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气温回升,万物复苏,百花竞相开放,鸟雀垒窝筑巢,蜂飞蝶舞春闹,一切欣欣向荣,朝气蓬勃。
沙沙沙的春雨赶趟儿来了,春雨贵如油,竹林的泥土湿润了、松软了,沉睡的竹林在温暖的摇篮中苏醒了。竹林摇曳着曼妙的身姿,像是为春天舞蹈,更像是为破土而出的竹笋举办盛会。
农村有俗语道,清明出土,谷雨成林,这是对竹笋最贴切地描述。儿时的我们按耐不住激动的脚步,清晨睁开眼便会一个鲤鱼打挺跳下床,赶忙跑到竹林去看哪个竹笋长得最快,哪个地方又有笋尖把泥巴顶破了?我们把小脚步踩得轻轻的,两只小眼睛骨碌碌地扫向地面,生怕一不小心就会踩坏了脚下的竹笋。
举起小手划过竹隙中洒漏的阳光,像弹着五线谱,鸟儿在竹林深处悠闲和唱,竹笋尖尖挂着亮晶晶的珍珠,那毛茸茸的外壳儿包不住它特有的香味,竹林的早晨美极了。妈妈说,想要身体好,就要早起闻笋香。爸爸说,竹报平安,常在竹林走,多走多平安。竹林的确令人沁人心脾,呼吸起来润润的,柔柔的,浑身舒畅。
我们对数竹笋个数乐此不疲,竹笋就像埋在地底下的箭,夜间悄悄发射,纷纷蹿出土面,我们围着每天的新笋开怀大笑。和竹笋比高是我们常做的游戏,破土的竹笋如火箭,速度惊人,今天是小矮子,明日就是婷婷玉立的姑娘。 接着一层一层的笋壳纷纷剥落,就像干活的人们脱掉外衣、放下包袱那样,它们的生长才有力量。
雨后春笋拔地起,不到几天功夫,新的竹笋密密麻麻的伫立在竹林中,有的像一把刺向空中的宝剑,粗壮有力;有的褪下外壳,像一个欲说还羞的少女,纤弱柔嫩。竹子两米左右的高度处会抽出嫩绿枝条,枝条的小节上长着细细的小叉枝,小叉枝尖尖上的叶子打着卷儿半开着,令人百看不厌。
记得苏轼的一首诗中写道: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难怪村子里每户人家都有竹园了,既是一道风景,又是一道美味。儿时的我们喜欢看着竹笋长成翠绿的竹子,但我们更盼望爸爸挖竹笋的时刻。带上锄头,挎上竹篮,爸爸会选择密集的竹笋下锄头,专挖那些才露小小角的新笋。把挖好的竹笋拿回家,我们会争着帮妈妈剥笋壳。听着砧板上咔嚓咔嚓的声音,听着铁锅里叮咣叮咣的声音,不多时,厨房就飘来特有的香味,妈妈厨艺大展,一道香喷的竹笋炒腊肉就成了,如今想起来都会唾液生津。
苏轼还写过一首诗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竹笋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还留给人们一种惊喜和喜悦。这不竹林深处传来欢寻笋人的声笑语,一为口腹之欲,还有的是借此时光约会、踏青、散心。在绿绿的竹林中,将眼睛交与大自然,令肺腑在天然氧吧中洗礼,岂不妙哉!
就在我遥念竹笋之际,哥哥给我寄来了三只竹笋,我细细地品咂着那股带有家乡泥土香味儿的竹笋,感觉到它正在化成一股甜甜的蜜汁渐渐地浸进骨髓,家乡在记忆中越发挺拔了起来。
哦,道不尽竹笋幽香,说不完家乡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