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系辞上传》载:“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其他三者且不论,只说“以制器者尚其象”这一条,《系辞下传》中就列举了许多例子,诸如“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参见《村夫学易之过涉灭顶》对“大过”卦的解读)……如此等等。若依此论,似乎我们古代的发明大都是源于《周易》卦象的。可是今天看来,这一推断却很叫人怀疑:难道古人们在制造一件器物之前总要先翻看一下《周易》,然后再根据其中某一卦象来进行研制吗?事实究竟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如果放在现代社会,这一条“圣人之道”是无论如何也行不通的,试问,我们要生产一台扫描仪、一台电脑、或者是一部手机,究竟要取哪一卦象才合适呢?这一点,即使文王转世、周公再生,恐怕也是无可奈何的。
可以想像,在八卦、乃至六十四卦产生之初,以《系辞下传》中的说法,是“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中,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包牺氏也即伏羲,古人普遍认为八卦是伏羲发明的,而今天的学者一般认为,八卦是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产物,而发明的依据就是他们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现象、草木禽兽、乃至人体器官等等。所以,无论八卦还是六十四卦,都是先有其“象”,然后才有相应的卦爻辞,只是在后来的演化过程中,逐渐变得越来越抽象、越来越概括,许多卦象早已失去其本来面目了。
事实上,在八卦产生的“三皇”时代,人类能够制造的器物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周易》六十四卦中,更多的乃是以象说理,很少真正涉及具体的“物象”,以至于有后人感叹:原本分别代表八种自然现象的天、地、风、雷、火、水、山、泽的八卦乾、坤、巽、震、离、坎、艮、兑,重叠成为六十四卦后,在《周易》卦爻辞中,竟然只有一个震卦还和雷有关,其他七卦早已与本象没有一点儿关系了。
而在这六十四卦中,真正涉及到人造物象也只有革、鼎、井三卦。这里且先说革卦。
提到“革”,我们往往先会想到一系列与其相关的词语:改革、变革、革新、革命……无论哪一个,都与变化有关,“革”正是这样一个专讲变化与改革的卦。
革,上兑,下离。兑为泽、为水,离为火,水在火上,“水火相息”(《彖词》)问题就出现了,朱熹《周易本义》云:“兑泽在上,离火在下,火燃则水干,水决则火灭。”水火的性质互不相容,不是火蒸干了水,就是水烧灭了火,整个卦象呈现的正是一种矛盾甚至危机的时刻,如果不及时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不及时改变这种现实,其后果必将是十分严重的。(《彖词》中又说“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这一解释也为后世注家所普遍认同。只是叫人不解的是,在商周那样的男权社会,“二女同居”又有什么“志不相得”的,为后世所推崇的娥皇女英不正是“志相得”的典型代表吗?所以在此不取此论。)
笔者更愿意从训诂学的角度来恢复“革”的本义。《说文解字》释“革”为象形字,“革,兽皮治去其毛。”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皮革”。其实,在古代,皮和革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别的。一般来说,未经过处理的兽皮既坚硬又有血腥味,且易被虫蛀不易保存,是不能直接使用的,一定先要进行熟化处理,俗称“熟皮子”。熟化的方法即是,将毛皮放入添加了生石灰的水中,由于生石灰遇水会产生热量,借助热量及石灰水的腐蚀作用将其去毛以及熟化,这样处理过的才能称之为“革”,否则只能称之为“皮”。试看革卦的卦象,外卦兑为水,内卦离为火,在水中能够直接产生火的热量的,一定非生石灰莫属了。可以说,制革的过程也就是一个由毛到皮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弃旧图新的过程。这,即是革卦的本义。
固然,对于毛皮自身而言,由皮变革免不了要历尽艰难,更要经历水深火热的考验。然而,也只有经过这样的艰难考验,才能够化皮为革,才能够脱胎换骨;也唯其如此,才能使其坚固耐用。由此推而广之,无论自然还是社会,任何变化、革新也都要经历同样艰难的过程。《彖词》中“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正是说明了这个道理(“革命”一词最早即源于此)。在《周易·彖词》中,高诵“时大矣哉”的不过只有曲曲几卦,可见,在作者心中,“革之时”注定了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是一个风风火火的时代,注定了会开辟一个历史的新纪元。
那么,要如何去“革”呢?“革”的过程会一帆风顺吗?其中又会遇到哪些问题呢?在之后的卦爻词中都给我们做了相应的解读。
《革》卦词云:“革,巳日乃孚,元享利贞,悔无。”孚,即诚信的意思,要让老百姓接受改革的政策,就一定要竖立政府的诚信,要取得百姓的信任,否则,新政策的推行必将举步唯艰,而一个失去了公信力的政府在改革的问题上也绝不可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关于“巳日”,诸家则有不同的解释,或认为通“祀”,是说在祭祀的日子里要内心诚信;或认为是“己日”,因为十天干中己代表土,而五行中土代表诚信。不过笔者还是更倾向于将其解释为“已日”,即在已成事实的的基础上才能得到民众的信任。王弼《周易正义》云:“夫民可与习常,难与适变;可与乐成,难与虑始。故革之道,即日不孚,已日乃孚也。”一般情况下,老百姓很容易为积习所左右,要让他们一下子就接受新的政策非常困难。那么怎么办呢?只靠极权来强迫是不行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事实说话,老百姓见到了既成的事实,相信了政府的诚意,自然就会拥护政府的政策,接下来再推行新的改革措施自然会一路畅通。历史上商鞅的立木赏金不失为一种高明的办法。
革卦六爻的爻词则为我们勾勒了整个改革变化的艰难历程。
初九爻词“巩用黄牛之革。”看见了吧,在改革之初,顽固势力该有多大,就象用牛革固着了一样,要想撼动谈何容易?在这个问题上,如果没有高层的鼎力支持、如果没有以拙为巧的智慧、没有勇往直前的勇气,要想推行改革必将寸步难的。所以《象词》说,“巩用黄牛,不可以有为也。”在这个时候,要想一蹴而就是绝不可能的,只有一步一步地慢慢来。
而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并且得到百姓的认可之后,事情就好办多了。“巳日乃革之,征吉,无咎。”六二爻的爻词和卦词一致,再次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强调一定要取得民众的信任才可以继续推行改革方针政策,只有这样做才会减少过失。在一卦六爻中,五爻为上卦之主,二爻为下卦之主,五爻为尊,二爻为卑,革卦的五爻又恰为阳爻,乃“九五之尊”是也,二爻为阴爻,正与五爻阴阳相应,就如得到了高层全力支持的地方官。而当一项改革方案在既得到高层的支持、又得到民众的认可之后,其成功的必然也就体现出来了。所以《象词》说:“行有嘉也”,不但会取得成功,甚至还会得到嘉许呢!
然而即便如此,也不要把步子迈得太大了,在没有成熟经验可供借鉴的前提下,只能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摸着石头过河,否则,也许就要遇到“征凶,贞厉”的问题了。那怎么办呢?只有针对问题及时进行调整。九三爻词云:“革言三就,有孚。”“三”就是多次的意思,改革大业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以人民群众为坚强的后盾才会取得成功,也只有为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考虑才会得到百姓的支持,如此,只有根据实际情况,对改革的政策不断修正调整,直到再次树立政府的公信力,直到取得百姓的认可为止。
这样下去,就可以不用后悔了,(“悔亡”),这即是依靠诚信改变了“天命”,所谓“人定胜天”,又怎能不大吉大利呢?所以《彖词》中说:“改命之吉,信志也。”(“汤武革命”之“革命”也与今日之“革命”含义不同,是“改变天命”的意思,由“天命”在夏商改为“天命”在商周)可见,在改革的问题上,取得民众的信任该有多么重要。
而如果政府部门在民众心中已经取得了信任,就可以不用迟疑,更不用求神问卜,完全可以放心彻底地着手执行新的改革方针了。九五爻词曰:“大人虎变,未占有孚。”《象词》说:“大人虎变,其文炳也。”虎变,是指像老虎的皮毛一样光彩华丽。毫无疑问,改革取得成功了,最风光的自然是实施改革政策的“大人”们,所以王弼说:“损益前王创制立法,有文章之美,焕然可观,有似虎变,其文彪炳。”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也可以认为“虎变”指的是领导者做事雷厉风行,象老虎一样变化迅速,适应市场做出大刀阔斧的改革。无论怎样,能够创造改革奇迹的领导人都是时代的弄潮儿,是开创历史的领军人物,为自己获得无上荣耀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到此为止,改革终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那么看看现在的情况吧。上六爻词云:“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居于统治阶层的“君子”们终于功成名就,就像豹纹一样纷繁华丽蔚为大观;而那些普通百姓们也彻底“洗心革面”——改头换面,展现出一种全新的精神面貌。历史经验证明,无论哪一种成功的改革,必然是“君子”和“小人”们互信互利、全民共享的:共享人类文明的最新成果,共享富裕和谐。《彖词》中说的“文明以悦”就是这个意思,上卦离为文明,下卦兑为喜悦,只有当人民群众都处于文明喜悦的状态时才称得上改革的成功;反之,如果民怨沸腾,政府公信力下降,官民关系紧张,纵使取得再高的GDP值,又有什么用呢?
那么,已经取得了如此丰硕的改革成果,接下去又该怎么办呢?很简单,只要巩固下去也就是了。上六爻词又云:“征凶,居贞吉。”也就是说乱改乱动瞎折腾是危险的,而安居守正才会吉利。在此,我们不妨学学初爻,也来个“巩用黄牛之革”,将改革的方针政策牢牢地巩固下去,直到未来的某一天,其再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再由新的政策改革将其“革”去为止。当初选择改革的时候,不正是因为旧有的政策已经步入穷途了吗?《系辞下传》中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就如那张熟化之后的皮革一样,已经变得柔软、坚韧,而且没有了血腥味,这样的制品才是结实耐用而且而且文明讲究的。如果将来把它用破了,那就用同样的方法再熟一张新的好了。(本文于2011年3月28日发表于中财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