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日报(170208)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02-08         点击量1635

  财经新闻

  1.央媒评论:中国当前不具备全面加息基础和条件

  新华社主管的《经济参考报》今日发表评论称,近期有分析认为货币市场操作利率的上调是变相“加息”,这是一种误解,中国当前并不具备全面加息的基础和条件。

  文章称,一般而言,“加息”是指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上调,带有较强的主动调控意图,信号意义强烈;而货币市场操作利率的上行,调整的是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利率。目前中资银行向央行借款约为总负债的3%,直接影响有限。而逆回购中标利率上行,更是主要由市场决定。

  文章认为,目前中国经济还在底部,进出口和民间投资依然低迷,企稳迹象尚不明显,不具备全面加息的基础和条件。

  文章提到,此次货币市场操作利率上行,主要是为了向市场传递去杠杆和防风险的信号预期,给市场参与方预留缓冲时间和整改机会,在去杠杆的同时注重防范风险。相对来说,货币市场操作工具是更灵活的货币政策工具,在目前全面加息的基础和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调整货币市场操作利率比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更为合适。

  以下为《经济参考报》原文:

  货币市场操作利率上行彰显新动向

  春节后央行上调了常用借贷便利(SLF)利率,逆回购招标利率同步上扬,而节前央行推出了临时流动性便利(TLF),并上调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这彰显了央行推动去杠杆和防风险的决心,下一步市场流动性可能趋紧。

  近年来,随着公开市场操作以及SLF、MLF等货币政策工具的不断创新与频繁使用,央行在调节市场短期流动性,缓和关键时点流动性紧张,以及货币市场操作利率波动等方面的能力增强。从近期看,央行货币市场操作利率的调整呈现三个特点:一是中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普涨;二是隔夜利率上调更多;三是对不达标的地方金融机构增加惩罚性措施。这些措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同时明确,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

  在“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框架下,笔者认为央行采取上述系列动作,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通过提高资金成本来推动金融领域去杠杆,彰显央行坚决去杠杆和防风险的意图;二是通过货币市场操作利率调整,控制银行信贷过快增长,缓解后续通胀压力;三是美联储已开启加息周期,提前上调货币市场操作利率,有助于缓解人民币贬值和资本外流压力。

  节前,部分人士将TLF等同于“降准”,忽视了二者在资金成本上有本质的区别。同样,近期有分析认为货币市场操作利率的上调是变相“加息”,这也是一种误解。一般而言,“加息”是指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上调,带有较强的主动调控意图,信号意义强烈;而货币市场操作利率的上行,调整的是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利率。目前中资银行向央行借款约为总负债的3%,直接影响有限。而逆回购中标利率上行,更是主要由市场决定。

  那么,为什么央行调整的是货币市场的利率,而不是存贷款基准利率?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目前我国经济还在底部,进出口和民间投资依然低迷,企稳迹象尚不明显,不具备全面加息的基础和条件。二是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对实体企业影响最大的是存贷款基准利率,加息将提高企业融资成本,不利于实体经济发展。三是从信贷结构看,2016年新增信贷中近一半为住户部门贷款,若此时加息将给房地产市场带来过大冲击。

  因此,此次货币市场操作利率上行,主要是为了向市场传递去杠杆和防风险的信号预期,给市场参与方预留缓冲时间和整改机会,在去杠杆的同时注重防范风险。相对来说,货币市场操作工具是更灵活的货币政策工具,在目前全面加息的基础和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调整货币市场操作利率比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更为合适。

  当前,利率在调节资金供求和经济主体行为中的作用进一步显现,下一步央行或可进一步健全利率传导机制,提升传导效率,加快推进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转型,实现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调控转变。因此,央行未来将越来越倾向于采用转向更加灵活、刺激更加温和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来调节货币市场操作利率和流动性,更好地实现货币政策多重目标的平衡。

  2. 国土规划纲要透露的重要信号:全国建设用地将会收紧

  国务院日前印发《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

  《纲要》透露出重要信息,全国建设用地将会收紧。《纲要》要求到2030年,国土开发强度不超过4.62%,将城镇空间控制在11.67万平方千米以内。尤其是对于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纲要》要求将以盘活存量用地为主,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

  而去年发布的《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早已指出,对超大和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原则上将不新增建设用地。北京市市长蔡奇近日也表示,北京将实行“减量建设”,年均减少建设用地存量30平方公里,严控新增用地和新增产业。

  这份《纲要》是首个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战略性、综合性、基础性规划,对涉及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整治的各类活动具有指导和管控作用。规划基期为2015年,中期目标年为2020年,远期目标年为2030年。

  截止到2015年末,根据国土资源部披露数据显示,我国建设用地总面积为38.53万平方公里,这个国土开发强度为4.01%,15-20年和20-30年国有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分别为2.17亿平方公里和3.65亿平方公里,年均建设用地增量分别为4314平方公里和3648平方公里,与过去10年相比供地强度下降幅度比较显著。

  广发地产评论称,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用地的存量水平和开发强度已经超过4%,在耕地红线以及环境保护等多方面要素的制约下,总体的增量资源数量注定会下降,底线是确定的。

  从16年开始,结合多个和国有土地资源使用相关的文件,我们能整理出一条未开地产开发和供地政策大致思路。在资源分配上,遵从三个原则:

  1. 除特大城市外,在增量规模减少的情况下指标按需分配,强调“人地挂钩”;

  2. 强调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盘活存量。

  3. 可售开发资源有“能”者得,以特色小镇为代表的模式,资源获取要和产业带动能力挂钩。

  支撑以住宅为代表的可售项目开发建设的是土地资源,而在资源愈发紧张和经济结构改革等宏观背景之下,未来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的提升及对整个区域的经济带动,将更加重要。落实到开发型企业拿地层面,本土房企的政府资源优势和规模房企的资金成本优势都将逐步减弱,而拥有产业带动能力的企业,将拥有更高的资源获取话语权。

  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晟则指出,之前为了城镇化的发展,国内土地出让相对粗放,供应土地效率相对低下,所以目前要在总量控制的情况下,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纲要》要求根据各区域的不同,合理配置建设用地指标,实行差别化调控。《纲要》提出,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国土开发强度接近或超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要求以盘活存量用地为主,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引导中心城市人口向周边区域有序转移。

  进一步优化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空间开发结构,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和新增建设用地供给,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降低工业用地比例。

  支持长江中游地区、成渝地区等重点开发区域加快产业发展与人口集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适当提高国土开发强度,稳定建设用地供给。

  限制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开发强度,鼓励整治修复农业和生态空间。到2030年,国土开发强度控制在4.62%以内。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到2030年城镇与农村建设用地面积之比调整为3.9∶6.1左右。

  广发地产认为,过去10年,国有建设用地的供地结构发生过比较明显的变化,从重视招商工业用地到重视基础设施等其他用地的供给,而住宅及商业用地的比例则持续下降,其中住宅用地占比到2015年已经下降至15.5%。而未来随着整体供地强度的回落,可售资源供地比例还将受到限制,尤其在核心区域,对于可开发销售的土地资源的争夺,将会愈演愈烈。

  3.一月信贷调查:贷款投放刹车难 PPP领域成新宠

  天风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和招商证券(16.460, -0.07, -0.42%)宏观分析师闫玲都认为,1月企业贷款需求持续提升,与地方债置换减少、PPP项目加速落地都有很大关系。

  春节以来,就有金融机构人士传出今年1月的信贷会创“天量”的声音。

  “不可否认,去年11月、12月的贷款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被拖延了。其中包括房贷、一些大型项目贷款等。”珠三角地区某国有大行的分行行长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再加上年初经营性贷款较集中、历史积压、经济回暖等因素,今年1月份的信贷投放量比较高。”

  多家金融机构预计,今年1月的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至少接近去年同期,或有望再创新高。  央行数据显示,2016年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51万亿,创下历史新高。

  不过,今年1月的信贷投向结构可能与去年同期有所差异。多名银行分析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预计今年1月的新增贷款中,企业贷款将成为新增贷款的主力,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则因限购政策,增速或有所下降。

  “受央行窗口指导控制信贷投放节奏影响,按揭贷款增速不会太快。但企业贷款增长明显,融资需求向好,且投向依旧以基础设施、电力建设等政府相关项目为主。”天风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通过微观调研也证实了上述监管指引。多家银行上海地区相关负责人确认,监管方面一直对信贷规模有一个导向,特别是针对住房按揭贷款。 

  上海地区某股份行高管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1月信贷投放量非常大。“基本上1月10号之前的放款就快把2月份的指标占满了。我们行从去年12月下旬就在控制投放,表外也有所控制。到了今年1月份,积压多、需求旺,信贷完全刹不住车。”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华北、华南、西部地区多家城商行和国有大行负责人都表示,今年1月的信贷需求较去年同期显得更加旺盛,除了按揭贷款外,企业需求回暖也为新增贷款添了一把火。

  信贷需求大增已引发监管层关注,并对银行进行规模控制提示。部分银行对此也采取了一些控制措施。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1月末正好是春节开始休假,有部分银行的房贷业务出现“停贷”或延期现象。

  但停贷的现象并不普遍。多家银行人士认为,1月份需求本来就大,硬性要求停贷并不现实。“我们行目前的信贷都在正常运行,所谓控制主要是指严格审查,防止出现不良贷款而已。”西部地区某城商行支行信贷部负责人说。

  不过,上海地区多家银行的相关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确认,针对住房按揭贷款领域,监管方面从去年四季度始,一直要求压缩控制房贷增量。

  一名股份行上海地区零售负责人表示,根据要求,1月的新增按揭贷款增速对比去年12月要继续回落。不过,另有国有大行上海分行的一名高管表示,上海地区2016年实施房产新政以来,本身前端交易量和房贷受理量就在明显下降。

  另一华南地区的支行行长表示,该行住房按揭贷款每天有固定的总额度,超过总额度就要排队,所以去年年底也有不少房贷积压。但今年年初部分房贷到期后,又释放了一些额度。

  在此背景下,多家金融机构预计2017年1月的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至少接近去年同期,或有望再创新高。

  中金公司、华泰证券发布的报告显示,考虑到银行年初放贷的季节性积极性和旺盛的信贷需求,以及积压的房贷、基建项目投资等,预计今年1月份的新增信贷将接近甚至超过去年2.51万亿的同期水平。

  天风证券廖志明团队则预测,1月新增贷款2.1万亿元,同比略降。其中预计企业贷款新增1.5万亿元,住户贷款新增6000亿元。

  而前述股份行上海地区零售业务人士则认为,考虑到监管要求新增按揭贷款增速较12月要继续回落,到期贷款较多等因素,所以最终增量还要看监管对表外业务的梳理,是否会创下“天量”,仍然存疑。具体全国范围内银行的信贷放量如何,尚待央行数据公布。

  根据多位券商分析师分析,2016年下半年开始严控房贷后,预计今年1月份的不少资金都投向了政府主导的基建项目。此外,部分地区实体企业的复苏也不错,贷款增速预计会继续回升。推测今年1月份的贷款情况会和去年1月份差不多,占大头的将会是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的新增贷款。

  央行数据显示,2016年1月2.51万亿的新增贷款中,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中长期贷款占了44%,而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前调研,其中很大一部分投入到了政府主导的基建项目上。

  今年开年政府类项目仍是银行主要投向。多位受访基层银行行长均表示,其银行在去年年底都有不同程度的大型项目积压,主要是PPP项目和一些政府基建项目,等着年初放贷。

  “好的政府项目、PPP项目、大型国有企业都是银行眼中的‘香饽饽’,在争抢优质客户的刺激下,年初的贷款都会增多。”华北地区某国有大行的分行行长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PPP项目受支持力度较大,我们行1月份就投放了好几个PPP项目,主要是基建。”

  廖志明和招商证券宏观分析师闫玲都认为,1月企业贷款需求持续提升,与地方债置换减少、PPP项目加速落地都有很大关系。

  “我们认为1月的企业融资需求将延续去年12月的增长情况。12月企业中长期新增贷款6954亿,结合民间投资数据、PMI等数据中可以看出,实体经济需求稳定,有逐步复苏的气象。”闫玲说,“此外,目前已经在执行阶段的PPP项目资金有2万个亿,整体项目库总资金超过12万亿,从去年11月开始,PPP加速落地,用款率明显提升,也大力刺激了企业的融资需求。”

  金融市场

  1. 收评:A股受累流动性从紧 沪指跌0.12%创业板跌0.6%

  春节之后,央行短期收紧流动性意图已十分明显。

  央行先是在1月末上调了MLF中标利率后,随后央行又在2月3日全线上调逆回购中标利率10个基点,并同时上调了SLF利率,隔夜品种上调35个基点。央行的系列举措也被市场认为是“变相加息”。

  与此同时,在2月份巨量流动性到期的情况下,央行连续3日暂停对冲,再度释放从紧信号。

  据统计,2017年2月,流动性到期回笼量约2.5万亿元。即便有现金回笼支撑,若央行不进行必要的对冲,流动性到期回笼也将成为金融机构鸡年首先面临的一大考验。

  央行今日连续第三天暂停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今日将有1200亿元逆回购操作到期。而本周一和上周六,央行均暂停了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本周一有1500亿元逆回购到期。央行前两日也是称,随着现金逐渐回笼,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暂不开展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

  受次影响,国债现券开盘后下跌,十年期国债成交收益率涨至3.48%,创近17个月新高。 SHIBOR也全线上涨,隔夜shibor报2.2810%,上涨0.30个基点。7天shibor报2.6283%,上涨0.03个基点。3个月shibor报4.0160%,为2015年4月底以来高点,上涨6.63个基点。

  节后“钱紧”持续,周二A股再度下跌。两市早盘纷纷低开,沪指跌0.08%,报3154.40点。深成指跌0.06%,报10072.5点。创业板跌0.14%,报1897.87点。随后两市陷入横盘震荡,盘中交投乏力,未见持续性热点板块发力,午后三大股指迎来一波下探,沪指一度跌幅超0.5%,创业板一度跌近1%,此后触底回升,弱势反弹,截止收盘,沪指收报3153.09点,跌0.12%,成交额1525.6亿。深成指收报10055.57点,跌0.23%,成交额1985.8亿。创业板收报1889.13点,跌0.6%,成交额517亿。

  板块方面,建筑材料、零售、航运、有色金属、黄金、新疆振兴、上海国资改革等板块涨幅靠前,国防军工、大飞机、证券、通信、猪肉、人工智能、环保工程、高铁、大数据等板块跌幅居前。

  兴业证券王德伦认为:市场情绪或受影响,但调整空间有限,短期内不需过度担忧。建议从结构上思考机会,并精选有业绩支撑被错杀的绩优股。

  中泰证券罗文波认为二月份市场依旧处在做多的窗口:虽然市场存量资金博弈延续,但节后的资金面将重归正常。债券市场的调整依旧是市场潜在的风险,但并非一步到位;在汇率获得喘息时间窗口下,经济不错的幻想还在,市场预期一致偏悲观,但想法与行为并不一致,多数的投资者仓位仍在市场,言行一致必须有强外力的冲击,诸如断崖式的宏观数据,超预期的黑天鹅事件等,3月之前概率较低,4月份可能是个关键时间窗口。

  2. 收盘:美股收高纳指收盘新纪录

  北京时间8日凌晨,美股周二小幅收高,纳指创历史最高收盘纪录,但能源股走低令市场涨幅受限。

  美东时间2月7日16:00(北京时间2月8日05:00),道指涨37.87点,或0.19%,报20,090.29点;标普指数涨0.52点,或0.02%,报2,293.08点;纳指涨10.66点,或0.19%,报5,674.22点。

  今日盘中,道指最高曾上涨至20,155.35点,纳指最高上涨至2,299.40点,均创历史最高纪录。道指成份股苹果公司(AAPL)、波音(BA)以及IBM稳健上扬,推动道指走高。

  自去年11月初美国总统大选日以来,美股持续攀升,因市场期待特朗普政府将实行的放松监管及税制改革等政策以加速美国经济增长。但随着投资者观望股市上涨能否得到经济基本面因素的支持,美股的“特朗普涨势”已经放缓脚步。

  Fiduciary Trust首席投资官皮特-安德森(Peter Andersen)表示:“关于新政府及其政策,我们还需要了解的东西非常多。但如果将政治方面的东西排开,我们对美国企业界的健康状况、企业盈利及美股股市等的观点都是肯定的。”

  Bespoke Investment Group分析师周二指出,标普500指数已有80多个交易日的日涨跌幅度都未超过1%,为2006年以来的最长延续时间。一些市场人士对标普500指数的这种表现感到担忧,但Bespoke Investment Group的分析师指出,一旦这种局面结束,投资者将会重新涌入股市,市场近期内可能扩大波幅。

  个股消息面,Michael Kors Holdings(KORS)股价走低,该公司的第三财季营收与第四财季业绩指引均低于预期。

  通用汽车公司(GM)宣布营收与盈利均超出预期。

  Gap(GPS)股价上涨,该公司在周一收盘后宣布节假日销售超出预期,并预计全年盈利目标高于预期。

  21世纪福克斯(FOXA)股价走低,该公司宣布电影营收下滑,但盈利超出市场预期。

  经济数据面,美国2016年贸易赤字升至5023亿美元,创4年来新高,凸显出特朗普政府面临的恢复美国贸易平衡问题的难度。全球经济疲软以及美元走强导致美国产品对海外购买者而言更贵,导致美国出口下降速度快于进口,从而造成去年贸易赤字攀升。

  美国贸易赤字为2012年以来最高水平。美国上次实现贸易盈余还需追溯到杰拉德-福特(Gerald Ford)担任美国总统时期。

  2016年美国对墨西哥的贸易赤字——后者正是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发泄怒火的最大对象——攀升4.2%,达632亿美元,创5年来新高。

  对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远超对其他贸易伙伴的赤字。尽管2016年美国对华贸易赤字下降了5.5%,但总额仍高达3470亿美元,约占美国贸易赤字总额的五分之三强。

  另一份数据表明,美国12月职位空缺数量为550万。

  美联储报告称,美国12月消费信贷增加142亿美元。11月消费信贷修正为增长252亿美元。

  今日没有美联储官员的讲话日程安排。

  其他市场面,ICE美元指数上涨近1%。昨日费城联储银行行长帕特里克-哈克(Patrick Harker)表示,3月份加息已“摆在桌面上了”。

  原油期货价格下跌。黄金期货价格走高。

  欧股周二跌收0.11%,泛欧斯托克50指数收报3234.67点。德国DAX 30指数涨0.34%收于11549.44点;英股富时100指数收涨0.08%至7178.12点;法股CAC 40指数收跌0.5%报4754.47点。意大利股市跌0.19%,西班牙股市跌0.39%。亚洲市场收盘涨跌不一。


上一条:财经日报(170210)
下一条:财经日报(17020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