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网传《任正非:全球经济长期衰退,华为应改变思路和经营方针,把活下来作为主要纲领》一文,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文内提到,全球经济将面临衰退、消费能力下降的情况,华为应改变思路和经营方针,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保证渡过未来三年的危机,被称之为“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边缘业务全线收缩和关闭,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
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各种热议。
有的说,显然任大咖不看好经济,忧患意识浓郁,在裁员、减薪、关停、倒闭等一系列大背景下,这消息更让人不踏实,心有余悸。事实上,任正非内部讲话经常有,并非偶尔,焦点掐得很准。忧患意识不等于唱衰经济,战争影响、疫情原因和复杂的国际形势,确实不利于全球经济发展,导致消费能力的大幅度下降,这对企业的冲击显而易见。任正非发表内部讲话,要求全体员工有危机感,居危思危,很有必要,也是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任何企业都要预估面临的各种挫折,尤其随时关注突发状况,宁可把困难估算得更严重一点,有心理预期,做好心理建设。这篇内部讲话,其中要点不仅仅只是华为需要重视、改变,对所有的社会单元都具有警醒意义,不要讲故事,要讲实现,不要画饼,要看实际效果,不要空谈,要注重执行,收缩或关闭盲目扩张、盲目投资的业务,强化结构,集中力量办大事,把寒气传递到每一个人。企业是员工的命运共同体,让员工以主人翁的姿态共呼吸,真正认识到企业发展和个人收益紧密相连,想要获得更多回报,就要为企业多付出,非常时期尤是。
业界大佬是企业经营的风向标,作为一个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任正非的判断当然值得借鉴,但没必要上纲上线,更不必过度解读。忧患意识只是为了让自身快人一步,保持领先,先存活,再进化,在困难中找到机遇,在挑战中赢得胜利。
有些人很喜欢一切以娱乐为标准,自以为聪明无比。比如说,南方的高温正在慢慢退去,盼望着多地的干旱可以得到缓解。近日,川渝人民要哭了成了热门词条,多的是调侃戏谑,多的是各种抖机灵,什么火盆还是红油锅底,四川重庆跟退烧无缘,夏天的心脏在川渝等等,轻佻有余,尊重不足,隔岸观火幸灾乐祸,事不关己,彻底丧失了最最起码的良善。细观当下,这似乎是一种普遍的心态,青海发生地震,有网友居然打趣“这是X轴振动马达在做上市前测试吗?”;河南发生洪涝灾害,有广告商打出广告“入住高地,让风雨变成风景”;空难发生,有人黑色幽默:“没有赶上飞机,幸运地逃过一劫,这先生是去纹的开运眉吗?”……匪夷所思的是,自媒体没有下限,一些官媒也如是,有媒体航拍鄱阳湖干涸的照片时,发现了一张所谓的生命之树,看上去像棵树,其实是水干了之后的痕迹,竟然成了娱乐题材大做文章,悲哉。或许,有些人奉行娱乐至上精神,以为世间万物皆可入题,然而,娱乐至死的必然结果就是我们会失去感受他人痛苦的品行,变得麻木不仁甚至冷漠,惯于碎片化阅读,不愿意思考,人云亦云,不再追求本真,只在乎是不是好玩是不是有趣?借用一句名言,“当我们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附庸的时候,我们终将成为娱乐至死的物种”,那真的是人间悲哀。试想,当自己躲在空调房避暑的时候,是不是需要换位思考一下室外工作者的不易;当我们水电无忧敞开使用的时候,是不是可以联想一下干旱地区人们的艰苦?多一些同情心,多一些同理心,多一些悲天悯人情怀,悲剧别调侃,灾难别戏谑,不伸援手倒也罢了,至少别给他人心里添堵,懂得共情,那才是人间有爱吧。
不知道按的什么心理,有些人总是唯恐天下不乱,寻找各式热点闹剧,毫无顾忌蹭流量,当键盘侠肆意妄为,管他道德与否真实与否,管他正能量还是负能量,只要自己爽就OK了,如此恶俗是非不分,实当休矣。
在气候灾难面前,没有谁可以置身事外。随手关灯,低碳出行,少用电器,节约水源,自觉做好垃圾分类……也许只是少用一个塑料袋,多坐一次公共交通,看起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举手之劳,都能为缓解全球变暖尽力,那也是为人之本分。
信息时代,消息满天飞,在无法甄别真假之前,切莫大喇叭,哪怕来源属实,最好也还是谨慎,不宜自以为是地断章取义过度解读,因为那其实也是病态,多一些客观,少一些主观,还事物一个原生态。
心态阳光,处事明朗,心存善念,悠着点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