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充分体现了孔子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意思,也就是说,一个人必须完善自我,展现自我,为自己、为国家做大事。其实换句话就是说:人生,你得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终身。
人生在世,因为有了七情六欲,也就无可避免地伴随着一些爱恨情愁、尔虞我诈的不堪。孔子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是巨大的。有人认为孔子对中华民族有几大贡献。第一是确立了中华民族的道德和法统,使我们有一种凝聚力;第二是整理文献,大家都知道《诗》、《书》、《礼》、《易》、《春秋》,使中华民族找到自我认同感,用周敦颐的评价:“夫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并为君臣、父子、夫妇之道立了一个总纲。第三孔子还是私立教育的奠基者,告诫弟子运用“仁义礼智信”处世为人,使之成为共同理念。这对中国的大一统思想,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第四孔子以他的政治理念,“仁”为核心,“礼”为体系,构建封建的理性社会。孔子,他在成就自身的同时,也成就了一份流传后世的思想。
中华民族之生生不息,得教育之功。无论是崇儒者,还是反儒者,都一样义无反顾地继承着孔夫子的衣钵。
孔子,他是中国人推崇的文化大师,他的智慧像钻石一样成为后人最珍爱的宝物,可以讲,一座孔庙,乃为国人精神的殿堂。
然而,又有多少人了解孔子的智慧呢?又有多少人懂得站在这位文化巨人的肩上呢?时至今日,我也是才懂得了一点皮毛,绝对不敢夸口说自己读懂了论语,更不敢说我了解了孔子。
去年,一个偶尔的机会,我在张老师处得到了《孔子的智慧》这本书,刚开始我连孔子是谁都不知道,拿着书乱翻,根本不知道自己在看什么,也不知道这本书它对我将起到何种作用。然而,当我静下心来审视它时,才发现这里面蕴含着人生宝藏,于是我就爱不释手的经常翻,经常看,也常思考。我在想,孔子,他太智慧了,他懂得太多了,他把人生做人、做事、交往,乃至成败看得太透彻了,而且还形象的把它表述出来。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我这辈子有些事情悟都悟不出来,更别说做到了,难怪他老人家被人们称为圣贤,一点也不为过。
《孔子的智慧》是叶舟于2005年4月编著的,全书70章,含25万字,这绝非一件易事啊,我前后用一年时间才把它读完,即就是这样,我还是感觉囫囵吞枣。
在《孔子的智慧》中,它既没有抬高“我”自己的身价,也没有降低“我”自己,他只是主张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有才能、有贡献的人,面对别人,恰恰要和善,要处厚,要礼让,让人觉得修身养性成为人生的一门必修课。
正如孔子讲的“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里区分了“君子”与“小人”两类人,君子为人坦荡,真切实意,没有弯弯绕,人品如岁寒松柏;而小人则不一样,他们私欲缠身,为自己的得失精打细算,结果像背负着一座大山一样活着,更令人厌恶的是,小人的强项是嘀咕人,无论春夏秋冬、白天黑夜,他们都是如此,而且常三五一伙,四六一堆,把是变为非,把正变为反,一句话,把纯正透明的人际关系搅成了一潭泥水。孔子讲的“君子”与“小人”之别应该是做什么样人的大问题。的确,在我们周围,总有一些人不是以君子而是以小人之道接人待物,弄得左右不快,而自己却偷偷发笑。事实证明:一个人要成大事,信守群众之道,把做人摆在第一位,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做好人才能做好事,成大事。否则,即使你偶有收获,也是不能成什么大气候的。
另外,孔子所讲:“学而时习之”,强调求知的重要性,显然,一个人缺乏知识,一定是嘴尖皮厚腹中空,丧失了成大事的能力。这一点常使许多人失败的一大原因。有些人对此不明白,认为凭着自己的一点小聪明,小道道,同样也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且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永远是成功的最重要的资本。他所谓“学”与“习”,恰好表现了一个人做成大事的两个关键点。为此,孔子讲“道”——做人与成事之间的关系,洞悉了一个人实现人生目标的两个方面,可谓透辟。
其实,只要你细读这本书,你不难发现,孔子强调的是学习、做人、做事,为人处事,虽说此处讲“我”的成份很多,而他却强调做有道德、有涵养性的我,做自然的我,做大道之中的我,做有志气、有抱负的我,而不去做小人常戚戚中的我。
因此,我觉得,你如果初涉入世,不妨多看看《孔子的智慧》,多懂一点社交、为人、处世,如此才能做一个轻松自然的。
上一条:俱怀逸兴壮思飞
下一条:诚者近道:也论“文如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