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知“年”,先知“节”。
“节”即节日。何为“节日”?值得纪念的重要事件发生的日子,人们就把它规定为节日。并命名节日名称,用以日后纪念。
节日可分两大类。一类是传统节日,一类是现代节日。在传统节日中,也分两类节日。一类是庆祝性节日,如中秋节、春节等。一类是祭祀性节日,如端午节、清明节等。
在传统节日中,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的节日,当属过年了。它涉及范围之广,流传时间之久,纪念形式之隆重,是任何节日比不了的。
随着社会发展,重大事件不断发生,节日也就越来越多起来。现在,最重要、最有意义有的节日,当属国庆节。她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让劳苦大众获得新生。但毕竟是现代节日,比起春节来远没有那么宏大。
“ 年”是按照我国的历法指定的,我国的历法叫做“农历”或“阴历”。是按照月亮的圆缺规律制成的。我国最古老节日是“过年”。“年”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群,由农闲时的多个节日组成。
中国人民过年已有4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新一年的岁首,算是正月初一,这一天叫做春节。后来,随着过年内涵的延伸,又把每年的岁末叫做“年”,据说这就是过年的由来。
如何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虽各地不同,但整体一致。
从我记事过年开始,印象就特别深刻,因为我是男孩,对穿戴不那么重视。我之所以对过年感兴趣,完全是应为过年还有肉吃,还可以玩,这才是主题。
据历史记载,每年从腊月初八开始过年,一直到正月二十五,开始春耕才结束。腊八这天,据说是整个冬天最冷的一天。那一对不争气的两口子,就在这一天冻饿而死。为了教育后代勤俭过日子,就把这一天规定为“腊八节”。
这天早晨刚起床,妈妈就给我换上了新做的厚棉衣。我不解其意,妈妈说,今天是腊八节,整个冬天最冷的日子,我可不愿意我的宝贝儿子冻着。还给我讲了那两口子的故事。
按我们的饮食习惯,一般早晨就是喝粥。而今天的粥却有点不一样,黑乎乎的,看上去什么米都有,我喝了一口,居然还是甜粥。我一连喝了三碗。爸爸说我吃的多,妈妈说,你知道什么呀,半大小子,吃死老子,别听你爸爸的,该吃吃。从这天算起,就开始“过年”了。
到了腊月二十三,又要过小年。这讲究太多了,真不知道古人是怎么想出来的。过小年这天,我们那里时兴赶集。爸爸从集上买来对联、糖瓜子,还有“香”,用来祭祀“灶王爷”。
过小年了毕竟很热闹,晚饭后,大街上伙伴们打闹嬉戏,一派节日景象。忽然,爸爸叫我回家,我很不情愿,爸爸说,傻孩子,家里有好吃的,你不想吃吗?我想起了白天爸爸买的糖瓜子,嘴里一边喊着“吃糖瓜子去了”,一边跟着爸爸跑回家。
灶门前摆了一张桌子,桌子上摆了一张灶王爷的画像。还有一副对联。上写着:“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最突出的是那一注忽明忽暗,冒着青烟的香炉,衬托出神秘的气氛。香炉旁当然就是一盘糖瓜子了。
所谓的“灯”,实际就是一个大碗,里面加满棉籽油或花生油。再把棉花搓成细细的长条状,浸泡在油里,把棉条的一端挑在碗边上,用火点燃,用以照明。这就是所谓的“海灯”,家家户户都用。
屋内烟气弥漫,能把你的鼻孔熏得黝黑。虽然不太明亮,但也有一股浓浓的节日氛围。我趴在炕沿上,吃着甜甜的、黏黏的糖瓜子,高兴极了。
小年的晚上是“糖瓜子祭灶”,灶王爷上天“述职”的日子。用糖瓜子做祭品,意思就是把灶王的嘴给粘住,不让他说话,这样,家中一年来的好事坏事灶王都不能说,玉帝也就都不知道。以此来保佑一家平安吉祥。
小年过后,从腊月二十四开始,直到大年二十九,都是准备过“大年”的日子。准备工作繁多,所以时间安排得很满,每天做什么,都有详细具体的规定。
例如: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杀猪割肉,二十七买年货宰杀鸡,二十八炸年糕,二十九——上坟请祖等等。
一切准备就绪,最主要的大年三十就登场了。大年是一年中最隆重、最受欢迎的节日,规矩也就更多。在这一天中,不能生气哭闹,不能说带有不吉利的话,像什么“完”、“没”“了”等字样的话都不能说。为的就是图未来一年的吉利。
三十上午要忙活半天,做上一桌很讲究的酒席。鸡鱼肉肘不少,各种炒菜也尽量齐全。中午这顿饭,就是一年来全家的“团圆饭”。一家人围坐一起,吃吃喝喝,好不痛快!
团圆饭后,稍事休息,便开贴门神、贴窗花、贴春联。包饺子是大年三十的一项重要活动。饺子是大年三十的晚饭和大年初一的早饭。包完饺子,本族人要互相登门问候,饺子“包好了吗”,不能说“包完了”。
包完饺子,家家户户要在大门前挂灯笼。知道《封神榜》吧,姜太公把神位都封出去了,自己没有位子了。平时姜太公走到哪里,哪里的神仙就要让位,所谓“太公在此,诸神退位”。大年三十晚上诸神是不能退位的,家家户户挂起灯笼,就是姜太公办公的地方。
三十黑间是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做好的饺子,煮一半留一半,表示连年有余。晚饭后开始“放接神炮”,其实就是放鞭炮、各种烟花,家家户户响个不停,好不热闹,把个大年推向高潮。
接神炮过后便开始“守岁”,一家人坐在一起聊天,那时没有电视,只能围着一盏海灯,聊家长里短,海马星空,反正就是不准睡觉。
到了午夜子时,即十二点左右,又开始“放送神炮”。各种烟火鞭炮再次响起,经久不息。放完送神炮各家就开始陆续休息了。守岁有的能守到天亮。
在年的系列中,大年初一是很隆重的一个环节。在节日群中,便是每年的“春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早起,穿上新衣服,吃完饺子,就去给族人长辈去拜年。
平辈拜年用“作揖”的礼节,晚辈拜年是要磕头的,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仪式结束后,开始吃糖果、嗑瓜子。互相问候,寒暄,一派祥和景象。
从初一下午开始,一直到初八,每天的节日都安排地满满的。例如:“初一是鸡生日”、“初二是狗生日”等等,素有:“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的说法。
大年初一这天不干活,否则要忙活一年。大年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大年初三不能外出拜年。大年初四祭财神。
大年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大年初六,商店酒楼开张营业。大年初七是人的生日,大家要互敬互爱。大年初八是谷物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预示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正月十五元宵节。元,为始;宵,为夜。元宵,意为新年第一个月圆夜。自这一夜起,月移西去,春回大地。火树银花,香车宝马。灯火阑珊处,眉间心上人。正月十五吃元宵,祝愿一年团团圆圆,和谐美满。
元宵节又叫灯节。在这天家家户户、街头巷尾都要挂上彩灯。愿新的一年,点亮彩灯,祛除黑暗,点亮心灯,驱除烦恼。
猜灯谜启迪智慧,迎合节日氛围。“送灯”。娘家给新出嫁的女子送灯,希望女儿可以早生贵子。祈求天降麟儿,多子多福!除此,还有“迎紫姑”、“走百病”等等。
最后一个节日“老填苍二十五”。这是这是广大劳动人民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重要日子。
点灯祭仓官。填仓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习俗,人们在这一天去纪念仓官。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点遍灯,烧遍香,家家粮食填满仓”。在这一天人们除了祭祀之外,还要吃黏糕、黏饭,寓意着步步高升。
自此,过年的全部节日就结束了,也到了农耕农种的季节,家家户户开始备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淡生活又开始了。(本文于2022年10月17日发表于中财论坛)
上一条:李白杜甫诗歌中的徽县地理
下一条:且看飞雪向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