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说“气度”
来源:中财论坛         作者:范廷伟         时间:2019-08-09         点击量2991

  ❖ 大事不糊涂,是一种气度

  “风度”一词,最初语出于后汉书《窦融传论》,它本意是指人的举止姿态所显露出来的美好神韵,以后逐渐引申为人们内在的精神气度、风范、器量等,是做人的一种气质。

  这种由“风度”转换而来的“气度”,是人学识、气质、修养、度量等等综合性的外在体现,这种“气度”,是一种 “贵族”层面上的东西,虽然不能祖辈传承,广而授之,却能令人高山仰止,钦佩有加,给人以精神的振奋,力量的鼓舞。

  “大事不糊涂”,常常用来比喻办事坚持原则,也指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宋史《吕端传》有记:“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吕端是宋太宗时期的一位宰相,身居要职,一直受宋太宗赏识。有一年,掌管全国军事的枢密使李惟清,被宋太宗调往吏部,担任监察百官的御史中丞。从职位上看似平调,但实际权力却发生了变化。李惟清私下认为吕端在中间搞鬼,便多次给吕端告恶状,吕端既不到皇帝那里澄清,也不去李惟清那里辩白,理所当然被人们认作是一种“糊涂”行为。太宗力排他议,“决意相之”。任命吕端为宰相后,吕端还是一如既往地做“糊涂”的事。当时的名臣寇准与吕端有着同等声望,寇准办事老练、谨慎,也颇得人心,只是性格比较刚烈。吕端担心寇老西会心理失衡,便奏请宋太宗批准,由他们两人轮流掌印,领班奏事。遇事吕端与寇老西总是商量,从不蛮横专断。吕端的一生中,辅佐三代帝王,在近四十年的宦海生涯中,几经世事变迁,朝臣变换,几乎没有受到什么冲击,这在历朝历代中都是很少见的,所有这些,都该与他“大事不糊涂”的可贵“气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博大的胸襟,是一种气度

  一个人要想有气度,不单是学识、才能、地位,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博大的胸襟,一种非凡的气质。

  在民国时期众星璀璨,人才辈出的大师级人物中,胡适无疑是非很有风度的人物之一。史学家陶元珍先生在一九四六年的时候,写了一篇文章《胡适之先生的民主风度》,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位姓韩的研究生,提出一篇有关隋唐之际佛学的研究报告,宣读完毕以后,胡适以所主任资格首作批评,刚说到中途,韩君突然情绪激动起来,一下子打断他的话头,并不留情面地说到:“胡先生,请你别再继续说下去了,你越说越外行了。”随即把他批评错了的地方指了出来。

  胡适毫不动气,立即停止批评,请韩君的导师佛学权威汤用彤对韩君报告继续加以检讨,报告会结束时,胡适说:“以后举行报告,最好事先让我们知道题目,以便略作准备,免得像我这次对韩君的报告作错误的批评啊!”胡适并没有因为这个学生的冲撞而怀恨他,反而对韩君特别重视,在后来的学习、就业等方面多次帮助他。

  现在的教育界、学术界,校长、院士带头抄袭论文者,在此姑且不论,单就声明“不身价千万,就不是我的学生”,“不陪我上床,就让你挂科”的所谓教育工作者们,除了生就一副奴颜媚骨之外,他们永远不会有那一种“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气度”。

  ❖ 草根老少们,也有自己独特的“气度”

  名人雅士,贤达智者,自有他们与众不同的“气度”,可凡人草根老少们,也有自己独特的“气度”,根据《南史》记载:南北朝时有一个叫王泰的人,颇为谦逊,据说他幼年时,一次,他的祖母召集所有的孙子、孙侄们,然后在床上撒满了枣子和栗子。孩子们都跑去抢枣和栗子,只有王泰无动于衷。祖母很奇怪,就问他是什么原因。王泰就说,我不去抢,自然也有剩下的。家中的长辈听他如此一说,都很惊奇。根据后汉书《孔融传》所记载:“年四岁时,每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人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这两则流传多年的小故事,被人们演绎为“推枣让梨”。

  我们村有位九十多岁的老人,从年轻时就脾气特好,秉承了郑板桥的那句“难得糊涂”,遇到总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将一大家子后代调教得和和睦睦,人丁兴旺。儿媳妇炒菜忘了放盐,让他先尝尝味道,他总是说“咸淡正好,咸淡正好”;儿媳妇炒菜放多了盐,让先他尝尝味道,他也是一连串的“咸淡正好,咸淡正好”。他们这些看似“糊涂”的凡人俗事中,也蕴含着我们难以具备的“气度”。

  ❖ 气度是重压之下,保持气定安闲

  我很喜欢《大众日报》高级记者、山东省首批签约文艺评论家逄春阶先生的专栏文章,他在一篇题为《乐把本职当天职》的文章中,提到过他的语文老师陈炳熙先生“‘文革’时期,学生给陈老师贴大字报,陈老师看到大字报上有几个错别字,就上去一笔一笔地改。有学生向他脸上吐唾沫,他也不在乎。”逄春阶问他为什么要这样这样做,他说:“我是老师呀,我教过的学生,写出错别字来,让别人笑话我教得不好,我心里不安。”

  虽然身处逆境,却能不坠青云之志,即使重压之下。仍然保持气定安闲,令人激赏赞叹,这才是人生之中最应具备的一种“风度”。

  南非著名领导人曼德拉,因为反对白人种族隔离政策而入狱27年。当他成为总统后,却原谅了他以前的所有敌人。请记住,他曾经对大家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当我走出黑暗的囚室,沐浴着久违的阳光,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如果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人的短暂一生不可能总是顺水顺风,波澜不惊,但是在厄运面前能够拿得起,放得下,对伤害自己的人,能够心平气和地对待,甚至以德报怨,这本身就是一种凡俗之人难以具备的高情雅量、非凡气度。

  ❖气度是人心灵的自然流露

  平时大智若愚是气度,换位思考是气度,知足常乐是气度,难得糊涂是气度。伟人所说的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是气度。俗话所说的将军额头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是气度。楹联所写的淡怀风清月朗,雅度海阔天空,也是一种我们常见的“大人大量”、“大人不计小人过”的气度。

  气度不是睚眦必报,锱铢必较,气度不是争权夺利,沽名钓誉,气度不是颐指气使,趾高气扬,气度不是一言堂、灯下黑,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气度不是毫不利人专门利己,气度不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

  气度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气度是身子正不怕影子歪,气度是贫而无谄,富而不骄,气度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气度是人不可有傲气,却不可无傲骨,气度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气度是人心灵的自然流露,它通过美的动作、美的语言、美的德行,才能真诚地表现出来。

  一个人要想永远葆有一种“气度”,那必须得用知识的养分,良好的修养,美好的形象,可贵的气质,慢慢地去滋养它,去呵护它、孕育它、追寻和珍藏它。用广博的知识陶冶自己的情操,用充实的生活方式涵养浩然正气,只有一个人的内心得到充盈,他的自然心境,才会淡定自然,只有精神富足了,他的行为举止,才会得体从容。人有了气度,才会有风度;有了风度,才能逐渐抵达人生的高度。


上一条:浅谈请客
下一条:精致利己主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