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1. 房贷月供利息或被纳入个税改革专项扣除
“财政部正在深入推进相关工作”,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3月12日下午在政协小组讨论会后独家回应本报记者关于个税改革计划中有关扣除项目的提问时做出上述表示。
此前的3月7日,财政部部长肖捷表示,财政部和有关方面高度重视个人所得税改革的问题,目前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方案正在研究设计和论证中,总的思路是个人所得税改革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方案总体设计、实施分步到位,逐步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个人所得税制。基本考虑是,将部分收入项目,比如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等,实行按年汇总纳税。还将考虑有关“二孩”家庭的教育等支出。除此之外,可能还有其他的专项扣除项目也要予以考虑,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减轻纳税人的负担。
专项扣除的提法引起了市场高度关注,房贷能否计入更是成为了焦点话题。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3月12日下午同样是在小组讨论会后就此话题回应本报记者表示,“个税改革考虑专项扣除,肯定要考虑家庭赡养系数,例如,房屋按揭贷款月供中利息部分的扣除,这在国际上有成功经验可循的,研究人员对此也持赞成态度。从公开信息来看,管理部门也是认同这方面的制度设计。”
上述房贷月供利息抵税,是指在计征个人所得税时,先将房贷产生的利息作为税前减除项扣除,对扣除后的收入部分课以个人所得税。也就是说,在计算个税交多少时,将房贷的利息部分先从收入中扣除,这显然有利于房贷借款人降低税负。
“即便是同样的工资收入,房贷借款人的实际可支配生活费用肯定是远远低于无房贷的普通劳动者的,房贷月供利息纳入个税改革专项扣除,有利于使应纳税人与实际纳税人更为接近。”资深律师对本报记者表示。
2. 银行房贷资金端口全面收紧 房贷增速将大幅放缓
《经济参考报》记者通过多方采访获悉,很多银行已经收缩了住房按揭贷款新增规模,且不少银行的地方分行向总行汇报房贷数据和投放计划的频率也大幅提升。业内人士表示,伴随着监管部门的窗口指导和银行自身的主动调整,预计今年银行整体房贷增速将大幅放缓。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3月10日在两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住房贷款在中国还会以相对比较快的速度发展,但是确实要适当平衡。随着住房产业的政策调整,增速估计会适当放慢。
一位国有大行总行相关信贷部门人士告诉记者,鉴于去年个人房贷增长比较快,日前监管层已经向大行传达要对新增房贷规模有所把控。“银行内部也传达到了各地分行,目前已经在执行中收紧了相关额度。”该人士表示。
一位国有大行深圳分行负责人也向记者证实了上述说法。他表示,其所在分行个人房贷规模近两个月正在逐月下降,前两个月的房贷新增规模均低于去年12月的新增规模。“规模下降一方面由于监管层提出了要求,另一方面也由于一些地方性的限购政策出来以后,实际的贷款需求有所下降。”上述人士说。
商业银行在严控新增房贷规模的同时,其内部对房贷规模的监测也更加频繁。一位中部省份商业银行人士透露,目前,其所在银行的总行正在严格控制信贷投放总量在各分行之间的分配比例,且从之前每月汇报改为每周至少两次向总行汇报相关信贷的投放情况。“在将各分行贷款情况汇总后,总行将根据各行的存量和回收量进行配比给予新增投放额度。”上述人士具体介绍说,在此之前是年度、月度投放会有额度限制,但现在是随时变化,尤其到月底时更是天天在变。
另一位大行东部省份分行个贷部人士表示:“每天都要报计划到总行,并且按计划发放。”他还称,因为房贷业务,最近一个月已经到总行开过三次会了。
各商业银行不仅严控房贷规模,而且对房贷利率折扣也做出了调整。“利率是各家银行自己定,但是一般一个地区的商业银行之间有一个自发的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在房贷利率上会达成一个基本统一的水平。”上述大行东部省份分行个贷部人士表示。根据融360发布的报告,2017年春节以后,北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等多地的银行已经开始将最低利率折扣上调为九折,这是继深圳、上海之后又一批最低折扣向九折靠拢的城市。融360分析师表示,未来会有更多的城市、银行参与利率折扣的统一调整。
去年个人房贷增速较快引发市场关注。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2016年全年全国人民币贷款增加12.65万亿元,其中,以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为主的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5.68万亿元,占比达到45%。今年1月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量仍达到6293亿元,不过最新公布的2月数据显示,新增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3804亿元,环比1月的6293亿元降幅明显。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今年房贷增速会较去年有大幅放缓,且在新增贷款中的占比也将有所下降。这一方面和国家整体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有关,另一方面也和银行自身贷款结构的主动调整有关。
“监管层在房地产信贷方面政策已经有所收紧,另外,在宏观调控的背景下,市场人士目前对楼市前景存在一定分歧,对楼市上涨的单边预期没有那么强烈,相关的购房贷款需求得到抑制。”曾刚说。
他还表示,去年银行的信贷结构较为偏重个人部门,房贷、个人消费类贷款的增速都比较快,而今年,伴随着实体经济出现一些积极信号和企业部门有效融资需求有所回升,预计银行对企业部门的信贷投放也会更多。“实际上,不考虑监管部门的一些指导要求,从自身的盈利角度出发,银行也会做出这种信贷结构的调整。”曾刚表示,虽然从历史数据来看,房贷业务确实是银行最为安全的信贷业务,但是一方面伴随着房价的升高,银行也会更加谨慎;另一方面,房贷业务在风险相对低的同时,其贷款收益也相对较低。伴随着国内经济本身的变化,房贷风险低的优势将不那么明显,而其收益低的劣势将逐步暴露。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日前强调,要继续完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加强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融360分析师表示,目前国家调控措施已见成效,银行在二套房首付方面,首付四成的银行日趋增多。“提高二套房的入手门槛,一定程度上将提升投机的成本,驱赶投机者,净化房贷市场。”该分析师表示。
3. 夏斌:这轮资管业务整顿的四条底线
国务院参事夏斌表示,资管业务到底怎么发展?也就是说未来的方向是什么?夏斌认为未来的方向是回归真正的信托,市场到现在这么多教训,最后必须回归到信托。要整顿目前混乱的市场管理,核心就是要把资产管理业务回归真正的信托,如何理解真正的信托?核心要素有四条:
1、规范受托委托行为;银行主要赚取利差为主要的金融机构,各类资管机构主要以赚取手续费为主要特征的金融机构,因此一切以赚取资产管理手续费为主的业务,都必须受到信托法的制约。因此,各种形式的资管业务,要贯彻信托独立的原则。信托文件要具体、明确,受托人要恪守职责,履责要诚实信用、审慎有效。
2、既然是信托行为,为了保护委托人的利益,其资产应该得到最大的保护。防止受托人不诚实,不尽责。怎么办?监管者对受托者的资金、资产,可以实行第三方托管制度。不准受托人建立任何形式的资金池,不准受托人自作主张挪作他用。
3、既然是信托行为,不是银行行为,因此资产管理合同中,一般不允许出现确保固定回报率之类的最低投资收益保障条款即要打破刚性兑付。你是接受人家委托做事,人家教你怎么办,按照合同双方签署合同。除非你拿到钱搞界定性产品,市场收益率假设短期内银行同意拆解3%、4%,你可以说我固定汇报2%以上,2%绝对是没有问题的。当然货币市场利率,银行同类拆借利率还在变,无非是短期内根据一定的经营数据,做一个完全可能接受的,和你资本金规模相衔接的可以做,关紧是监管部门脑子要清醒,无论做到多少,但是要输输你的资本金,绝对不要影响社会稳定。一般不允许出现确保固定回报。
4、要有充分的信息披露,在市场欠发达,投资者风险意识差,和全社会现在普遍存在道德风险的情况。什么叫全社会普遍存在?现在发了好多产品,在座都知道,这些产品都有风险,银行做渠道拿1%,信托做计划拿1.5%,或者你们某些机构再拿几个点都不担心,只要你政府敢发,信托敢做,银行敢给渠道。最后还的了,还不了,如果完全按照市场原则,老百姓认为你应该还我,你说依法办事,我就说谁也不管。全社会存在社会道德风险的情况之下,政府监管者有义务充分掌握市场上各类监管业务活动的信息,加强监管,以确保金融市场和社会的稳定,这是我想讲的第4条。
我认为以上的4条,是当前我国资管业务整顿的核心内容,必须坚守的底线,这是第一性的。至于资管市场中的杠杆率问题,投资内容和方式问题,监管中的穿透式尽管问题及其其他非法集资问题,都是资管市场监管中派生的,是第二性问题,是基础性的。我认为只要坚守资管市场就是信托市场的核心要素,其他问题的解决,都好办,解决了方向,自然也就明确了。
金融市场
1. 收评:A股缩量横盘沪指跌0.12% 高送转板块引领题材股活跃
两会期间,A股波澜不惊。但市场消息层面,则已是山雨欲来之势。
美联储3月议息会议的脚步越来越近,全球的战栗也越来越剧烈。市场此前已给出了N个促使美联储3月再度加息的理由,包括:美国通胀数据的大幅好转、小非农就业数据的大超预期、耶伦明确说出3月加息合理的鹰派发言、一群支持3月加息的美联储投票委员......2周之前,美联储3月加息的预期只有20%,如今已经达到了100%,如果加息预期可以达到120%,欧央行行长德拉吉昨晚的发言又是一剂助攻。
昨晚欧洲央行删除了“使用所有可用工具”的表述,上调了2019年核心通胀预期至1.8%,之前料为1.7%,德拉吉更是在发言中直接表示:降息的可能性已经下滑。
连此前一直处于抵抗通缩的欧洲,都已经感受到了通胀的明显上升,一贯鸽派的欧央行的货币政策也透露出了一丝转向苗头,美联储3月加息的可能性又进一步的被倒逼。
国内,昨日央行公布了2月金融数据报告,2月M2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11.1%,低于1月的11.3%;新增人民币贷款1.17万亿元人民币,几乎较1月的2.03万亿“腰斩”,不过超过预期的9500亿;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15万亿元人民币,低于1.45万亿的预估值,仅为1月3.74万亿元历史峰值的三分之一。
2月新增信贷环比腰斩、社融猛降70%,全线放缓的数据似乎印证着央行对于流动性的管控。公开市场今日将有200亿逆回购到期,暂不开展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这也是连续第十二日净回笼。央行本周净回笼1100亿元,上周净回笼2800亿元。央行短期收紧货币的态度似乎已经很明确。
今日两市再度横盘震荡。沪指开盘报3213.73点,跌0.09%。深成指开盘报10415.38点,跌0.05%。创业板开盘报1952.5点,跌0.07%。高送转、锂电池、新股次新股等热点题材板块走强,而基建、资源类板块则继续疲软,两市整体格局是沪强深弱,沪指震荡下行,午后翻绿,而深指一路震荡向上,全天基本保持红盘,截止收盘,沪指收报3212.76点,跌0.12%,成交额1737亿。深成指收报10451.01点,涨0.29%,成交额2442亿。创业板收报1950.01点,跌0.20%,成交额742.8亿。
板块方面,高送转大涨超2%领涨各板块,家用电器、特斯拉、锂电池、智能家居、新股与次新股、宽带中国等题材股涨幅居前,钛白粉、两桶油、港口航运、国防军工、银行、证券等板块则跌幅明显。
截至3月9日,上交所融资余额报5298.18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6.45亿元;深交所融资余额报3789.49亿元,减少0.05亿元;两市合计9085.67亿元,减少6.5亿元。两市融资余额止步三连升。
海通证券荀玉根认为,当前时点,投资者有两大担忧,一是担忧3月美联储加息引发A股下跌,二是担忧两会结束时“维稳”动力消失市场下跌,但这两大担忧都是纸老虎,春季行情继续。春季行情变化一般源于基本面改善被证伪或政策面变紧,这次关注后者。16年1月底2638点时就提出熊市结束进入震荡市,今年上半年延续去年1月底以来中枢抬升的进二退一式震荡格局。展望全年战略上乐观,今年企业盈利改善会持续,6.5%左右的GDP目标预示着宏观面平稳,虽然固定资产投资平稳,但消费和出口增速在改善,尤其是周期行业集中度上升、消费不断升级,上市公司盈利结构在优化,转型期GDP结束L的竖进入横,上市公司盈利可以更好,类似70-80年代的日本。
均衡配置,价值成长+主题周期。春季行情虽然轮涨到成长,过去1-2周的盘面可见,并非中小创齐涨,而是真正有业绩的成长股表现更优,《轮动到成长-20170226》中我们构建的12只绩优股按等权重算过去一周涨幅0.9%,跑赢了所有指数,同期上证综指跌1.1%,创业板指跌0.5%,中小板指涨0.7%。当前的市场环境,成长股注重业绩与估值的匹配,2014年-15年看风口、博弹性的时代已经过去,13年底14年初并购新规孵化了市值管理投资逻辑,现在政策环境已变、IPO规模扩大,成长股回归到“价值成长”,包括消费升级的品牌化、高端化消费品,科技发展驱动的高端制造。另外,周期股的投资逻辑也在发生微妙变化,单纯从经济数据好转角度找高贝塔的旧逻辑已经水土不服,因为即便数据好转,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只是小幅改善,需求端的逻辑有天花板,需要结合供给端或政策主题,所谓“主题周期”。
2. 收盘:非农强化加息预期 美股收涨
美国股市周五(3月10日)上扬,因强劲的就业报告直指美国经济强劲,且支撑了美联储将在下周升息的预期。但上周三大股指下跌,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结束六周连涨。
道琼工业指数升44.79点,或0.21%,至20,902.98点;标准普尔500指数涨7.73点,或0.33%,至2,372.60点;纳斯达克指数上扬22.92点,或0.39%,至5,861.73点。全周,道指跌0.5%,标普500指数挫0.4%,纳斯达克指数回落0.2%。
美国2月非农就业新增23.5万人,超过预期值的新增20万人。失业率降至4.7%,比前值减少0.1个百分点。RBC Capital Markets首席美国经济学家Tom Porcelli表示:“这是一份稳健的就业报告,将为美联储3月加息铺平道路。”
欧股:富时泛欧绩优300指数收跌0.01%,报1470.53点。欧洲STOXX 600指数收涨0.09%,报373.23点。德国DAX 30指数收跌0.13%,报11963.18点。法国CAC 40指数收涨0.24%,报4993.32点。英国富时100指数收涨0.38%,报7343.08点。
原油:WTI 4月原油期货收跌79美分,跌幅1.6%,报48.49美元/桶,刷新2016年11月29日以来最低。周累跌9.1%,创去年11月4日以来最大单周跌幅。布伦特5月原油期货收跌82美分,跌幅1.57%,报51.37美元/桶,也创三个月新低,周累计下跌8.1%。
据全球第三大油田服务商贝克休斯(Baker Hughes)公司统计,截至3月10日当周,美国的活跃石油钻机数连涨8周,增加8个至总数617个,为2015年9月以来最高。
上一条:财经日报(170314)
下一条:财经日报(17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