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1. 央媒头版评论:不要指望旧发展模式“回光返照”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内在的稳定性协调性增强,新动能茁壮成长,质量效益持续改善。但也要看到,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小部分市场主体仍沿袭旧的发展模式,既不能主动适应内外部经济金融环境变化而进行积极调整,也不能自主承受不科学、非理性经营后果,总寄希望于政策能网开一面。
经济韧性是当前我国有效应对外部冲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从经济动力上分析,经济韧性反映的是经济动力协调和平衡性,经济周期波动幅度整体较小。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对消费的依赖度上升,经济运行稳定性显著增强。从市场容量分析,经济韧性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稳定性。我国庞大人口规模所形成的巨大市场机会,是从容应对各种内外部经济金融冲击的坚强基础。而从微观市场主体分析,经济韧性反映的则是合格市场主体有能力不断适应经济金融环境变化,加强创新驱动,有效应对各种挑战,在竞争中学会适者生存的能力。当前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体氛围业已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态势运行整体良好。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有小部分市场主体不能承受我国经济转型发展成本,仍寄希望于旧发展模式能够“回光返照”,这与我国增强经济韧性的方向愈行愈远。其主要表现有,一是虽已“时过境迁”,但仍以“刻舟求剑”思维行事,不能积极主动适应经济金融环境变化,如部分城市还大量存在投机炒房力量并时不时兴风作浪,个别企业仍沿袭旧思维盲目扩张,还有地方政府仍以各种方式超出地方实际举债等等。二是有意“混淆视听”,故意曲解应对外部冲击、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有意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大举措,与推进高质量发展和应对外部冲击进行对立,期望达到“浑水摸鱼”的目的。三是不认真反思旧发展模式弊端,遇到自身经营和流动性困境时,明明是因为盲目扩张导致资金链条断裂,反而企图由金融去杠杆政策来背锅。四是夸大内外部冲击,借助网红“危言耸听”,试图引导社会舆论,影响社会预期,进而干扰国家政策执行。这些市场主体不愿意主动承担经济转型成本,还想要延缓市场出清进程。
不难发现,当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效应对外部冲击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三位一体”的紧密关系。只有我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才能有效应对外部冲击,将外部冲击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降到最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必然是金融体系稳健运行和结构优化,重大风险得到有效化解。
综合来看,在国内外大环境下,我们的市场主体对旧发展思维应进行果断切割,并管控整体杠杆。市场经济需要合格市场主体。合格市场主体的鲜明标志是学会在市场竞争和外部博弈中生存发展。我们要有效应对外部冲击,推进自身高质量发展。
2. “宽货币+宽信用”组合拳护航民企修复融资环境
近日来自央行和银保监会的消息让市场为之一振:一方面,有报道称,央行将对有一级交易商资质的银行,额外给予MLF(中期借贷便利)资金,用于支持信贷投放和信用债投资,尤其是对于投资AA+以下评级信用债的银行,按1:2给予MLF资金,以鼓励银行增配低评级信用债;另一方面,银保监会召集多家银行开会,要求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带动小微企业贷款实际利率明显下降。
两大措施组合在一起,其实是在护航民企等中小企业,推动银行信用扩张。政策出台的背景也主要源于受去杠杆影响,不少民企被“误伤”,接连出现债券违约、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而5月、6月社会融资的连续低迷也引发了高层的重视,若任由其继续发展,则信用紧缩的持续会对市场情绪、正常的融资活动产生负面影响,加剧债务违约的恶性循环。
杠杆从来都是易上难下,过去所谓的在线修复只是权宜之计,但当杠杆几近饱和时,债务违约、企业破产这类的市场出清在所难免。不过,习惯了举债冲动的市场碰到了去杠杆后会比较不适应,稍尝一点出清的疼痛就期盼着“大水漫灌”重来,这也让货币政策左右为难、如履薄冰。
一面要配合去杠杆不能重回“放水”老路,一面又要避免货币环境收紧后误伤优质企业的正常融资需求。今年以来,央行的货币政策更加倾向于使用结构性工具投放流动性,以期引导资金精准滴灌流向实体经济。不过,尽管年初以来三次定向降准面向普惠、债转股等特定领域,但从所释放的增量流动性规模看,不亚于全面降准。受资金面宽松影响,市场各期限利率均不断走低,货币政策转为中性偏松已是市场共识。
而从市场的反应看,强监管基调不变的监管环境下,“宽货币+紧信用”的政策组合仍未能止住债务违约的接连发生。近期债市爆雷、少数网贷平台跑路的背后,都是融资环境收紧下,企业债务到期无以续接的反映。市场恐慌情绪加重,有关部门也就再次宽松货币,信用环境也从紧缩转向扩张。这些政策举措既是去杠杆的必经路径,也是政府和市场的博弈结果。
可以预见,下半年金融政策仍会延续当前的微调趋势。货币政策在稳健中性的基础上维持偏松,继续通过结构性工具投放流动性;强监管政策更加注重稳增长的前提条件,通过边际放松监管政策恢复信用扩张。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多年以来,中国都是以间接融资为主,举债冲动可谓深入人心。所以,即便当前的货币宽松、利率走低、信用扩张等微调政策是为了稳定市场预期、巩固前期去杠杆的成果,但也要避免用力过猛,否则容易再次激发市场加杠杆的冲动。
近期一系列金融政策的放松已是前兆,说明去杠杆进入稳杠杆的阶段,但未来三年防范化解风险的攻坚战并不会就此而终止。短期可以通过政策的结构性放松,缓和市场预期,但要密切关注楼市、股市等金融资产价格的异动,防止政策过度放松后再次吹大资产泡沫;中长期仍应加快体制机制改革,通过放松管制、加大减税力度、激发各市场活力等多举措提高经济增长潜力,做大分母;并通过大力发展股权融资市场,逐步替代债权融资来减小分子。分子分母双管齐下,推动杠杆率的良性循环。
3. 人民日报解读社融增速下降:强监管与去杠杆发挥作用
今年以来,社会融资规模的变化引起广泛关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9.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2.03万亿元。6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18万亿元,比5月份环比多4180亿元,比上年同期少5902亿元。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83.27万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5个和3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认为,今年以来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总体合理,但在一系列强监管、去杠杆政策的综合作用下,新增规模逐步下降。
“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表外融资降幅明显,人民币贷款等表内融资虽有增加,但未能弥补相应的融资缺口,而这也是去年底以来一系列强监管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一数据的变化从一季度开始就表现出来。”中国人民银行参事盛松成说。
具体分析,一方面,强化表外融资监管,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持续萎缩。从去年12月起,监管部门陆续下发了《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通知》等文件,受此影响,信托贷款和委托贷款业务自今年1月以来明显收缩,1月新增规模分别较上月降低1315亿元和1790亿元,此后几个月基本都是负增长。
另一方面,票据承兑监管趋严,银行表内的票据贴现融资超预期。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加强了对票据领域违规行为的执法力度,处罚上百笔,罚没金额超7亿元。5月,监管部门发布《关于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跨省票据业务的通知》,进一步要求银行加强对票据承兑、贴现的授信管理,加强对票据转贴现和买入返售业务交易对手的风险控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融资的增长。
同时,地方政府举债受到严格规范,投融资放缓带动社会融资规模下降。此外,今年以来,在去杠杆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整体流动性趋紧的大环境下,公司信用债违约现象有增多趋势,4月中下旬至5月25日共有9家企业10只债券出现违约,以前期债务高企的民营企业为主。受此影响,投资者对中低评级企业存有疑虑,信用债发行困难,5月企业债券融资由4月的增加3776亿元转为减少434亿元。
今年4月底,备受关注的资管新规发布,有人认为,资管新规的发布也影响了社会融资规模的变化。
对此,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认为,从调研情况看,新规发布后,对5、6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产生一定影响。但新规对社会融资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银行理财对非标资产投资、金融机构之间资管产品相互嵌套和相互提供通道业务的限制方面。资管新规的市场影响已提前释放,发布后非标投资规模基本稳定。
2017年以来,随着各行业强监管政策的实施,金融机构已开始收缩表外资产规模。宗良认为,资管新规的制定从2017年初至出台,历时一年半,市场已有预期。新规发布后,金融机构着手整改,嵌套类产品和通道业务规模延续下降趋势,但并未出现断崖式的产品收缩,银行理财产品的非标投资规模也变化不大。截至5月末,银行表外理财产品余额22.3万亿元,较4月末减少5000亿元,降幅2%,非标投资占比15%,与新规发布之前持平。
同时,资管新规从期限匹配等方面对资管产品投资非标资产进行了严格限制,使得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两高一剩”等行业的重要融资渠道受阻,前期积累的债务风险加快暴露,信用违约风险上升。
业内人士认为,近期,仍有部分监管政策即将出台,应审慎评估市场影响,合理把握出台时机和执行力度、节奏,避免引发市场异常波动。
金融市场
1. 收评:沪指冲高回落跌0.53% 钢铁板块逆势大涨
7月19日,沪指冲高回落,上证50小幅上涨,银行、保险等权重股表现弱,创业板受压继续回落,跌破1600点,软件、芯片等科技股集体回调,因钢材、水泥涨价,钢铁、水泥等资源股表现较为强势,钢铁板块领涨两市,受人民币贬值影响,机场航运板块大幅回调。
截至收盘:沪指跌0.53%,报2772.55点;深指跌0.51%,报9148.78点;创业板指数跌1.11%,报1590.06点。
板块方面:钢铁、地下管网、高送转等板块涨幅居前,宁夏、种植业与林业、机场航运等板块跌幅居前。
外围情况:美股全天维持窄幅震荡态势,标普500指数创2月1日以来收盘新高,科技股走弱拖累纳指收跌。亚太股市集体小幅下跌,东京日经指数跌0.13%,报收22765点;台湾加权指数跌0.07%,报收10835点;韩国综合指数跌0.34%,报收2282点。
消息面上:在岸人民币兑美元跌破6.75关口,日内跌超300点,离岸人民币失守6.78关口,双双刷新一年新低;欧盟据悉考虑对煤炭、药品、化学品征收关税。欧盟的新关税措施将是针对美国的报复行动;马斯克将在贵州修建中国首条超级高铁;广州收紧公积金政策:不允许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炒房投机;财政部国库司总会计师:积极财政政策取向不变 研究银行资金进交易所;投资需求上升 国债发行利率下行;知乎完成新一轮近3亿美元融资;证监会对郁红高、谢一峰及曹世斌操作证券市场开出罚单;华帝“退款”竟变“退卡” 中消协喊话:望履行承诺
2. 特朗普称加息不利美国 美股、美债收益率下跌 美元高位回落
7月19日,标普500指数收跌11.13点,跌幅0.40%,报2804.49点。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收跌134.79点,跌幅0.53%,报25064.50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收跌29.15点,跌幅0.37%,报7825.30点。关于特朗普抨击美联储加息的消息,Tower Bridge Advisors公司总裁Maris Ogg表示:“我认为市场会忽略它,因为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会无视他的讲话。特朗普就是个房地产商……他认为不管怎样加息就是坏事。”
美国铝业和世纪铝业领跌美国钢铝制造类股。美国钢铁收跌2.22%,AK钢铁收跌1.63%,Steel Dynamics收跌2.61%,Nucor收跌1.43%;美国铝业收跌13.34%,世纪铝业收跌12.15%,Kaiser Aluminum收跌0.71%。
美国银行类股在特朗普谈及美联储加息之后普遍收跌。美国运通收跌2.73%,美国银行收跌1.53%,摩根大通收跌1.47%,“股神”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B类股和A类股分别收跌1.47%和1.39%,摩根士丹利收跌1.4%,花旗集团收跌1.23%,高盛收跌0.7%,富国银行收跌0.42%。
中概股爱奇艺收跌9.2%,虎牙收跌8.37%,哔哩哔哩(B站)收跌3.53%;微博收跌2.73%,百度收跌2.6%,欢聚时代收跌2.49%,陌陌收跌2.28%,阿里巴巴收跌1.81%,京东收跌1.73%,新浪收跌1.25%,网易则收涨0.19%。
奈飞收跌2.91%,恩智浦收跌2.77%,美光科技收跌2.14%,亚马逊收跌1.63%,谷歌母公司Alphabet收跌1.14%,特斯拉收跌1.12%,AMD收跌0.83%,微软收跌0.68%,Facebook收跌0.61%,甲骨文收跌0.41%,英伟达则收涨0.13%,推特收涨0.23%,英特尔收涨0.5%,苹果收涨0.78%,高通收涨0.94%,IBM收涨3.27%,在美上市台积电收涨3.64%。
英国富时100指数收涨0.10%,报7683.97点。英国富时250指数收跌0.37%,报20907.16点。
富时泛欧绩优300指数收跌0.23%,报1512.51点。欧洲STOXX 600指数收跌0.23%,报386.18点。德国DAX 30指数收跌0.62%,报12686.29点。法国CAC 40指数收跌0.56%,报5417.07点。
上一条:财经日报(180723)
下一条:财经日报(18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