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来横祸,有些是天灾,有些是人为。
9月4日凌晨4点,黑龙江省七台河市229国道上的那起车祸实在过于惨烈,令人毛骨悚然唏嘘不已。
那辆满载20多名乘客的无牌农用拖拉机,被一辆拉着100多吨河沙的重型半挂牵引车追尾,黑暗中的拖拉机没有后车灯,货车却极速而下,一霎那,定格了一起重大交通事故。
15人死亡,1人受伤。
毛骨悚然,是因为拖拉机的车头,与车身完全分离,车头还在马路上,车身却飞到了好几米远的深沟处,道路四周,全部都是被撞得飞下来的人,脑补一下就会让人头皮发麻,瘆得慌。
唏嘘不已,是因为居然有人傻问,“这么多人,这么早挤在不安全的交通工具上,干什么去?”事实上,这些人是周边村子里的村民,准备一起去离家20公里外的地方采摘万寿菊,大多五六十岁的年纪,最年长的老妇已70多岁。一小时10块钱,从早五六点干到傍晚五点,一天的报酬百来块钱,用于补贴家用,挣的真只是辛苦钱,葬送的却是命。
15条鲜活生命在刹那间消失,家属会是怎么样的肝肠寸断悲痛欲绝?还是麻木不仁见怪不怪?或者子女因得了一笔赔偿金而窃喜?……不得而知,不宜妄断。围观的吃瓜群众于心不忍,怜悯那些晨曦来临之前莫名殒命的辛劳者,他们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他们天天累着啊,一直到了生命的尽头,而且还是以如此悲情、催泪的方式。情何以堪?
这些操劳了大半辈子的农人,体力渐衰,哪怕之前挣的钱足够养家糊口,该颐养天年的阶段依然劳作不停,而且绝不舍得花销,能省则省,能赚则赚,坐拖拉机出行固然不安全,但是省钱、方便啊,农村的交通工具,并不排除拖拉机的往来穿梭。抠下来的钱,正好可以用于孩子上学、资助子女购房、买车,他们身后有下一代、下下一代,那是一个无底洞。
生活中,看多了那些只要一息尚存,除了睡觉之外永远都在奔忙的老者,绝少是为了自己,大多是奉献给了家庭,确切说,悉数给了后代。回老家,常常听说谁谁谁遭遇了变故,因病而亡,车祸而丧。有时候我大惑不解,那个谁之前看上去不是挺健朗的吗?怎么就不行了?邻居答,小病不看,拖成大病,大病遭殃,太耗钱,医不起,不敢赌财,拖一阵子,人就走了。
值吗?无解。
你养我小,我养你老,这是非常美好的一种传承,可在某些子女那里,并不见得。生活中的诸多年轻人,削尖头皮一心攻读,大学毕业之后,读研、考公、留学、进大公司,想方设法离开故土,能有几个人愿意回到家乡?更有谁,还愿意从事那些苦、累、脏的低收入工作?别说他们自己不愿意,家人也会觉得脸上无光。立足大城市,过着光鲜靓丽的生活,才是所有人想象中的模样,哪怕身后,是父辈们咬紧牙关的节衣缩食、各种贴补,养老钱也不留存,甚至于,为了收获更多,人生暮年还在起早贪黑挣那一份并不丰厚的苦力,如同那些去摘万寿菊的村民。
有人说,“子女是箭,父母是弓,为了让箭射得更远,父母的背就得越弓。”为了子女过上更好的生活,父辈放下脸面,谦卑地向这个世界低声下气,以失去自我的方式效力,给孩子必须是最好的,对自己,一切从简,抠到极致。即便偶尔得些平时享受不上的好东西,下意识中也会留给孩子们,完全成了一种本能。自己省吃俭用,最大的风险往往是,极有可能把孩子纵容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还缺少感恩之心,妥妥的白眼狼。
劳动最光荣,劳动创造财富,没错,真正的劳动者值得敬重。但当某些上年纪的老人几乎以自虐的方式拼尽全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尽自己微薄之力为家人操劳,内心卑微惶恐,心存不安,自感拼爹时代给不了孩子更多、更好的物质与资源,最终的结局可能是,得不到家人该有的尊重、善待,一直被嫌弃,临了临了,直至生命终点,依然囿于生活重荷的阴影里。
这才是最让人窒息、让人无法接受的,悲剧。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牛马。道理浅显,可能够做到者占比不高,身不由己的比比皆是。老人们啥时候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自由支配的老年生活,不再为后代所累,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良性循环,那才是真的幸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