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台上的三角梅这几天盛开了,一树紫色的花朵,像一团紫色的云霞笼罩在南窗,带来几分惊喜。我于是发了几次朋友圈,都说好看,可就是疑问:六月中旬了,怎么才开?说起来有几分愧疚,整个冬天一直到夏天烦乱的事太多,放在北边的窗台上,遮在窗帘背后给忘记了,五月份才搬到南窗,晒了几天太阳,才开了。看着盛开的花,我几乎觉得今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晚。
我于是去了趟东湖公园,可惜迎春花已经结子,丁香花一树密叶,牡丹挂着残败的花蕊,……只有几树月季独自盛开。刚读到一句话:“脚步达不到的地方,眼睛可以达到;眼睛达不到的地方,阅读可以达到。”触景生情,我于是又想起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
《江畔独步寻花》共七首绝句,写于上元元年(760年),而这年杜甫刚好五十岁,诗人历经千辛万苦来到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之所,因此诗人的心情是比较开朗的,才有闲情雅致独自一人在春暖花来之时到江畔去踏春,寻觅花的踪迹,写下这组诗,抒发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热爱。同时,常年的流离奔波严重损害了他的身体和精神,诗中自然流露出一些颓废的情绪,我们的确感觉到,杜甫老了。
但是这时的诗人是沉静的,没有中年时漫游曲江,面对政治腐败,个人前途渺茫是发出的“风飘万点正愁人”感慨, 诗人这时是是冷静的,看他的“其一”:稠花乱叶裹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春天是美好的,春天百花盛开,可春是短暂的,繁花似锦也是一时之景,所以古人面对春天的主题是“怨春”“伤春”的,虽然溪的两岸都是稠花密叶,可是人歪歪斜斜地行走着,内心实际上更是害怕这春的到来——青春老去,功业无成,春光易老,面对繁花如锦,怎么不害怕呢?诗人只好面对着春光说:喝点酒,写点诗,打发打发还可以,可是面对大好春光,希望不要理我这白了头的老人!这里,“荡胸生层云”的年少刚强的杜甫已然没有一点影子,就连老年的老成也一点没有,颓败到了极点。是啊,一个人人生没有结出丰硕果实,漂泊流离,怎不伤春到了极点呢?别人伤春只是感叹春光易逝,可是老杜都不愿意春光理他一下,真是令人同情!
是什么令诗人这样颓废呢?诗人出身名门,一生抱负极高,可是玄宗末年,科举不行,功业无门,安史之乱,生活困顿,避祸西南,依然老去无成,只有诗酒相伴,共度余年。这样,艳丽的春光应该属于谁呢?我们看“其五”: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时光如江水滚滚东流,人是留不住的,老去的岁月只是爬上双鬓的白发,这样的春天懒慵无力,没有精神。一树桃花在郊外盛开,不知道是谁家的?也不知道赏花人爱“深红”还是爱“浅红”?这莫不是诗人此时的真实写照?虽然暂得安定,可是报国无门,无处去实现功业理想,没有了归属感,没有了自信,不知该怎么去做?
于是诗人感叹道:不是爱花即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其七)诗人从现实中醒来,爱花,伤春,不是要与花同归于尽,但是,花开败了,时间走了,年岁也就增加了,人从出生就一步步逼近老年,韶光是易逝而短暂的,要好好珍惜。所以诗人说: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其七)别看着繁花似锦,热闹的地方,就春风得意,恰恰那里是最容易凋落的地方。而自己还是坚守笃行,细细商量这人生吧。可见,睿智的诗人还是有自己人生独立的人生见解的。
想到这里,诗人不禁对美好春光大为赞叹,从悲观中走出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虽然是月亮是人家圆,可是对邻居黄四娘家的花开的赞美,反映出诗人开朗的心情,走出了低沉,走出心情的低谷,也就意味着诗人在心理上获得了释放,也为未来的路蓄满更多积极的情绪。
读到这里,我想到两句诗“人生如朝露”“莫共花争发”,人生是短暂的,繁花是易逝的,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认清现实,因为生活是不如意十八九,哪有天天春风得意的呢?所以,看到春花烂漫,就不要悲叹韶光易逝;看到别人得意,就不要悲叹自己无能。要学会在人生沉浮中平衡心理,太多的攀比,太多的担心,只会使自己更容易苍老。没有了年龄这个本钱,人生目标的实现就是一句空话。仰仗别人不会得到好结果,只有自己细细打理自己的人生,哪怕是一些微小的进步,都是属于自己的。开朗心情,攒足体力,蓄满情绪,勇敢面对挑战与挫折,最终的成功是属于自己的。
在历史与现实的节点,与老杜散步人生,让三角梅多晒点阳光,我说:人生如朝露,莫共花争发。活出自己,活出精彩!以此作结。
上一条:若想感动别人,先感动自己
下一条:杂看:玉楼银海超然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