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我一直想说,事实上也一直在说,虽然“人微言轻”,虽然有些刺耳。
作为一位教育从业者,见惯了听多了身边发生的很多事,喜剧、悲剧、讽刺剧,心里积郁一叠又一叠的忧虑:我们的教育面临很多问题,甚至是很严重的问题。
任何事情离不开功利,更何况关系到小到生命个体、大到家庭乃至民族未来的教育?
教育被冷落当然是悲剧,但“过犹不及”,走向另一个极端何尝又不是同样令人细思恐极!
一切教育的起点是什么?
是生命,是活着,是怎么活着、活成什么样子。
热爱生命,珍爱生活。活得独立,凭自己的双手去开拓自己活着的空间,在这种开拓中体验到活着的尊严、自由、独立和自我认同——任何生命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论父母子女、兄弟姐妹,谁都无法改变这个即使残酷却也客观的真实。
一切教育的起点应该是“人本身”,而除此之外的其他所有都不过是衍生出来的东西。
人活在世上,总要面对一些东西——悲喜、得失、磨难、挫折甚至绝境。没有谁可以替代,谁也不是谁的上帝。
再多再深再浓的爱和善良也仅限于提供有限的帮助,最终的结果只能取决于当事者自己。
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一点。
只有真正认识并深刻理解这一点的本质含义,我们才能谈教育。
教育的原点和终点都是“人”——这是“道”,其他的一切都不过属于“技”。
任何一位教师都知道教育的宗旨“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才是终极目的。
还有一句话“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同时也是孩子的终生老师。
不论是当父母也好,还是教师也罢,在教育这个问题上的终极目标应该一致:育人,培育人格健全、身心两健的完整的人。
现实是不是这个样子?
我觉得不是。
不能说违背,至少是偏离——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我们都乖离了这个宗旨。
所以说,我们需要反思。
我们的教育界需要反思。
我们的家长需要反思。
我们这个社会更需要反思。
反思需要勇气,需要智慧,更需要的,是发自内心的责任感。
反思不仅需要一颗“热”的心,还需要一双“冷”的眼。火热有时会蒙蔽人的双眼,情感泛滥往往会淹没理性,会影响人做出正确的判断,所以有时候更需要“跳出三界外”“冷眼旁观”。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一条忽悠指数最高覆盖率最广的口号,不管是大大小小的教辅书店,还是五花八门的校外辅导机构,都会以这样的口号轰炸着你的耳朵,讽刺的是,我们的教育,恰恰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不是看谁在起点跑得多快,而是看谁能够跑得更远更能持久,持久的内驱力是什么?是信念,是不甘心、不服输的勇气和意志。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起跑对于一个人漫长的人生来说并没有决定性的意义,人生的高度不取决于起点而取决于终点,因此,起跑线的教育不应该是争那片刻的领先,而应是超越技术超越比赛层面的更高更深的东西,比如信念,比如责任,比如意志。
当下的现实是什么呢?我们似乎在给孩子进行一种颠倒了顺序的教育:婴幼童年时期一味宠溺;中小学甚至大学教育过分强调欣赏宽纵;成年了走向社会却要面对严苛的职场生存环境,而职场乃至整个社会显然对“菜鸟”缺乏宽容更别提人文的呵护和关怀。
我用“宠、畏、苛”三个字概括当前的教育现实,当然这个教育绝不仅仅指向学校和教师。
小时候,父母甚至整个家庭宠爱娇惯事事以他为中心,不知道灌输或者正确地引导孩子认识一些应该认识的东西。在这种环境下孩子养尊处优,如同生活在童话里;入学以后呢,教育又成了孩子的“祖母级保姆”,“赏识教育”等一系列“高大上”教育理念以一种极致的美丽和政治正确风行整个校园,并被一些教育天才们推向人人只可膜拜的极端,“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学生成了上帝,而负责教育学生的教师呢,成了保姆、警察、法官、私人医生、心理咨询师、安全检查员、巫师……学生这个本该受教育的对象却又由于种种原因畸变成了“上帝”,试想一群“跪着教书的教师”又怎么有威望和资本对“上帝”施加真正的教育?等到孩子大了,中学或者大学毕业真正步入社会的时候,他们好像一下子被抛弃了似的,呵护不见了,温暖不见了,关怀也不见了,摆在眼前的,只有竞争、淘汰的巨大压力。严峻的现实彻底击穿了他们的幻想,他们像木偶似的呆在原地,无奈,无助,只能任泪水静静地流到嘴里……
没有基础认知,没有思想准备,更没有应对这一切的基本能力。除了茫然一片满脑子混沌,在这种打击面前除了寄希望于父母家庭,他们几乎没有更好的办法。然而此时,做父母的又难给他们提供什么?我们的社会又能为他们提供什么?
爱莫能助,无能为力。
这难道不是我们需要反思的吗?从根本上说,这是我们的教育理念出现了问题。
在最该给孩子打“底子”的时候,我们在以什么样的方式给孩子“打底”?我们给孩子打下的,又是什么样的“底子”?
谁也无法替代谁的人生,即使你是父母,你也无法替代孩子。明白这一点,在哺育孩子的过程中,就应该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孩子认识到每个生命都是独立个体,靠谁都不如靠自己。
来到世间就要好好地活着,不同人有不同的活法。不同的活法取决于不同的目标和努力,活成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日子从根本来说还是靠自己……
也许有人觉得这些话太迂腐或者太残酷。是,真相有时永远不如谎言更能讨得别人欢喜。何况这种迂腐或者残酷我们完全可以把它们化成日常生活里的琐碎,以一种“润物无声”的形式潜移默化。
不管这篇文章会招来什么非议,我在这里重复一句:我们的教育需要一场深刻的反思。从上到下,从家庭到学校到社会都需要一场深刻的反思。(本文于2022年5月8日发表于中财论坛)
上一条:我的阅读,平平仄仄也悦心
下一条: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