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对花木与美酒的感情甚为深厚,花木可以怡情养性,美酒可以遣愁忘忧。陶渊明认为出仕为官,是违逆人情而落入尘网的世情。而回归田园,与花木为友,佳酿相伴,在自然的景物里,才有返归故里的自在安定。古朴的庭柳,伟岸的青松、淡雅的篱菊和浓郁的美酒,造就了陶渊明恬淡而飘逸的诗风,也隐喻了他淡泊、真淳的人格象征。
号称五柳先生的陶渊明爱柳,每居一处,门前必植数株。“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桃李罗堂前,榆柳荫后檐”。杨柳是门庭的一个古老象征。在陶渊明看来,柳树是他田园情结的一份寄托。每次出门远行,都与柳相约告别。古人常折柳赠别,纷飞的柳絮又多了一份伤感。而陶渊明钟情于柳,难道也是一种无言的默契?
青松为岁寒三友之一,松柏也象人一样具有优秀的品质。自古以来,松柏就以经霜寒而不凋赢得了士人广泛的称誉。陶渊明以松柏喻己不变的天性,“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青松壁立千仞之崖,不畏风雨,笑傲霜雪,确是英雄伟岸的绝好象征。出仕就像飞鸟出林,隐居才是松柏般屹立不变的本性。当飞鸟在仕途终于倦飞的时候,青松才是托身之所。而陶渊明归隐田园时,抚松盘桓,有着无限的感慨。人生若寄,阴晴不定,易逝的生命,比不得松柏的常青。
在寒风中一枝独秀的菊花,更是陶渊明生命哲思的寄托。菊花不仅耐寒、高洁,而且有着安贫乐道、不慕荣华,有骨气士君子的气质。当他辞官归来,见庭院“松菊犹存”,顿感无限宽慰。每有暇日,便坐青松之下,饮酒赏花。一有苦恼,就入菊圃,在菊花丛中忘却人生的焦虑,进入“欲辨已忘言”的空灵虚静境界。菊花在万木凋零的季节生长,蕴藏着天地真气。人食用了便享有天地的润泽,有明目益气、延年助寿的功效。宋时梅花,唐时牡丹,而晋时却是菊花。唐宋人爱梅、爱牡丹是为了赏心悦目、寄托情怀,但晋人却是为了生命。或许他们都能从花木的身上,看到自身的景况与境遇。只是相比之下,晋人与唐宋谁更懂得生活的价值与意义?而陶渊明却把生活的情趣和生命的价值诗意地融合在一起,以真淳恬淡的心境流散到自然大化之中。当魏晋名士纷纷上山采仙草、服丹药,寻找极乐的莲花净界时,陶渊明只是在竹篱下悠然地采菊花,看南山上缭绕的烟雾,这也许就是他傲然脱俗的人格象征。
美酒佳酿浸透了他的灵魂,也伴随着他奇特的醒醉人生。“酒能祛百虑”,“酒亦能消忧”。在时光如流、人生飘浪、功名无成的现实面前,他也只能把猛志掩藏在心底。“清琴横床,浊酒半壶”这悠然自乐或许是强颜欢笑,当半壶浊酒倾尽,他又感慨黄帝、尧舜清淳盛世不遇。酒也是他笑傲礼俗的寄托,只是心灵的痛苦,用再烈的酒也难以麻醉。“一士长独醉,一夫终年醒”。陶渊明醉了一生,也醒了一生,他不愿违背心愿,不肯迷失本性。在他沉醉的时候,醉眼依然把世事看得分明。陶渊明的酒时而清淡,时而浓烈。有“对酒绝尘想”的平淡,也有“带月锄荷归”的闲雅,更有“挥杯劝孤影”的悲哀。陶渊明的酒,是一杯人生的苦酒,在仕隐两难的生涯里,使他阅尽沧桑,华发早生。
仕与隐的矛盾,使他有一颗怀世与忘世的心。但最终在桃花源的幻想中,总算得到一些心灵的慰藉。当人活到了一定的年龄,也就能悟到更高的境界,而所有的苦闷与矛盾自会彻底的摆脱。杨柳与松柏,菊花与美酒,陪伴他走到生命的尽头,也终结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