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一年中不断有节日迎面扑来,有些是传统节日,有些是名人诞辰之日,有些是各行业的特定节日,近几年还有些舶来品节日。节日是生活的暂停键和点缀品,让平淡的生活多了一份怀念和意义。我仔细数过,有名有姓的节日就有三四十个。
我国传统节日由来久矣!大约从农耕时代,古人根据日月运行和大自然生长的规律,创造了二十四节气,两个节气相交为“节日”。这就是节日的名字由来,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先人的智慧和对自然的尊重,是华夏文明和历史文化的积淀。提起节日,我们如数家珍。每一个节日都像一条承载着民族血脉和家国情怀的船,从远古驶来,劈波斩浪,带给我们一种传承和责任。
元旦最早出现在在《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每年的第一个月的第一天为元旦,元是“初”“始”之意;旦,日子也。当时指的是宁里正月初一,辛亥革命后遵照国际惯例元旦为公历一月一日,农历正月初一成了我国传统的春节。
腊八节的起源在我国已有千年历史,据说最早起源于宋朝,盛行于元末明初。每年到了农历腊月初八这天,宫廷内赏赐腊八粥,寺庙和民间广为流传,人们把红豆、薏米、红枣、桂圆、花生等等进行熬制,营养丰富,口感极好,成了我国的民间传统习俗。
元宵节据说西汉就得到重视,汉魏之后成了全国的民俗节日,到了唐朝开始盛行。那一天,宫廷内外赏花灯、猜灯谜、舞狮子,热闹非常。南方吃汤圆,北方吃元宵。我的家乡每年元宵节,大街小巷两侧摆满了售卖元宵的摊,民间的元宵厚道瓷实,有五仁桂花馅料,在箩筐里滚上几滚,咬一口,口味美到极致。然后上街看划旱船,踩高跷,太平鼓等传统表演。
清明节源于二十四节日中的清明,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这一天祭拜先祖。到了周朝,民间后来开始效仿,为逝者扫墓,把这个节气的名字演变为一种与扫墓和寒食有关的节日。寒食节在北方较为流行。其中我省介休市是纪念晋国忠义之臣介子推而得名。晋文公重耳亡命天涯,饥饿难耐,介子推割下腿上的肉熬了一碗汤给公子喝。晋文公即位后重赏朝臣,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隐居绵山,火烧不出。晋文公将介子推死难之日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登山祭拜,发现介子推死时的那棵柳树死而复生,故把寒食节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端午节的由来是纪念楚国贤士屈原。屈原推崇举贤授能,受小人排挤后亡命天涯,随后抱石投入汨罗江。百姓立即划船搭救,纷纷往江里投放米团。为了防止鱼虾等啃食屈原的身体,演变为赛龙舟包粽子的习俗,屈原投江之日农历五月初五成了中国人传统的端午节,也是我国第一个非遗节日。它融合了一些历法和自然规律,民间杀艾草,可以治疗皮肤病、驱赶蚊虫。
中秋节成了国人一个重大的节日。它起源于我国古代帝王对月的祭拜。这个季节秋高气爽天气晴朗,又在八月半,故称中秋。“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是我国古人祭拜土地日月,谢天地神灵赏赐五谷的日子,包含敬畏自然和庆祝丰收的人文情怀。八月十五月圆中秋,明月千里,五谷丰登,品食月饼,民间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
最近在央视综合频道观看《典籍里的中国》之《徐霞客游记》又记住了一个节日:中国旅游节。徐霞客耗时三十多年,用双脚丈量祖国名山大川,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符合今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徐霞客游记》首篇《游天台山日记》开篇之日(5月19日)定名为中国旅游日。大丈夫朝碧海而暮苍梧,如今已经成了现实,越来越多的人结伴外出,饱览祖国的锦绣河山,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我国还有一些重大节日,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每个公民必须永远牢记的日子。为了民主和自由,为了国家强大,许许多多的人前赴后继奉献了热血和生命。今天的和平和幸福是无数的烈士用生命换来的。
节日和文化密切相连,传统的节日是民族文化一脉相承,是长期的文化积淀的结果,一个个璀璨的节日讲述古老的五千年文明,传统节日是文化之舟,它源远流长,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怀。
今日之中国,国泰民安,传统文化的传承已经提升到一个高度。节日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历经雪雨风霜保留下来的。我们的国家已经全面实现小康,人民生活蒸蒸日上,节日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而建立在传承传统文化意义的节日是民族的魂,它历久弥新,绵延不绝,在历史的长河中山高水长。
节日和文化密不可分,正直国庆长假,我们迎来祖国72岁华诞。打开电视,到处是国富民强蓝天碧水的画卷;走出户外,五星红旗漫卷,大江南北飘扬信念的中国红。节日活动更丰富,人民更爱这个国家这个伟大的党。文明文化赋予节日隆重的仪式感,传统的节日让人民有了归属感和幸福感。普天同庆,经济繁荣,中国人更加有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