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一名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知识水平都很高,也很努力,但教学成绩并不突出,有的可能还很差。相反,那些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自身的文化水平,知识水平,在同学科,同年级并不是最好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这就是我们经常提及的知识水平与教学能力的关系问题。一名教师的知识水平很高,并不一定能够体现在教学水平上面。这就是教与学的矛盾。也是知识转换的问题。人不是机器,教与学的过程,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复制,粘贴过程。涉及到传授与接受的问题,自然会涉及到教的能力与学的态度。
把自身的知识或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是一种能力。即教学能力。这也只是教与学两个方面中的其中一个方面。教与学能够实现良好互动,还得学的方面能够做出积极回应。这就涉及到了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
教的能力,学的态度哪一个方面出现了问题,知识的转换都会不顺畅,结果也不会很理想。
我们常常会见到这样的场景,教师在前面激情澎湃滔滔不绝,下面的学生却是心不在焉昏昏欲睡。这是教与学出现了错位,教与学没有产生共鸣。
能够产生共鸣,才是理想的课堂效果。
如何才能做到教与学产生一种和谐有序的共鸣呢?
古人曰:“亲其师,信其道。”
这是出自《学记》里面的一句话。原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意思是亲近自己的老师,就要相信他的方法;尊重自己的老师,听从他的教诲;敬佩自己的老师,效仿他的做法。这句话一语道破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重要影响。《学记》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教育专著,虽然时间过去了几千年,“亲其师,信其道。”的观点,对我们现代教学,仍然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社会发展到今天,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都发生了改变,但教学关系没有改变,教与学,仍然是教学的核心之所在。所以,“亲其师,信其道”的理念,仍然有现实意义。
教学与写作有很多相类似的地方。“工夫在诗外”是说诗人的能力不仅仅体现在作品上,作品以外有很多看不见的东西也关乎作品的优劣。我们的教学也是如此。影响教学成绩的因素很多,其中学生对教师的态度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是因果关系。“亲”是因,“信”就是果。这个“亲”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相互亲近,互为因果。首先教者对学者展现出一种亲和力,那么,学者就会有相应的回应。亲其师了,学生就愿意相信老师的教诲,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这就是那些看起来自身水平很高,教学成绩一般;自身水平一般,教学成绩却很好的原因。整天板着面孔,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架势,是很难让学生做到“亲其师”的。学生不愿意接近你,或者有抵触、反感情绪,怎么会“信其道”呢?不能“信其道”,你所传授的知识,就会大打折扣,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虽然有些教师自身水平不是很突出,但是能够走进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朋友,了解学生,亲近学生。学生也愿意接近这样的教师。师生之间的关系是融洽的,亲近的,那么,教与学的结果就会很好。
《学记》里面说:“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是把“亲其师”放在“尊其师“和“敬其师”前面。可见,《学记》还是认为在教学活动中,“亲其师”是比较重要的。“亲其师”里面就包含着“尊”和“敬”的意思在。
所谓“亲其师”,应该饱含两个层面的意思。即“亲近”和“敬畏”。
“亲近”,因为“亲”,所以才愿意接近,才喜欢,才会产生“乐学”的效果。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学生而言,“乐之者”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敬畏”,因为“敬”而产生“畏惧”,这就是“敬畏”。一名教师能够让学生产生一种敬畏之情,首先教师要具有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敬畏”的重心是“敬”而不是“畏”。“畏”是因为尊重,是因为吸引。学生对老师的敬畏,恰好是师道尊严的体现。“亲其师”并非没有师道尊严,并非是亲昵与轻慢。而是教师身上的文化素养与人格魅力的所散发出来的那种亲和力,吸引力。让学生产生出一种自然而然的“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那样的感觉来。“敬畏”也是一种魅力。有了“敬畏感”,学生也会愿意遵从老师的教导,接受你的教育。
所以,我们的教育上才会有“教学能力”这一说法。“教学能力”包含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两个方面。通俗一点说来,教学能力就是一名教师智商和情商综合体现。优秀教师应该是智商与情商综合能力比较高的人。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高情商,应该就是具有能够让自己的学生做到“亲其师,信其道”的能力。其实,对于一名教师而言,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也不是一件多么难以做到的事情。放低身段,满怀热情,把学生当做朋友,有教无类,诲人不倦即可矣。
“亲其师”,是学生的事,也是教师的事情。如果一名自身能力很高,教学成绩却一般的人,是否可以从“亲其师”这一点着手,认真检点一下自己的过往。是因为倦怠了,还是因为与学生的距离过于远了。学生对于你的传道授业解惑,是不是不那么充满渴望,或者多多少少有了一些拒绝是意思呢?
要想让你的学生“信其道”,首先要让学生“亲其师”。想要学生“亲其师”,作为师者,首先要做点什么。
说到底,从本质而言,我们的教育教学,从古至今就没有改变过。“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仍然是教与学最可借鉴的至理名言。
这个世界无论发生怎样的变化,有些东西是不会改变的,比如情感。亲其师,信其道,就是教育中的情感因素,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改变,无论什么时候,无论教学手段多么现代化,还是需要有情感因素。人毕竟是人,是人,就会有情感。亲其师,信其道,永远不会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