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到中学,与我朝夕相伴的,算是历史课本了。实在无书可读时,我会一遍一遍的翻看历史课本,中国古代史、近代史,世界古代史、近代史,这些大多数学生都不喜欢课程的课本,成为了我汲取历史知识的来源。但,课本毕竟是课本,知识面很窄,史实性不强,很多历史事件多是粗线条一笔带过,即使看了许多遍,但对历史还仍是一知半解,记忆得并不深刻。
再有能满足我对历史知识渴求的书籍,就是《毛选》了,正文内容我看不太懂,也不太喜欢细读,大多数时间,都是在看注释,在注释中能了解到许多民国人物,一些平时没听说过的名字。至今我仍还记得注释中对唐生智和叶开鑫的评价,一个是革命的,一个是反革命的。
读大学的时候,有一门课《英美概况》,成为了我的最爱,教材也成了我的业余读物,就是从这本教材里,我大致了解了英国和美国的历史,知道了盎格鲁-萨克逊民族--英国人的祖先。记得,曾问过老师关于美国大选的问题,老师耐心解释后,又加了一句话,告诉我,不论期末考试我考多少分,这一门课确定我已及格了。
八十年代,电视台系列播出清朝末年帝国列强欺凌中国的历史片,记得每期节目结束时,屏幕都会出现“不忘国耻,牢记过去”八个大字。每当看到这样历史史实,心里都会充满了沉重和义愤,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同时,对1860年后的清朝历史多了一些了解。
工作以后,有时间、也有精力读书了,公司有一个规模较大的图书馆,为我阅读书籍提供了很大便利。读书的内容大体上有两类,多与历史有关,一是人物传记,二是世界名著。人物传记是从心里喜欢读的,多以民国时期人物为主,如:李宗仁、阎锡山、张治中、卫立煌、胡宗南等等,了解多是中国的现代史。世界名著不是特别喜欢读,而是强给自己下的任务,以西方古典文学居多,如:《茶花女》《三个火 枪手》《飘》《约翰克里斯朵夫》等等,通过国外小说了解到的,多是世界各国的人文地理。
时而,也会涉猎一些演义型的历史小说。对中国古代历史的了解,多是来自于此类小说:如三国演义、西汉演义、岳飞传、杨家将、施公案等等,从小说的情节当中,在另一个侧面,了解了中国汉、唐、宋、明、清的风土人情。我心中十分清楚,历史小说不能替代历史,最典型的例子是,罗贯中《三国演义》和陈寿《三国志》内容上就存在很大差异。
女儿学习期间,只要是考试成绩优秀,我都会买些书作为给她的奖励。其中,有二本历史书籍,一本是《上下五千年》,一本是《世界通史》,在女儿读的同时,我陪着读了一遍。虽说,两本书分别系统介绍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但是,儿童类历史读物太粗浅,读过之后,对我帮助并不大,也根本起不到解惑的作用。
随着年龄增长,书读得多了一些,反而觉得,历史对我来说,好像蒙上层纱,想触及,却触摸不到,想弄懂,却拨不开层层迷雾。一个历史事件让我感到惊㤉,偶然发现,1939年日本和苏联在中国东北边境曾发生过一场局部战争—诺门坎战役,此战,以苏联胜利而告终。这么重大的事件,之前,我却一无所知,这让我对自己所掌握的历史知识产生了怀疑。
随着对历史深入了解,发现许多史实颠覆了我的观念。如蒸气机并不是瓦特发明的,瓦特只是将蒸气机进行了改进,使蒸气机广泛用于工业当中;爱迪生是发明家,但他不是一个人在搞发明,而是有个发明团队。许多历史人物的评价和我所了解的大相径庭,如石达开、曾国藩等。读了袁伟时老先生的一些书,让我对太平天国运动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
越学越感觉到,自己对历史了解得太少了,说无知并不为过,有很多历史问题,需要找出答案。日本明治维新,二二六政变,日本为什么没结束天皇体制?1814年俄国禁卫军针对亚历山大二世叛乱,日本和俄国交恶及日俄旅顺之战的起因,日俄大海战,苏联时代白军的命运;美国与菲律宾、法国和阿尔及利亚的殖民关系;阿拉伯国家的形成;欧洲国家的沿革;普鲁士与德国、奥斯曼帝国和土尔其的关系;十字军东征;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与圣地耶路撒冷的关系;南斯拉夫形成与解体等等。太多的困惑在我心中,困惑得让我心烦。
好在,一些历史遗迹,让模糊的历史在我眼前清晰起来。在游历过嘉峪关、阳关、兵马俑、昭陵、茂陵、香妃墓、昭君墓、包公祠、岳王庙、八达岭长城等诸多名胜后,在古时的烽燧旁,在长城的烟尘里,在皇陵的坟丘下,我的脑海中形成对秦、汉、唐、宋等朝代的直观印象。最大的收获,来自于陕西博物馆,在那里,我了解到中国旅游标志是1969年出土的汉代制品“马踏飞燕”;中国邮储标志是来自于魏晋时期《驿史图》。我脑袋仿佛开了点窍,原来,历史和现实并没有完全割裂,一直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对世界历史的了解,我找到一个好的途径,观看史诗类电影。想了解某个国家、某个时期的历史,就找这方面电影看,看过电影后,再反过来了解历史,这样不仅会容易理解,也会更有兴趣。从电影之中,能了解到许多以前不懂的历史。看完《沙漠女王》,才知道阿拉伯国家大多是20世纪初,由英国的扶持下才得以成立的;看完《天国王朝》,才了解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历史纷争的由来;看完《二百三高地》,才明白日俄交恶的起因;看完《救国同盟》才明了俄国变革的起源。
当然,电影终究是电影,经过了艺术化的加工,来自于史实,又与史实相距甚远。在好莱坞大片《勇敢的心》中,爱德华国王的儿媳伊莎贝拉公主有情有义,站在正义的一方,但历史上,她却被称为法国女狼。其实,可以理解,每个拍摄者,在涉及到历史题材时,都会站在本国的立场上,有意美化本国的历史和人物,这就需要观看者,尤其想借此学习历史者,要有一个更为清醒的头脑和认知。
应当承认,对某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了解多了,就会改变对这个国家或民族的看法,就能够从多个角度去审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种宗教在历史长河中所处的地位。对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也会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包容。
无论如何,对常人来说,多触摸历史,不论是对提升个人见识和修养,还是丰富个人的日常生活来说,都不失为是一种好的方式。(本文于2021年9月2日发表于中财论坛)
上一条:酒里乾坤——读苏轼《喜雨亭记》
下一条:中财论坛:江湖夜雨十年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