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日报(170524)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05-24         点击量1895

  财经新闻

  1. 习近平:认真谋划深入抓好各项改革试点 积极推广成功经验带动面上改革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5月23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五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抓好试点对改革全局意义重大。要认真谋划深入抓好各项改革试点,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鼓励探索、大胆实践,敢想敢干、敢闯敢试,多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带动面上改革。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会议。

  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关于规范企业海外经营行为的若干意见》、《关于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建设总体方案》、《跨地区环保机构试点方案》、《海域、无居民海岛有偿使用的意见》、《关于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试点情况和下一步工作建议的报告》。会议审议了《关于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三次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情况的报告》、《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情况汇报》、《关于科技领域重点改革工作情况汇报》、《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展情况汇报》、《关于足球领域重点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会议指出,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发展、创新性思维、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会议强调,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是落实党中央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要坚持对外开放,适应国际通行规则,按照负面清单模式,推进重点领域开放,放宽外资准入,提高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等领域对外开放水平,取消内外资一致的限制性措施,保持鼓励类政策总体稳定。

  会议指出,规范企业海外经营行为,要围绕体制机制建设,突出问题导向,落实企业责任,严格依法执纪,补足制度短板,加强企业海外经营行为合规制度建设,逐步形成权责明确、放管结合、规范有序、风险控制有力的监管体制机制,更好服务对外开放大局。

  会议强调,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要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坚持定期评估和实时监测相结合、设施建设和制度建设相结合、从严管制和有效激励相结合、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系统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有效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合理控制空间开发强度,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内。

  会议指出,环境监测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要把依法监测、科学监测、诚信监测放在重要位置,采取最规范的科学方法、最严格的质控手段、最严厉的惩戒措施,深化环境监测改革,建立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防范和惩治机制,确保环境监测数据全面、准确、客观、真实。

  会议强调,推进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建设,要立足现有信息资源,在符合法律法规前提下,合理确定系统归集的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范围,建立健全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实行信息分级分类管理和全程可溯安全机制,强化安全技术保护,推动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确保信息安全和规范应用。

  会议指出,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开展跨地区环保机构试点,要围绕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解决突出大气环境问题,理顺整合大气环境管理职责,探索建立跨地区环保机构,深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污染联防联控协作机制,实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环评、统一监测、统一执法,推动形成区域环境治理新格局。

  会议强调,海域、无居民海岛是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生态保护优先和资源合理利用为导向,对需要严格保护的海域、无居民海岛,严禁开发利用。对可开发利用的海域、无居民海岛,要通过提高用海用岛生态门槛,完善市场化配置方式,加强有偿使用监管等措施,建立符合海域、无居民海岛资源价值规律的有偿使用制度。

  会议指出,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最高人民检察院从2015年7月起在北京等13个省区市开展为期两年的提起公益诉讼试点,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资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领域,办理了一大批公益诉讼案件,积累了丰富的案件样本,制度设计得到充分检验,正式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的时机已经成熟。要在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为检查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提供法律保障。

  会议强调,改革牵头部门开展改革情况自查、报告改革进展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按照党中央部署,有关部门在教育、科技、医药卫生以及足球领域,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关键环节多点突破,制度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下一步要巩固改革成果,总结工作经验,挖掘改革潜力,拧紧责任螺丝,补齐制度短板,放大改革效应。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完善工作机制,压实主体责任,关键环节主要负责同志亲自上阵,推动改革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各级主要负责同志要担负起领导责任,驰而不息把改革推向前进。

  会议强调,试点是重要改革任务,更是重要改革方法。试点目的是探索改革的实现路径和实现形式,为面上改革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试点要取得实效,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尽可能把问题穷尽,让矛盾凸显,真正起到压力测试作用。要尊重基层实践,多听基层和一线声音,多取得第一手材料,正确看待新事物新做法,只要是符合实际需要,符合发展规律,就要给予支持,鼓励试、大胆改。要保护好地方和部门的积极性,最大限度调动各方面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加大对试点的总结评估,对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要及时总结提炼、完善规范,在面上推广。要区分不同情况,实施分类指导,提高改革试点工作有效性。

  会议指出,要加强改革试点工作统筹,分析各个改革试点内在联系,合理把握改革试点工作节奏。对具有基础性、支撑性的重大制度改革试点,要争取早日形成制度成果。对关联度高、互为条件的改革试点,要统筹协调推进。对领域相近、功能互补的改革试点,可以开展综合配套试点,推动系统集成。对任务进展缓慢、到期没有完成的改革试点,要提前预警、督促落实。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出席,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2. 社科院李扬:房价下跌地方政府马上就有危险

  5月22日,主题为“房地产市场:泡沫与风险”的第8期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智库讲坛在北京举行。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表示,一般说房地产金融风险出现的时候是出现负资产之时,目前在国内现有体制下根本不可能出现,至少中期看不可能出现这一情况。城市化路径目前主要是通过大城市化实现,小城镇路径并不可行。特大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可考虑在发展自有住房买卖市场和发展大规模租房市场两方面发力,尤其是发展租房市场大有裨益。发展租房市场的要点是要鼓励广大民间力量介入。目前看当前房地产问题过热,风险不完全在于地方政府,房价下跌地方政府马上就有危险。从长远看,房地产问题取决于人口、土地、银行信贷等各种因素。目前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应当着眼于中长期,应以首付率为主要调控手段,目的是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另一方面,进一步认真研究城市化的新格局。迅速改变居民住房的格局,谋划租和售的新格局,采取有力措施发展健康的房地产市场。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高级研究员蔡真在《房地产市场:有泡沫,无风险》主题演讲中表示,所谓泡沫是一种或一系列资产在一个连续过程中陡然涨价,开始的价格上升会使人们产生还要涨价的预期,于是又吸引了新的买主——这些人一般只能想通过买卖牟利,而对这些资产本身使用和产生盈利的能力是不感兴趣的。

  以深圳为案例,目前深圳市的郊区涨幅超过城区,核心区大户型需求明显,郊区小户型需求明显;中间户型的需求略小于供给。前者反映了金融推动和投机需求;后者反映改善型需求被挤压。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金融法律与金融监督研究基地副主任郑联盛认为,房地产是中国经济金融体系的系统重要性领域。从2016年及其后2至3年最大的系统性风险因素看,房地产行业的总效应占贡献高达12.33,排名首位,远高于其他行业。房地产与银行表外融资、影子银行等紧密关联,非传统信贷融资2014年大致规模为30万亿元,2015年为36万亿元。截至2016年6月末,资产管理规模超过60万亿元。

  房地产周期是如何形成的?郑连盛表示,在稳增长中,房地产市场政策放松成为重要的选择。房地产部门是去库存最重要的领域之一。2016年国庆前后,中央政府和各地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再次行政手段来试图控制飙升的房地产价格。2006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周期的波动似乎与行政干预十分紧密。需求的周期波动还是政策的周期波动,目前还没有定论。从市场供求关系看,房价上涨在向二线城市蔓延。房地产市场整体存在“五高”风险:房地产市场高房价、高库存、高杠杆、高度金融化和高度关联性是房地产市场风险的基本特征,影响银行、影子银行、地方政府以及财政体系。中国系统性风险在积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郑联盛认为,未来财税制度和土地制度的改革是关键。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环所房地产研究室主任王业强表示,我国房地产市场与国外房地产市场有本质的区别,要结合制度自身特色去考察。2017年房地产市场主题是防风险,房地产市场要建立过度商品化和纠偏的机制。

  3. 信托拿地融资业务面临暂停 地产融资又一通道收紧

  中国证券报记者独家获悉,近期银监会向各地银监局下发《2017年信托公司现场检查要点》,房地产信托业务被列为检查要点之一。

  涉及房地产信托业务的检查要点包括:一、是否通过股债结合、合伙制企业投资、应收账款收益权等模式,变相向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规避监管要求,或协助其他机构违规开展房地产信托业务。二、“股+债”项目中是否存在不真实的股权或债权,是否存在房地产企业以股东借款充当劣后受益人的情况,是否以归还股东借款名义变相发放流动资金贷款。

  多位房地产信托业务人士认为,上述规定直指目前火爆的“拿地融资业务”,可谓切中要害。在房地产商拿地环节,由于不满足相关监管条件,有信托公司往往通过明股实债的产品结构设计规避监管,为房地产开发商在拿地环节提供配套融资。今年以来,开发商拿地热情高涨、地产融资收紧使得信托公司拿地融资业务升温明显。但这一文件下发后,信托公司的拿地融资业务面临暂停,意味着房地产融资又一条重要通道被收紧。

  金融市场

  1. 收评:两极分化再度显现创业板跌超1% 个股普跌

  今日央行进行800亿7天、600亿14天逆回购操作,当日有1700亿逆回购到期,净回笼300亿元。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本周(5月20日-26日)央行公开市场有4100亿逆回购到期,周一到周五分别到期100亿、1700亿、1400亿、700亿和200亿,无正回购、央票和MLF到期。

  分析人士表示,近期央行逆回购操作总量基本能够满足需求,虽然月底前流动性可能会面临一定压力,但整体来看风险不大。

  此外,上周五证监会关于“不得从事让渡管理责任的所谓‘通道业务’”的表述,被部分市场人士和媒体解读为全面禁止通道业务。据新浪援引媒体报道称,接近监管层人士对此表示,媒体存在误读,监管层并没有全面禁止。

  中金公司固收研究团队认为,金融防风险仍是尚难逆转的趋势,政策协调加强引发的“预期差”带来短期喘息之机,但市场可能很快又会面临挑战,比如5月下旬到年中时点的流动性冲击,一级对二级利率的带动,委外到期不续,美联储加息担忧等。中金公司也指出,长端利率继续调整空间可能已经有限,配置价值已经显现,未来的冲击很可能演变为机会,尤其是对于具备负债稳定特性的投资者来说。

  业内人士指出,如果按照13年证券业协会对通道业务的一个模糊的定义,通道业务的委托人应该是商业银行,它本身投资到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规模是相当有限的,绝大部分投向非标,基于投资规模有限,那么限制之后的影响按道理也是有限的。

  值得注意是,IPO窗口指导审核再收紧,资金流水及海外收入被重点关注,大型投行的内部人士表示,此次窗口指导中,将对发行人的全部账户流水,包括董监高和其他核心人员的账户流水进行监测。

  今日早盘两市小幅低开后维持窄幅震荡走势,沪指午盘后再度下行,创业板指跌幅进一步扩大,两市均受到短中期均线的压制。截止收盘,沪指收报3061.95点,跌0.45%,成交额1951亿。深成指收报9763.78点,跌1.37%,成交额2257亿。创业板收报1758.23点,跌1.67%,成交额615亿。

  个股遭遇恐慌性杀跌,油气改革、新疆、次新股、雄安板块遭遇重挫,金融、白酒护盘难救主。

  两融余额二连跌,再度逼近8800亿关口。截至5月22日,A股融资融券余额为8810.89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的8815.58亿元减少4.69亿元。

  申万宏源证券钱启敏表示,近期市场连续调整,破净股票越来越多,从历史经验来看,破净股票增多往往是市场的阶段底部的标志,但什么时候走出底部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二者没有绝对的联系。而且对于破净股,投资者需要区别对待,不仅仅要看净资产,投资者还应更多的考量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之前钢铁行业中的多只股票破净,但当时并没有明显的投资价值。2016年以来伴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动,其价值才开始凸显。

  国泰君安证券指出,目前来看,趋严监管边际改善所带来的预期修复正逐步获得兑现。而金融去杠杆有望呈现出两个特征:第一,紧货币、严监管的政策组合有望告一段落,后续去化过程中,将更注重金融监管协调。第二,“去杠杆、抑泡沫、防风险”的政策目标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货币市场利率波动的有序放大将依旧延续,未来资金面仍将易紧难松。整体来看,尽管目前金融去杠杆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未来去化基调依旧难改,“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及“平稳较快增长”的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意味着央行去泡沫、防风险的目标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削峰填谷”式的货币操作将一定程度平抑特殊时点下,利率波动所造成的预期扰动,但并非完全消除,因此,在金融去杠杆走向“平衡”新阶段的同时,未来市场整体的流动性还将继续维持紧平衡的状态。

  2.收盘:美股连涨4日 金融股领涨 

  美东时间5月23日16:00(北京时间5月24日04:00),道指涨43.08点,或0.21%,报20,937.91点;标普指数涨4.40点,或0.18%,报2,398.42点;纳指涨5.09点,或0.08%,报6,138.71点。

  特朗普总统将中东选作首次出访海外的第一站目的地,他希望能够有助于恢复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两国已经停滞了的和平进程。

  周一特朗普抵达以色列时表示,现在是为中东地区及当地民众带来安全、稳定与和平的“珍贵机会”。周二特朗普前往伯利恒会见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在访问中东部分地区后,特朗普将访问欧洲。

  周一美股收高,部分挽回了上周遭受的重大损失,科技与工业板块领涨。

  随着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将在本周四在维也纳召开会议,投资者将密切关注本周的原油市场表现。

  周二欧洲股市小幅攀升,泛欧绩优300指数收涨0.29%,报1541.87点;英国富时100指数持平;法国CAC 40指数收涨0.6%;德国DAX 30指数收涨0.4%。投资者情绪谨慎,各交易所成交清淡。

  当地时间周一晚间,恐怖主义分子在美国歌手雅利安娜-格兰德(Ariana Grande)在英国曼切斯特召开的音乐会上发动自杀炸弹袭击,目前已造成22人死亡。

  美联储官员的讲话受到关注。周二发表讲话的美联储官员包括明尼阿波利斯联储行长卡什卡利(Neel Kashkari)、费城联储行长哈克(Patrick Harker)等。周三美联储将公布5月2-3日议息会议纪要。

  美国财长努钦公布了特朗普政府的预算案。预算案显示,需要在10年期内实现平衡的美国预算。

  努钦称,特朗普在预算上作出了部分非常艰难的决定,军事投资是必要的。美国将在2017年或2018年实现3%的GDP增速。税改、新贸易协议和改善监管都有助于经济加速增长。最无效的税收政策可能在于对资本收益的征税措施。

  努钦表示,特朗普的目标是对中产阶层减税,而不是对高收入群体减税。不会建议在未来会造成4万亿美元或5万亿美元成本的税收计划。

  努钦公布了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第一份完整预算案,预算案估计特朗普的政策将推动美国经济进入增长率达到3%的时代。

  据白宫公布的预算案文件估计,到2021财年美国GDP增速将达到3%,并且自那以后将维持3%以上的增速。

  自美国总统特朗普就任以来,美国政府就表示其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4%。

  据美国联邦预算问责委员会的一篇分析文章认为,实现4%的增长目标没有合理路径,而3%的目标也是“不太不可能的。”

  联邦预算问责委员会认为,要实现3%甚至4%的GDP增长目标,就需要美国的劳动生产率超过1959至1968年创造的历史最高纪录,或者使资本增长、劳动生产率增长以及劳动参与率重新回到1990年代的鼎盛时期水平。

  经济数据面,美国商务部报告称,美国4月新屋销售数字为56.9万幢,低于接受MarketWatch调查的经济学家平均预期的61万幢。

  个股消息面,Agilent Technologies(A)股价攀升,该公司在周一收盘后宣布上调2017年盈利与营收预期。

  其他市场面,亚太股市周二收盘涨跌不一。原油期货价格收高。黄金期货价格回落。


上一条:财经日报(170526)
下一条:财经日报(17052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