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早晨起床,嗓子吞咽有点不适,是那种感冒时的感觉。夜间暖气比较足,被子掀在一边,估计是着凉了。按照以往经验,这个时候吃感冒药,一剂就能把感冒顶回去。于是早饭后吃了一片康泰克,晚上睡前又吃了一粒。在这个节骨眼上,感冒也是很麻烦的。
第二天11号早起,嗓子的症状没有消失,身上开始隐隐酸痛。又吃了一片康泰克,穿戴整齐去上班。一开家门又一犹豫,心想为了公司的经营和同事的健康着想,还是先去做一个单管的核酸检测,再决定要不要去上班。尤其,抗疫全面放开后,公司在新形势下的应对措施都是我起草的,自己应该带头遵守落实。
住家对面的民营医院可以自费做核酸检测,单管16元,当晚十点钟之后可以上公众号查结果。做完回家,到处找体温表,好久不用了。水银的没找到,找到了电子的。按了按钮没显示,卸掉电池再装上重启,可以了。试表体温36.9度,还好还好,只等阴性结果出来,我就一切如常了,年末有一大堆工作等着呢。
傍晚感觉身上发热,四肢无力。再量体温,36.9度。给家里其他人量,36.9度。糟糕,应该是温度计电量不足了。找来水银温度计量,37.3度——无悬念,大概率中招了。
当晚强打精神,照样做了饭,饭后洗碗收拾厨房。只是没食欲,不知道自己晚饭吃了什么。
好像也没有慌,我从容淡定地为遭遇新冠、居家抗疫做准备,也就是洗了个热水澡。病来如山倒,下一个澡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洗呢。我的从容是有底气的,官宣抗疫全面放开那天,我家属去药店买了一批“连花清瘟”一类的治疗新冠肺炎相关药品。倒不是有什么先见之明,而是年底了,医保卡上还可以报销一部分药费。只是当时周围的人们还没意识到传染“猛于虎”,药店销售员还奇怪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多这类药,我家属神秘地说,买完药结清款我再告诉你。
但是我们还是忘了准备一样,那就是抗原检测试剂。后来和同事互通有无,用药品换回来两盒。使用的时候也发现和有关信息一样,发病的头两天是测不出来的。此外,罹病期间只要能吃,营养跟上也很重要。所以还要提前准备鸡蛋、牛奶和水果。
至于备了哪些药,我就不在这里卖弄了,就是按照官方公布的药单买的。毕竟个人各家情况不同,药的吃法也有区别。我这里只说症状和感受。
晚间再量体温,超过38度了。有点干咳,没有痰,不打喷嚏,不流鼻涕,嗓子和鼻腔反而干燥得发热。想大量喝水又喝不下去。躺在床上戴着N95的口罩熬过了十点钟,查核酸结果是“检测中……”
这时候身上开始发冷,一量体温,38.8度!可是我为什么觉得冷,身上还在出汗。我在睡衣外又裹了一件毛巾长袍,再捂进厚棉被里发抖,上下牙直打架……
当时有没有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有没有生无可恋、死不足惧的感觉?没有。头痛欲裂,不容脑子去想,唯一的欲望就是暖和一点,一点点。过了大约两个小时左右,身体开始回暖了。浑身大汗淋漓,不仅是枕巾湿透了,身上的毛巾睡袍都湿透了,棉被也是潮乎乎的。整个身体就像被湿漉漉的毛巾包裹着,吸收着我的体温。
这个时候我就想起来换一身干爽的衣服,但是不敢冒险,连口罩都不敢摘。身上和呼吸道被凉风侵入,恐怕会有不良后果。大约到了凌晨,我才勉强睡了一觉,起床后依然不敢脱去身上的衣物,赶紧补充水分。
第三天12号,一白天体温在37.2度到37.5度之间。肌肉酸痛和头痛明显减弱,干咳,痰少,四肢无力,稍微做点什么就一身汗。鼻音很重,嗓子哑了,成了标准男低音。有饥饿感,但没有食欲。还有一个明显症状就是突然没有了味觉,吃鸡蛋黄就像吃玉米面窝头的口感一样,吃整块酱豆腐(腐乳)也不觉得有多咸。但是我隐隐感觉,最难受的时候过去了。
晚间,体温36.8度,洗了个热水澡。咳嗽影响睡眠。查查11号做的核酸结果是“检测中……”。我打电话咨询,院方说,实验室反映你的结果异常,稍后会出报告。
第四天13号,全天体温最高36.6度。咳嗽,有痰,食欲没有恢复,全身无力,多汗。但是有了口渴的感觉,开始大量喝水。查查11号做的核酸结果是“检测中……”。我打电话咨询,院方说,异常结果报告实验室陆续发出。
第五天14号,也就是今天。全天体温正常,咳嗽有痰,全身无力,多汗。其他症状开始消失。五天没有正经吃饭,咳嗽又睡不好,我的体重下降了2.8公斤。
查11号做的核酸结果是“近一个月暂无结果”。
一开始我还24小时戴口罩,避免距离家属太近传染。她娘俩比我晚一两天发病,口罩也就放开了。现在她们病情正在好转。可以认为是被我传染的。那么我在哪里被传染的呢?要知道我自己的防护还是很小心的。只有一次,我晚上下楼去倒垃圾。电梯里没有别人,我一下一上没戴口罩。当然,也不完全确定就是这次。只能说明,一旦放开防不胜防。
至于感受,我觉得只要没有老人和幼童,居家抗疫是很好的。抗疫,要做的就是抗,抗过了最难受的时候,病情好转一天比一天明显。用药方面,要以有什么症状对症下药,症状没有发生前不要提前吃。拿发烧来说,38.5度再用药物退烧药,之前要用物理方法退烧。
最后要说的,就是这次国家全面放开抗疫,这么重大举措不会是因为一些偶然事件和舆论压力轻易做出的,一定会经过充分调查论证,能够大概率确认病毒的致死率降低到一定程度,并且人们能够运用正确的方法自主治疗。放开初期看似药品物资的准备有点跟不上居民的需求,但我们这个制造业大国可不是浪得虚名的。(本文于2022年12月14日发表于中财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