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说“大爱与小爱“
来源:中财论坛         作者:yangyizhuo         时间:2020-12-10         点击量3953

前一阵看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里面就讲“大爱与小爱”。近两天,又看尼采必疯的事情,又想到“仁爱”与“兼爱”的区别。

大约是这么一段公案:儒家非常鄙视墨家的兼爱。认为他们的这种没有差等的“兼相爱”,是没有君父的表现,简直就是禽兽一样。

按儒家的理论:爱,当然是要讲的。只有仁爱,让世界充满爱,才是一个理想的美丽的世界。人为什么要有爱呢?首先来说,父母爱孩子,孩子爱父母这都是天性。对吧?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只是这种天性之爱,局限性还是太小了。对于不是父母子女关系的人之间,不免就会犯忌,会仇恨。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推己及人,推而广之。好吧,我们看,我们可以爱自己的子女,为什么不能爱别人的子女呢?我们可以爱自己的父母,为什么不能爱别人的父母呢?天下的父母子女都是相爱的,那么,天下人也完全是可以相爱的。用儒家的话说,叫做“不独子其子,不独父其父”。

但是,儒家的这个理论看似完美,实则有着明显的问题。这也如灯光一样。离光源近的地方,自然亮度就大些,越远也就越暗。所以,儒家的仁爱是有差别的。并且,他们认为这种差别是非常正常的,没有这种差别,反倒是应当讨伐,应当诅咒的。比如我们知道的,孟子就恶骂墨家的那句话:兼爱无父,禽兽也!所以,在儒家教义的影响下,整个理想的社会就应当是等级分明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只有这样,大家才能相安无事,和谐发展。

但墨家不以为然,他们回答的也很干脆:如若真的如儒家说的那样,那么,这些儒者们定然是必死无疑的。原因很简单,不同意他这观点的,定然要杀他。同意他的观点的,也会杀他。为什么呢?因为你有远有近,有亲有疏嘛。这样,你亲近了一些人,疏远的那些肯定就会仇视你,杀死你。

我认为。两家也不只是在斗嘴。而实际的情况也就在验证着这些。我们知道,儒家在我们历史上统治两千余年,杀戮争斗也就两千余年。二十四史,各家当政的好似都在宣讲仁爱,而各自又终不能终止杀伐仇恨。一直不停的朝代更迭,一直不停刀光剑影。概括起来,或许也就真如墨家所言:你亲近了一部分,势必就要疏远一部分。当疏远到一定地步,就是剥夺,就是仇恨。于是杀身之祸起来了。

儒家教材里面,有一章节好像很是经典:是说孟子劝导梁惠王的故事。他分析说,梁王是有仁心的。为什么呢?因为梁看到祭祀的牛在那里害怕的打哆嗦,就说,算了吧。还是别杀它了。真要祭祀的话,换个羊去吧。孟子就据此劝导他说,“这就是您的仁爱之心啊!”你看到了牛,没有看到羊,所以就对牛有恻隐之心。所以“君子远庖厨”。

每看到这一段,我第一反应,不是孟子所兜售的仁爱之术,也不是他的能言善辩。而是觉得他这人好虚伪啊!牛害怕你就恻隐,羊就不恻了?远庖厨,大口吃肉就是君子?杀生炖肉的就是小人了?老孟!你也太会说瞎话了吧?简直就是妥妥的一个掩耳盗铃。

儒孟的这个说法,也就是他们差等的仁爱之术。把爱分了远近亲疏。从上面的例子来看,牛确实是爱了他,但羊肯定是要在恨死他了。

那么,我们讲到这里,和尼采有什么关系呢?

尼采是一位西方的大哲学家。他认为自己相通了好多事情,自己可以无所不能,像太阳一样了。但,当他在大街上看到一匹马,被马夫抽打虐待时,他就很难过。扑过去,抱了马脖子,哭着说:“我受苦难的兄弟啊”!那时候,他就疯了。当时这也是整个世俗对他的看法,也可以说,在他的眼里,整个世界都疯了。

这又于墨子有什么关系呢?

怎么没关系?我们看,如若按照墨子的无差等“兼爱”推论下去会是什么样子呢?人与人之间是没有差别的,那么,人与动物之间有没有呢?如若人与动物之间也应当无差等兼爱,那么,是不是就应当抱了马脖子哭,“我受苦受难的兄弟啊!”

我就觉得,墨子与尼采之间,隔了时空,好似有过对话。

我们看到,我们的历史上,我们身旁边,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无私又无情。他们以天下为公,而往往对自己至亲的人却极为凉薄。这些人往往偏墨。

我们也看到,更多的人他们看似自私,又极有人性。一半极为冷酷,一半又极其温暖。这种人,有时被称为“仁义”,有时被称之为“仗义”。有时甚至被人们所不耻,但又不失其人性天然。也有时能做到大仁大爱,为贤为圣。这些人常常偏儒。

我个人认为,儒比墨更为现实一些。他承认社会及个体之间的差异,并力求能谐调整合。墨家过于理想绝对。所以,儒家的大行其道不是偶然,而他的所限,往往也需要其他理论的弥补。于是也并不能把其他论调所湮灭。

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大爱小爱都是爱。有时我在想,我们并不是按着某种理论在活着。而是我们活出了各样的理论。好好活着就是道理――不必想不开,想到发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