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现在似乎流行匿名社交,尤其是一些年轻人很享受网络带来的这一便利,不少人为之担忧。
互联网时代,匿名社交固然可以更自在地表达出在线下不愿意、不方便、不可能说出的话,无意中找到了一个宣泄口,或者说有了不用顾忌的倾述对象,随意释放生活压力和各方面的情绪,摇一摇、附近的人、漂流瓶等功能,结识陌生人极其方便,貌似很爽。但是且慢,《中国青年报》曾向广大大学生做过一份调查问卷,35.52%的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曾经使用过匿名的社交应用,90.69%的受访者认为匿名社交存在一定的风险,加剧了不实、不当言论的非法传播,无意中助推了那些专注于诈骗的不法行为,容易失控,危害极大。《北京青年报》也指出,就互联网界具有社交、搜索和电商三大块大蛋糕而言,匿名社交当然不可避免,关键是不能沉溺,警惕不必要的险情。
凡事皆有利弊,匿名社交确实可以带来新奇的体验和畅所欲言无拘无束的沟通平台,但网络空间中无法规避的一些危险因素始终存在,很容易掩盖一些人的别有用心,更可能给那些游走在法律边缘的人提供有机可乘的土壤,给自己的隐私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等带来无法预估的巨大风险,且难以追责。既然是匿名,就有了隐藏自身所有情况的先决条件,海阔天空聊天,各种自我标榜,各类投其所好,可以伪装、歪曲本来面目,黑白颠倒,粉饰太平,人性的真实性大打折扣,而且匿名社交还在不断蔓延和疯长,怎不教人忧心忡忡?毕竟,你永远无法知道,躲在键盘背后的对方,究竟是什么人?你难道相信自己福星高照,可以遇上一个对你一无所知却无私为你舒缓心情、排忧解难的知心人?未免太过奢望,想多了吧?
有人声称匿名社交是人际交往的乌托邦,匪夷所思,弊大于利,实非一剂治疗社恐的良药啊,那显然是逃避现实的消极行为。过度沉迷于陌生人社交,反而会让内向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更加封闭、孤独、焦虑,更不善于人际交往,越来越不自信,步入死胡同。只有放下包袱,敞开心扉,走出社交的舒适圈,才可能豁然开朗,会发现之前很多的纠结和不安,其实啥也不是,换位思考,以心交心,坦坦荡荡,慢慢地性格开朗起来,心情放飞起来。融合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社交,接地气,有踏实感、满足感,才能交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正能量朋友,那是匿名社交永远无法企及的人间真情。哪怕就像我们这样喜爱文字的,闲暇游戈于论坛,似乎也有匿名社交之嫌,然文如其人,徜徉在或诗情画意或博古通今或幽默诙谐或挥斥方遒或教人警醒的文字中,细细品阅,慢慢玩味,与文会友,推心置腹,通过文字互相了解,共同探讨、学习、提高,有的一见如故,成了肝胆相照、相见恨晚的挚友,岂非快哉?!
或许,与匿名社交走了另一个极端的恐怕还是社交牛逼了吧?那是某些自来熟的人最擅长的,任何场合任何空间,哪怕只是电梯偶遇,社交牛逼症的人就能通过三言两语获取对方信息,几番交谈下来,一如密友,尽管常常令对方尴尬,牛逼者依然成就感爆棚。那样的社交方式,走的是捷径,不太令人认同,往往有失对人的起码尊重。那么傻想,如果将匿名社交与牛逼社交中和一下,取其长去其短,是不是会很完美?
匿名社交,纵然有足够的定力,依然觉得细思极恐,不是一般人能够驾驭并完美避险的游戏。普通人不敢恭维那些喜欢炫耀匿名社交带来刺激的言与行,避之唯恐不及,未知有多少人会如我这般的胆怯?小心驶得万年船,天上终究不会掉馅饼。
世间最美好的两个字便是“感谢”,源自肺腑,感恩父母家人,感恩得遇的所有师友,也感恩生活还有自己。
有人说——“知交零落是人生常态,能够偶尔话起,而心中仍然温柔,就是好朋友。朱光潜说:‘有真正的好朋友是人生一件乐事’。朋友,重在相知,懂你的第一次快乐和忧伤,有时,也是一盏明灯,迷茫时给你指引,怯懦时给你勇气。感谢朋友,能分享你的幸福,亦分担你的苦痛,能懂你奇怪的笑点泪点,也能成为你摇摇欲坠时的支撑。感谢朋友,把你看透了,还能喜欢你,让你在家人之处,可以坦然做自己,只要时光不老,我们便不散!”好喜欢这一段话,说到了心坎里,由此也感恩论坛上欣然得遇、有缘相知、一直支持、鼓励的文友老师们。
撇开所谓的匿名社交,做最最真实、坦诚的自己,甚好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