要求在2017年4月1日前全部停售。
今年3月,保监会还发布了《关于规范中短存续期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对于中短存续期产品进行严格限制。
3. 铁路混改试点已在酝酿 传京沪高铁一年利润66.6亿
2017年的首个工作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就发出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声音。
1月3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陆东福在“中国铁路总公司工作会议”上表示,2017年要规范和落实铁路两级主体企业权责,推进铁路资产资本化经营,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大综合经营开发力度,努力提高铁路企业经营效益。
铁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对上证报记者表示,铁路混改将以试点的方式推进,试点已经在酝酿之中,包括铁路设计领域、省级及以下支线铁路和专项铁路项目或将成为首批“吃螃蟹”者。同时,考虑到铁路干线的特殊性,铁路混改试点不会将其纳入其中。整个铁路领域的混改,将保持“稳中求进”的思路。
此前,记者从接近国家发改委的人士处获悉,铁路作为今年“混改”圈定的七大领域之一,一定会迈出实质性步伐。
铁路混改,绝对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单从铁路网络规模上来看,到2016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2.4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2万公里以上,稳居世界第一位。“面对如此庞大的铁路网络(且在不断增长中),如果贸然推动大规模改革,显然不稳妥。因此,中国铁路‘混改’的基本思路,即是‘从试点推进开始’。”王梦恕说。
而陆东福透露的铁路混改最新信息是:“拓展与铁路运输上下游企业的合作,采取国铁出资参股、设立合作平台公司等方式,促进铁路资本与社会资本融合发展。探索股权投资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新模式,对具有规模效应、铁路网络优势的资产资源进行重组整合,吸收社会资本入股,建立市场化运营企业。创新铁路发展基金发行模式,畅通企业、社会投资铁路发展基金渠道。”
记者注意到,陆东福在提及混改之前,先提出要“规范和落实铁路两级主体企业权责”。事实上,这恰是成功推进混改的条件之一。所谓“规范和落实铁路两级主体企业权责”,陆东福的阐述是,按照总公司和铁路局的职能定位,进一步优化权责划分,充分发挥两级机构的优势和主体的作用。
其中,铁路总公司统筹全路的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制度标准、企业经营目标、重大改革举措等,加强与改进对铁路局的管理。铁路局要强化市场经营主体意识,贯彻落实总公司的各项决策部署,依法在职权范围内开展经营管理工作。
在王梦恕看来,这就是一种分割,此轮铁路混改的突破口应在铁路局及其以下的范围内试点。这样,既能保证改革的“稳妥性”,又能在改革上有相当的灵活性。
陆东福的讲话给予铁路局的改革以较大的灵活性。例如,在加大综合经营开发力度方面,陆东福说,要落实铁路局土地综合开发主体责任,赋予必要的开发自主权,面向社会资本,推出一批土地综合开发项目。
铁路混改试点领域也已经在酝酿之中。王梦恕告诉记者,铁路设计领域、省级及以下支线铁路和专项铁路项目或将成为首批“吃螃蟹”的铁路混改项目。
推进铁路资产资本化经营,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铁路混改的B面。当然,这更多侧重资本层面的“互补”。
记者注意到,在推进铁路资产资本化经营方面,陆东福给出了“一揽子”方案,包括:研究推进铁路企业债转股,深化铁路股权融资改革;研究探索铁路资产 证券化改革,积极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总结完善既有铁路控股上市公司经营管理机制,对具备条件的科技和专业市场前景良好的企业逐步改制上市,增强国铁资本 的控制力,扩大资本溢出效应;加强合资铁路公司管理,依法合规推进优化重组工作,促进合资铁路健康可持续发展。
实际上,铁路资产证券化 已经多次讨论,早在京沪高铁修建之前,就有人询问其将来是否会上市。对此,当时铁道部的相关人士表示不排除有这种可能性。此后,对于京沪高铁、武广高铁等 多条高铁线路证券化的讨论一直没停,只可惜始终没有“开花结果”。时至今日,在此轮混改大潮之下,铁路资产证券化能否“破冰”前行,值得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7月份,有关“京沪高铁业绩首次曝光,利润总额高达66.6亿元”的消息,令市场人士非常振奋。开通于2011年的京沪高铁, 在全球绝大部分高铁都处于亏损的状况下,2015年其利润总额高达66.6亿元,逆风飞扬。如果其证券化破冰,诱惑力、吸引力均不可小视。
另一方面,作为中国价格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铁路票价的改革也在推进之中,进而对于中国铁路的社会定位,也还需要摸索。究竟是考虑铁路企业的经济效益多一些,还是算大账,考虑全社会效益多一些?这本身也是在铁路资产证券化之前需要进一步明晰的。
因此,陆东福提出“研究探索铁路资产证券化改革”的大前提,是“努力提高铁路资本经营效益”。显然,这还是出于对“铁路自身发展”的考量多一些。
金融市场
1. 收评:开年首个交易日二八分化!沪指三连阳涨超1%创业板几乎平收
盘点过去一年,A股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年初熔断股灾挖了一个深坑,全年都在为年初的深坑“还债”,最终全年沪指跌幅高达12.31%,创业板指全年跌幅更是高达27.71%,在全球主要资本市场表现中,A股排名倒数第一。
尽管2016年熊冠全球,但小散的对于过去的记忆只有几秒钟,股民期盼去年的不如人意能为2017年A股的厚积薄发带来足够的空间。
消息面上,刚刚过去的元旦假期十分热闹。先是央行调整大额交易报告标准,将大额现金交易的人民币报告标准由“20万元”调整为“5万元”。接着是外管局跨年深夜发布个人换汇严格监管规定,虽然不涉及个人外汇管理政策调整,个人年度购汇便利化额度没变化。但对个人申报进行事中事后抽查并加大惩处力度,个人客户购买外汇不得用于境外买房和证券投资。“若出现虚假申报等违法违规行为,将被列入“关注名单”。 在未来一定时期内限制或者禁止购汇,纳入个人信用记录。”
尽管市场认为政策大幅强化购汇监管,但人民日报今日版认为,近日中国央行发布的《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中的措施是监管机构参考发达国家经验后完善监管制度的正常行为,不应被过度解读。文章还表示,中国居民个人年度购汇便利化额度并没有变化,而且中国宏观经济、货币政策、贸易顺差、外资吸引力等基本面也决定了中国没必要“惜汇如金”。
此外,元旦期间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6年12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51.4%,略低于上月0.3个百分点,保持在扩张区间,为年内次高点。12月份,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5%,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为年内次高点,非制造业继续保持较快扩张态势。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点评称,PMI较上月整体回落,但仍处于年内高位,各类PMI均在全年PMI均值之上,且制造业PMI、非制造业PMI、建筑业PMI均为年内第2高点,表明经济仍然呈现企稳回升态势,进一步验证中国经济L型拐点已过。
今日是2017年首个交易日,A股市场迎来“开门红”。沪指开盘报3105.31点,涨0.05%。深成指开盘报10205.14点,涨0.28%。创业板开盘报1965.04点,涨0.15%。在国资改革、银行保险等权重板块带动下,沪指一路走高,盘中未见明显回调,而在欧菲光、光环新网等题材股暴跌影响下,创业板走势较弱,开盘冲高后迅速回落,盘中一度翻绿,截止收盘,上证综指收报3135.92点,上涨1.04%,实现三连阳,成交额1598.9亿元。深成指收报10262.85点,上涨0.84%,成交额1995.1亿元。创业板收报1963.26点,上涨0.06%,成交额499.8亿元。
板块方面,二八分化十分明显。国防军工、国资改革、两桶油、保险、银行、核电等板块涨幅居前,尾气治理、苹果概念、云计算、猪肉、通信、移动支付等概念则走势疲软。
截至2016年12月30日,上交所融资余额报5417.44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50.38亿元;深交所融资余额报3940.26亿元,减少33亿元;两市合计9357.7亿元,减少83.38亿元。两市融资余额两连降,跌破9400亿元。
新年首个交易日,香港离岸人民币HIBOR全线走高。1月3日,香港离岸人民币隔夜HIBOR上涨495基点至17.7584%,升至逾三个月以来新高。一周离岸人民币HIBOR上涨272基点,报14.5360%。三个月HIBOR上涨89个基点,报10.02%。显示资金面依然有紧张趋势。
公开市场方面,今日中国央行净回笼1550亿元。央行今日将进行2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2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今日将有1950亿逆回购到期。
此外,今日人民币中间价下调128点,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9498,较上日中间价6.9370下调128点或0.18%,创两周最大降幅。
2017年的第一周,分析师们认为春季行情将要来临。
海通荀玉根认为:在年初基本面数据少、政策面亮点多,风险偏好整体较高的背景下,春季行情只是节奏上早晚的差异。平安魏伟观点也让大家心中不免一丝复杂的回味:相较于2015年底对于市场的过度乐观,2016年底市场对于股票和债券市场相对慎重的情绪也许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2. 收盘:新年首个交易日美股收高
美东时间1月3日16:00,道指涨119.16点,或0.6%,报19,881.76点;标普指数涨19点,或0.85%,报2,257.83点;纳指涨45.97点,或0.85%,报5,429.08点。
周二美国天然气期货价格重挫近11%,WTI原油期货价格创两周新低。受到温暖气候的天气预报预测结果影响,纽约商品交易所2月交割的天然气期货价格重挫39.7美分,或10.7%,收于每百万英国热量单位3.327美元。
2月交割的西德州中质原油(WTI)期货价格下跌1.39美元,或2.6%,收于每桶52.33美元。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1.35美元,或2.4%,收于每桶55.47美元。
新年开始,OPEC成员国与一些非成员产油国达成的减产协议已经进入正式启动期。目前原油市场投资者正在等待观看主要产油国能否信守承诺削减原油产量。
周二美股追随外围市场攀升。受乐观的中国制造业数据推动,隔夜亚洲市场普遍上扬,欧洲股市延续昨日上涨趋势。
上周五道指收跌,道指虽录得全周下跌,但2016年第四季度累计上涨7.9%,全年累计上涨13.4%。标普500指数与纳指上周五均告收跌,但同样在第四季度与全年稳健攀升。
美股在去年12月份创历史新高,部分应归功于特朗普赢得总统大选后市场对其政府将增加财政开支、推行税收改革的预期。但分析师警告称要当心后续效应。特朗普将在1月20日宣誓就职。
Panmure Gordon市场评论员大卫-比克(David Buik)表示:“股市价格目前看来颇高,需要证据证明1月20日特朗普就任总统后会着手推行他鼓吹的政策,否则市场将会陷入停滞,一些早已大赚的投资者会获利回吐。”
经济数据面,美国商务部周二报告称,美国11月营建开支增长0.9%,为过去7个月内的第6次增长。此前接受MarketWatch调查的经济学家平均预期该指数将增长0.6%。
10月份最初公布的此项数据为增长0.5%。周二美国政府将10月数据上修为增长0.6%。11月份的私营建筑开支增长0.1%,公共建筑项目开支增长0.8%。住宅开支增长1%。分析师称,由于新屋开建势头强劲,过去几个月内的单户家庭建筑开支强劲增长。
美国12月供应管理协会(ISM)制造业指数从11月份的53.2%攀升至54.7%,稍高于MarketWatch预期。该指数高于50%则表明制造业扩张。
该指数是针对为企业采购原材料及其他供应品的企业高管进行的调查得出的。这份数据的起伏通常会与整体经济健康状况同步。
ISM调查委员会主席布拉德利-霍尔科姆(Bradley Holcomb)评论道,在2016年底的最后几个月,美国制造业的新订单与生产大幅攀升,雇佣计划同样水涨船高。他表示,不仅制造业高管大多作出了积极正面的回应,其他一些行业也大多如此,部分原因是市场预计倾向于促进企业增长的特朗普政府将采取削减企业税与放松监管等政策。
在ISM调查的18个美国制造业行业当中,有11个行业报告扩张。ISM报告的新订单指数从53.0%跃升至60.2%,生产指数攀升4.3点升至60.3%。两项指数均接近两年来的最高水平。
个股消息面,通用汽车公司(GM)股价小幅下跌,此前特朗普在推特上发表了批评这家汽车生产商的言论。特朗普写道:“通用汽车公司从边境那边向美国汽车经销商供应墨西哥造的免税雪佛兰科鲁兹。要么在美国生产,要么缴纳高额边境税!”
其他市场面,原油期货价格涨幅收跌。美元指数走高,黄金期货价格收高。
上一条:财经日报(170105)
下一条:财经日报(16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