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1. 媒体评论:民企最需要以竞争中性为原则的市场体制
当前,相关部门以及各地政府正在积极行动,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尤其是在融资方面“雪中送炭”,这对改善民营企业的困境有巨大的帮助。但是,解决民营企业发展问题不能只靠政策“雪中送炭”,同时也应该在“所有制中立”前提下给予它们“平等”的市场地位。
民营企业目前面临的困难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在经营和发展中遇到的市场挑战,被有些民营企业家形容为遇到了“三座大山”: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应当说,这些困难主要是市场变化产生的,比如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出口的一些冲击,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供给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必然给企业带来转型升级压力。在结构调整过程中会出现优胜劣汰现象。
在这“三座大山”之中,市场的“冰山”、转型的“火山”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融资的“高山”则有化解的余地。一方面,企业自身经营与转型压力上升必然会增加企业风险,从而在融资时表现为融资难融资贵,再加上大部分企业已经缺乏足够抵押物,显示出杠杆率过高的问题;另一方面,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过程中,有的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惜贷不敢贷甚至直接抽贷断贷,造成企业流动性困难甚至停业,这其中有“过度谨慎”的误伤成分,这是当前监管部门正在解决的问题,为那些经营比较健康但缺乏信用支持的企业提供帮助,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金融机构不会放宽风险控制。
第二种困难则是政策调整带来的冲击。一段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一般是为了某种目标自上而下实施,在制定和实施政策措施过程中,可能会对民营企业造成一些冲击。在近日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到,有些政策制定过程中前期调研不够,没有充分听取企业意见,对政策实际影响考虑不周,没有给企业留出必要的适应调整期。有些政策相互不协调,政策效应同向叠加,或者是工作方式简单,导致一些初衷是好的政策产生了相反的作用。在“营改增”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规范征管给一些要求抵扣的小微企业带来的税负增加;在完善社保缴费征收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征管机制变化过程中企业的适应程度和带来的预期紧缩效应,等等。
这些问题都是“政策溢出”效应,政策本身的目的是好的,只是在执行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有关部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加以“修正”或“调整”,解决这些负面的冲击,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第三种问题则是民企面临的竞争环境有待改善,这是应该重点解决的方向。虽然中国制定了很多关于鼓励、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但在实际经济运行中,民营企业在平等保护产权、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
如果前两种困难是意外因素的话,以上“歧视”则是民企真正的长期挑战。事实上,中国正在推进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改革,在负面清单制度公布之后,所有企业一视同仁,享受国民待遇。但是,这项政策的落实依然任重道远。现在,国企在融资中享受某种国家信用下的刚兑优势,这是需要打破的非市场化现象,民企应该追求市场化,而不是和国企同样待遇。因为这种待遇只能是暂时的,而市场化公平机制的建立才是长久的。
因此,当前改善民营企业经营环境最重要的途径,就是执行“所有制中立”的原则,不同所有制企业在同一个市场规则之下公平竞争,这会带给民营企业长期的稳定的信心和预期。所有制中立与竞争中性的内涵类似,就是所有企业在获取资源以及市场准入等方面都遵循同样的法律进行公平的竞争。当前对于民企的“送温暖”属于政策性的,而民企需要的是以竞争中性为治理原则的市场经济体制。
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提到的营造公平竞争环境,要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军民融合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打造公平竞争环境。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要推进产业政策由差异化、选择性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清理违反公平、开放、透明市场规则的政策文件,推进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执法。
各个部门与各级官员应该在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方面加大投入,这既是中国扩大开放并参与国际经济治理所需,也是促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与此同时,也会给予民营企业真正的信心,尤其是对那些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来说,会促使其有动力提高竞争力,并淘汰那些落后企业,实现经济整体效率提高,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2. 10月M2再次回落至8% 表外融资净减少拖累社融
受季节性因素、监管政策时滞、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制约等影响,10月主要金融数据均低于预期。
11月13日,央行发布的金融数据显示,10月新增信贷6970亿元,新增社融7288亿元,均处于较低水平。另外,M2(广义货币)同比增长8%,再次回落至历史低位,M1(狭义货币)增长2.7%,创多年新低。
9月以来,宽信用政策频出,但效果仍未见效,宏观政策还需微观主体响应。“支持民企融资的座谈会刚开完,一系列政策刚启动,需要时间反馈,另外银行问责机制调整等也需要时间。”一位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部负责人称。
值得注意,在10月的新增信贷中,企业贷款占比仅两成。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货币政策更加有效地支持民营企业是下一阶段政策的重点。后续货币政策大概率将保持相对宽松的状态,随着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逐步落地,可以预期企业部门的整体融资局面将逐步改善。
“现在支持信用有个办法是让政策性银行出手,即央行将低成本资金提供给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后,直接给到企业。”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称。
新增企业贷款占比仅两成
据以往经验来看,10月信贷增量环比季节性回落在情理之中,当月新增信贷6970亿,同比增加338亿元,月末信贷余额增速小幅回落至 13.1%。
“信贷数据较低可能在于各类风险爆发,包括股票质押风险暴露后,民营企业不太容易得到银行支持。毕竟连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这种相对安全的贷款都出现风险,自然会引发银行对其它信用风险释放的担心。” 邵宇称。
从结构来看,新增信贷中居民贷款达到5637亿,占总新增信贷的80%以上;企业贷款增加1503亿元,占比不足22%。前三季度新增企业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为54%。连平认为,在地方债置换发行减速的情况下,企业贷款占比反而下降。这一定程度上说明当前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依然较为谨慎,也表明了当前实体经济运行的压力依然不小。
另外,在10月企业贷款中,短期贷款减少113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429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064亿元。华泰宏观李超认为,企业票据贴现挤压短期贷款新增,主要原因仍是银行负债压力较大。
9月以来,为缓解企业融资困难,央行等部门推出了诸多举措,如设立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MPA增设临时性专项指标,改革金融机构内部激励体制等,不过企业融资尚未好转。分析认为,除了政策时滞外,银行自身所受的制约也非常关键。
“现在市场上不缺资金,利率也在走低,但是银行没有规模可放。可以说是我从业以来遇到的最紧张的时候,我们分行基本两个月都没怎么放款了,原因在于表外进表内后,占用了风险资产,所以现在需要发金融债补充资本,如果不补充资本,明年投放可能也没有多大余地。” 一位股份行支行行长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连平认为,市场不宜过于悲观,随着财政政策逐渐发力,未来一段时间可以预期企业贷款将逐渐出现改善的迹象。目前,信贷供给总量增速方面也仅小幅回落0.1个百分点,总体增速依然较为平稳,只是未来针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等民营企业仍有较大的改善优化空间。
10月新增社融仅7288亿元,同比减少4716亿元,环比减少14766亿元。月末社融规模存量197.89万亿元,同比增长10.2%。
新增社融较少主要源于表外融资净减少。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委托贷款、信托贷款以及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三项10月共负增长2675亿。其中信托贷款减少1273亿元,同比多减2292亿元。
“信托贷款中通道占比较大,通道走势决定了整体走势,不过这部分投放不取决于信托,主要取决于委托人投放意愿。目前主要委托方银行理财正在转型,期限错配做得很少,主要是债券直接投资等短期现金管理类产品,所以难以维持住以往的增量规模。” 一位华北地区信托公司人士称。
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至年底信托贷款规模可能还会萎缩,因为去年新增非常快,存量到期很多,现在新增很难弥补。信托业协会显示,四季度到期信托规模1.63万亿。
不过,企业债融资新增1381亿,环比大幅改善。连平认为,随着MPA中新增临时性专项指标考察金融机构小微贷款情况以及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的设立,未来可能看到企业直接融资局面的持续改善。这将有利于增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和缓解实体经济下行压力。
随着M1增速的持续走低,这一指标也逐渐引起市场关注。10月末,M1同比增长仅2.7%,创下4年低位。“M1主要是活期存款,其低增速表明活期资金增速比较慢,反映了整个经济活动比较低迷。”邵宇称。
李超称,M1增速较低,主要原因是我国房地产调控已经逐渐由“因城施策”向全面调控转变,三四线城市不再鼓励货币化安置,全国商品房销售增速下滑导致的货币活化下降,导致10月份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6004亿元。
M2增速则在6月之后,再次创下8%的历史低位。连平称,信贷增速的基本稳定,对M2增速起了较大的支撑作用。然而,社融受表外业务持续收缩的“滑坡”影响,对M2增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拖累,使得M2增速较9月回落0.3个百分点。
3. 央媒:把“壳”股定价权交给市场 无需过度担心短期“壳”股涨跌
在优化并购重组过程中,“壳”股冷暖仅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一个表象。各方应发自内心地遵守规范和透明的并购重组规则,尊重法律赋予的市场主体权利,坚决杜绝借此投机套利。当然,也无需过度担心短期“壳”股涨跌。(经济日报)
11月13日,*ST长生、*ST厦华等20余只ST股涨停,券商板块集体飘红。万得ST概念指数在10月8日至11月13日期间累计大涨逾8%,同期券商指数大涨近6%。市场人士惊呼,“壳”股将一扫20多个月的阴霾,私募股权基金、证券公司的春天必将更近。也有人担忧,市场会不会再掀炒“壳”热?无业绩并购和主题投资爆炒会不会扰乱市场预期?
这些担心不无道理,但是在依法、全面和从严监管机制下,把“壳”股的定价权交给市场,让“无形之手”发挥定价机制和优胜劣汰的作用,要比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干预并购重组市场更利于引导预期、稳定预期。
从横向的市场走势看,压抑已久的“壳”股概念板块,短期内需要经历市场价值回归的过程。ST概念板块的上市公司和创投圈从业者们如此亢奋,源自3针“兴奋剂”。第一针来自并购重组。在10月8日至11月1日短短20余天内,监管部门先后发布“小额快速”并购重组审核机制、放开配套融资“补流”用途、新增并购重组审核快速通道类型、缩短被否IPO企业并购重组上市间隔期、试点定向可转债并购等6项规章制度,极大地优化了并购重组市场流程,增加了市场流动性和机构投资者参与度。第二针来自稳定情绪。近期,“一行两会”等多个部门先后发声驳斥“国进民退”谣言,稳定市场情绪,号召私募基金参与并购重组,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长线资金入市的预期为市场回暖夯实了基础。第三针则来自证券公司和私募股权基金的呼应,并购重组市场回暖给这两方参与者带来了显著利好。
从纵向的历史经验看,市场最害怕的不是“壳”股涨跌,而是短期内规则频繁改变,影响价格机制发挥作用。在正常市场机制下,借“壳”上市、买“壳”和卖“壳”有利于增加流动性、优化市场资源配置。近期出台的一系列并购重组市场新举措,初衷正是为了激发和提升市场活力,有利于上市公司依托并购重组做大做强,有利于出清或转型的公司体面退出市场或融入新领域,避免了企业破产倒闭引发风险事件。
进而言之,“壳”股回暖是市场自身价格发现机制使然。在退市制度、新股发行制度包括未来即将推出的一系列制度护航下,把“壳”股的定价权交给市场,那些估值千金实际上一文不值的“壳”公司自然会心服口服,赚钱亏本者也自会心甘情愿。
但是,让市场给“壳”股定价,并非完全放任“无形之手”接管全部领域。那些打着资源配置旗号,过度沉迷于炒作无业绩“壳”股或者忽悠式重组的市场主体,需要投资者提高警惕,也需要监管者严厉查处。
概言之,在优化并购重组过程中,“壳”股冷暖仅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一个表象。各方应发自内心地遵守规范和透明的并购重组规则,尊重法律赋予的市场主体权利,坚决杜绝借此投机套利。当然,也无需过度担心短期“壳”股涨跌。
金融市场
1. 收评:沪指放量上涨0.93% 创业板成交量创新高
11月13日,受美股大跌影响,A股早间集体大幅低开,在传媒、壳资源等板块的带动下,A股缓慢走强,创指盘中大涨近2.3%,今日A股迎普涨行情,所有板块集体上涨,其中电子竞技、传媒、ST板块、壳资源等板块掀涨停潮,两市超130只股票涨停,证券板块午后大幅上涨,哈投股份涨停,恒立实业十四天十三板,彻底激发市场投机热情,银行、保险、基建等权重板块表现较为疲软。
截至收盘:沪指涨0.93%,报2654.88点;深指涨1.68%,报7963.66;创业板指数涨1.70%,报1392.05点。
板块方面:两市所有板块集体上涨,其中电子竞技、传媒、天津自贸区等板块涨幅居前。
消息面上:中国司法部部长进民企问需 为民营经济再吹“暖风”;FF就恒大健康再次违约行为向香港仲裁中心提出仲裁申请;富时罗素出招A股长期“任性停牌” 一年停牌超60天将踢出指数;央行上海总部:尽快推出上海地区首批“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大商所副总经理:玉米期权明年上半年一定推出;宝宝树更新招股书:上半年经调整后盈利1.2亿元;上交所要求券商设沪伦通CDR业务培训讲师2—3名 承担相关营业部工作人员的培训职责;银隆新能源股东内讧 银隆创始人魏银仓:已起诉董明珠。
2. 美股冲高回落收跌,美油暴跌8%
11月13日(周二)标普500指数收跌4.04点,跌幅0.15%,报2722.18点。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收跌100.69点,跌幅0.40%,报25286.49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收涨0.01点,报7200.88点。
美国能源类股普遍大跌,追随美油一度跌超8%的遭遇,Halliburton收跌5.53%,Marathon石油收跌4.58%,Schlumberger收跌4.27%,Phillips 66收跌2.94%,Valero能源收跌2.79%,EOG资源收跌2.7%,Hess收跌2.61%,埃克森美孚收跌2.29%,Apache收跌2.25%,康菲石油收跌2.18%,Devon能源收跌2.06%,Occidental石化收跌1.91%,Cimarex能源收跌1.89%,雪佛龙收跌1.74%,Chesapeake能源则收涨2.89%。
周二科技股涨跌各异 苹果再次领跌 英伟达领涨,FAANG科技巨头涨跌各异;苹果收跌1.00%,周二高盛下调苹果目标价、iPhone销量和营收预期。芯片类股普遍大涨,费城半导体指数收涨1.35%,英伟达领涨,此前Susquehanna上调英伟达评级至积极。
热门周二中概股普遍上涨,哔哩哔哩收涨6.74%,阿里巴巴收涨2.91%,百度收涨1.61%,京东收涨1.73%。
上一条:财经日报(181115)
下一条:财经日报(1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