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的诗恣意流淌,先生的词豪迈婉约,先生的字颜筋柳骨,先生的画妙手丹青。先生的吃食不厌精,先生的文行云流水,谁曾想先生讲起故事来也是寓意深刻借喻巧妙、源自生活高于生活,哲理警世发人深省。
拜读先生博大精深的文字时就会发现,除了诗、词、书、画、散文,题跋等外,故事性的文字,寓言性的文字亦不乏其例。《宋史》曰:“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 那就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欣赏之。
欣赏一《牧童评画》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身随。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唐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当然啦,先生是四川人爱讲家乡的故事。这个家乡的杜先生也真够有钱的,珍藏的书画作品就有上百件。先朝唐代知名画家戴嵩画的一幅牛图更是令杜先生爱不释手,他精心精致装裱,就连画轴都用的是价格不菲的玉石。爱到什么程度呢?随身携带呵护有加,还时不时地拿出来接受日光浴。事情就这么巧,一天晒画的时候,被一个放牛娃看见,娃儿看罢拍手大笑,这画的是什么玩意儿呀。看样子画的是斗牛,人家牛打架的时候都是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之间,力量集中到牛角上,哪有摇尾巴的呀,画错了,画错啦。好在杜先生也是明白之人,一边笑一边夸赞放牛娃说的对。古话说得好:要问地里的活计那你就找种田人,要问织布方面的问题那就去找织女,他(她)们才是最有发言权的,就是这个理儿。
即使你是名画家,不深入生活也会闹笑话,放牛娃眼光犀利是个会挑毛病的聪明孩子,杜先生也是个尊重事实的知书达理之人。
欣赏二《小儿不畏虎》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有个妇人把自家两个孩子放到河岸的沙滩上玩耍,自己到河边洗衣裳。这时有只老虎从附近的山林中窜了出来,那妇人见状慌忙趴在水里躲避。岸上的两个孩子倒是玩儿兴正浓不加理会。喘息未定的老虎紧盯着孩子看了好大一会儿,甚至用虎头去撩拨孩子希望他们害怕,而两个孩子并不把它当回事。老虎心里纳闷,难道他们比我还厉害?为什么毫无反应呢,今日恐怕真得是遇到劲敌了,于是悻悻而退。边退边琢磨,每次吃人都是如此办理,人早就吓晕了。今天是何等“怪物”不具虎威,弄得老虎我威风扫地,费解。
本想着会令人望而生畏,谁料想遇到了无知者无畏,这与初生牛犊不怕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细想想,恐怕还有对牛弹琴的韵味儿。
欣赏三《河豚发怒》
“河之鱼,有豚其名者,游于桥间,而触其柱,不知远去。怒其柱之触己,也则张颊植鬣,怒腹而浮于水,久之莫动,飞鸢过而攫之,磔其腹而食之。”
有一种叫河豚的鱼,喜欢在桥下的桥柱子之间嬉戏,不小心撞到柱子上。但它还是不肯离去,反怨柱子撞了自己。于是气的张大鱼腮、竖起鱼鳍、肚子鼓鼓的浮在水面上,就这样老半天不下沉不动窝儿。谁知天上飞的老鹰瞄到了这一幕,急速飞戳下来撕开了河豚气鼓鼓的肚子,瞬间成了一顿美餐。
河豚的气量忒狭窄,不晓得知难而退,一味的莽撞冒失,结果丢掉了卿卿性命。其实,河豚天生就是这样的膨胀太意气用事了,世事难料下场可悲呀。
欣赏了先生以上三篇文字:思维之飘逸,想象之率真,讲授之明晰,道理之易懂,文字之精炼,令人啧啧称奇。一代文学大家,不仅能够烹饪出诗词瀚海的文学盛宴,竟亦能提供小品文方面的开胃的佐餐。先生曾著有《艾子杂说》,文笔犀利借古喻今,哭中有笑诙谐幽默。这些文字写于何时,当时的背景是什么,有些还是后人(坡粉)搜集整理的。但是有一样可以认定,那就是文出于心。如果说这类文字先生是启蒙说教讲道理的话,那么下来的这篇《蛤蟆》,其寓意就更加深刻了。
“艾子浮于海,夜泊岛峙中,夜闻水下有人哭声,复若人言,遂听之。其言曰:“昨日龙王有令:‘应水族有尾者斩。’吾鼍也,故惧诛而哭。汝蛤蟆无尾,何哭?”复闻有言曰:“吾今幸无尾,但恐更理会科斗(蝌蚪)时事也。”
艾子乘船出海,夜泊于一座小岛,夜深人静之时忽然听到水下有人啼哭,还喃喃在对话,于是平心静气竖起耳朵细听。有声音说:“昨天龙王有旨,但凡水族有尾巴者都要斩首。我是一条鼍(扬子鳄)因害怕被杀头才哭泣。你只是一只没有尾巴的蛤蟆,为什么也与我一样痛哭呢?另一声音说:“幸亏我如今没有尾巴,但只怕龙王追究我当初作(科斗)蝌蚪时有过尾巴的经历呀。”
看上去真得是荒谬可笑,要想找你点儿毛病那真是何患无辞呀!细品味《艾子杂说》有第一人称的蕴意,如果是这样,人们就不得不与先生起伏的人生经历相联系。如果真的联系,那文章其中的意思就很明了了。
自以为是瞎画牛,不知者无畏大老虎,一味地斗气没有好下场,想杀你头也很容易。呜呼哀哉!先生您真的是不容易呀。“应水族有尾者斩”今天无尾明天长出来怎么办,有过长尾巴的过程又该怎么办。
可否再细细品鉴先生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或许能悟出什么。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