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孟子》如闻战鼓
来源:中财论坛         作者: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2025-04-07         点击量15

读《孟子》如闻战鼓。

多年前我就听过这个话,但觉得不甚了了。战鼓,总是用于阵前,一定敲得又快又响又密的,遥想这个气氛,不说去冲锋陷阵,心里也一定会跃跃欲试的。

近粗读一遍《孟子》果不其然,大丈夫、豪杰不在话下,竟然觉得做圣人,都不是什么难事了。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腾文公下》

一个人只要做到了仁、礼、义。能实现志向,就和百姓一起走正道,不能实现,我就自己走到正道上,富贵不能扰乱我的心,贫贱不能让我放弃,权势和暴力让我不能屈服。这就是大丈夫。

这种坚持,便是从内心发出的浩然之气。对于自身追求的坚信。作为个体的人,要融入社会,并且在其中谋求一个生活、生存的位置和心境,就需要适应,但是不能完全地妥协,而没有自我,这种坚持的勇气,主宰着自身的行为,认知,不为外部环境和处境的变化而改变、气馁。他不一定有大功业,但是他真正做成了自己希望做到的事。

“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 。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子服桀之服,诵桀之言,行桀之行,是桀而已矣。”(孟子·告子下)

尧、舜的正道,不过是孝顺、团结兄弟而已 。你穿上尧的衣服,说尧说的话,做尧所做的事,你就能成为尧。

这里说的尧舜之道,是他们做人,行事的准则,而非治理天下的功业。放到普通人身上,说起尧、舜都是可望不可及的圣人,但是孟子却给出了一个办法,令成为圣人的路,似乎有一个捷径,只要你认真去做,并不是不可能。

孝顺父母,团结友爱兄弟,是每个人用心都可也做到的事情,尽力去做,从内心出发,而不是为了好名声、众人眼里的评价,消除外在的欲求,只有让其成为内心的需要,才能减少怨怼。大而化之,家庭,兄弟间的事情做好了,天下舍我其谁?

有这样的自信,但是更需要这样的机会,让自己施展才能。内圣而外王,是最理想的。但是假如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我自己可以坚持“仁”的正道,独善其身,在等待中寻求机会。

“有为者亦若是”都是一样的人,要完善自己,只要自己有心去做,而成为习惯,道德修养一定会有改观的。这里的主体是自己,没有客观条件的限制,都是主观,所以,只要我要,我就能。

正是这样的一种坚信,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本文于2011年6月19日发布于中财论坛


上一条:
下一条:寻找诗圣留在栗亭的足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