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一叶而知秋
来源:中财论坛         作者:河西村夫         时间:2023-09-26         点击量1039

       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

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

这里面有皇家神圣的仪式感和庄重感,老百姓把这类事儿当作神奇的故事来听。古人认为梧桐是灵树,能最先感知岁时节令,在立秋日最先感知秋气而开始落叶。更为神奇的是,它的每个枝条有十二片叶子,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如果遇到闰月,就会多长出一片。

梧桐的这种灵气已超出人们的想象了,无非不能和人一样说话罢了,这是书中的记载。花开叶落,在老百姓眼中最为平常不过。事实上,庄稼人一年就是遵循着二十四节气走着的,什么时节种瓜,什么时节点豆,什么时节收获,都是规定好了的,有时甚至可以用“时”来计算,庄稼人最清楚不过了。

农谚说:“早上立了秋,晚上冷飕飕”,这是人们喜欢的现象。人们苦于炎夏的湿热,晚上辗转难眠,立了秋,湿热的东南风转换为北风,北风则有了凉意。劳累了一天的庄稼汉子,在晚风中,斜依在院门框上,捻一卷旱烟,跟邻居呱嗒古今,呱嗒收成,正可以惬意地享受这个季节带来的滋润。这时候,早晚气温温差开始变大,夜间,湿气接近地面,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在清晨就会有凝结的白雾。紧接着,蝉也开始在草丛中鸣叫。这种鸣叫,是不是也和梧桐树那样,知道时令。俗话说:“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上几天了。”进入真正的秋季,天气开始逐渐变凉,无论是蝉的鸣叫,还是蚂蚱的蹦跶,都似乎在和这个世界告别,这未免有些凄凉的感觉。

小时候,记得家中种麦,立了秋,仿佛给我的印象就是进入了雨季,我不知道那时候怎么那么多雨水。蒙蒙细雨就不识一点颜色,下了停,停了下,迷蒙的雾气饱含着水分,像一团湿布,裹着山头,扯过来,撕过去,把黄熟的庄稼擦了又擦,抹了又抹。黄熟的籽粒吸足了水分,肿胀了似的。这些水分又给了籽粒第二次生命,孕育了新的胚胎。这时农人龙口夺粮,焦躁无奈。也在这时,恰好相反,洋芋块茎、萝卜、胡萝卜等作物,正处于生长黄金时期,遇上湿润天气,或者浇一次秋水,这些作物一个个鼓起身子,顶裂了泥土,使劲长呢。

我是喜欢秋季的,在晴朗的日子,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凉风习习,一扫夏季沉闷湿热,给人爽快的感觉。秋天,也没有冬天严寒的瑟缩之感。秋天,田野一片金黄,一片绚烂,一片成熟的颜色。立秋,意味着到了收获的季节,一束麦穗,一挂豆荚,一棵蔬菜,沉甸甸的,都是农人的心爱,打心眼里高兴。

若说秋天凄凉、萧条也是对的,《淮南子》中说:“秋为矩,矩者,所以方万物也。”秋神,一手持矩,代表规矩与法度,天道以阴阳二气的消长来管理万物,以阴阳趋向平衡来规矩万物。秋神的另一手持钺,表明他还掌管刑法,秋神有杀气,古代有秋后问斩之说。这种秋后算账,时刻提醒人们,春天认真播种,夏天努力生长,把握好自己的航向,不可荒废的道理。有农谚说:“立秋不出头,拔上了喂老牛。”应该讲得就是这个理儿。成败是非,老天自有公断。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我们人生如草木,把握好人生之春,成长于人生之夏。人生之秋,肩上扛着希望,心里装着家人的期望,不能停留不能闪失。

立秋,让成熟的万物更芬芳,让丰富的人生更华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