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面对上苍之手,我不知道是该感激还是该抱怨。
2.
当我们能够把控自己的情绪时,说明生活对我们的历练已经达到了某种火候。一切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天经地义。而在情绪适中的情况下的表达,显然更符合客观规律,更能彰显人性精神。和为贵。小时候上学时,老师就通过课本来这样教育我们了。最有名的例子是《将相和》。老祖宗确实是我们的榜样。你诚心诚意的话,总能收获很多。当然,当年我们坐在教室里的时候,是意识不到这一层的。我们不知道日后的生活是怎样千变万化,是怎样与我们小时候接受的教育密切相关。有些事情就是这样被我们认识的。认识的同时,我们就成熟了。人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你有正常的心理机制,你会思想,你就会成长。在成长的路上,不间断地表达,通过各种方式,与周遭沟通,达成默契,理解,信任,共识,结成强有力的联盟,一起构筑精神的物质的大厦。生活正是这样日积月累砌筑起来的,当我们满心欢喜地安享生活的恩赐时,微笑已经像阳光一样绽放在我们的脸上。而你不知道,这微笑正巧让路经你窗下的人看到了,他会心一笑。于是,精神意义上的表达就诞生了。
3.
个性是这样一种概念,它直指人本身。独一的,独异的。与众不同就是界尺,没有谁例外。人能够发掘无限的能量,并让这种种的能量呈几何级数增值。殊异的情形决定了世界的斑斓多姿,繁复多样。
设若个性能够为大众所接受,那是你的幸运。很多事情会迎刃而解。而我们知道,同一性是社会秩序得以保障的基础,长此以往,千人一面、众口一词也就不奇怪了。
个性当然是固执的。有时候固执到宁折不弯的地步。这种极端显然不足取。但是也只能说,这样的极端有时,很可贵。人千万众里,如果缺乏这种殊异,试想,我们的生活会多么乏味。
所以把握一个“度”是必要的。“度”这个东西不容易把握。我们常常就处于摇摆不定当中。事实上,谁都希望做到最好,既不雷同别人,又不至于太显山露水,从而孤立自己。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个性与共性的相融相契,合理相宜,就显得尤其重要。
没有谁能躲得开。你试图绕行,那是不可以的。生活之网严严实实地网住了你我他。大家置身其中,实现共性的同时,企图保持个性,哪怕一丝一毫。这本来就是人之本能,而有的人为此丧失了尊严,也有的人,甚至为此丢掉了性命。人与人的差别到处呈现。
个性是活力所在。人不能没有个性,但也要保护自己不受伤害。这是需要大家充分注意的。
4.
生活的隐痛是触不得的,一触就痛。视若无睹是个好办法。我们习惯了做瞎子,跟人说话时喜欢自嘲般地说:“瞎活呗。”这算是一种无奈。事实上,谁也想改善生存条件,把自己的日子过得尽量好点,跟别人的距离不至于太远。这本无可厚非。一定不想努力了,就成为生活中的另类了。我们见过不少人,衣衫褴褛,蓬头垢面,面无表情。我不知道他们是怎样走到这步田地的,他们内心经历了什么。是不是很轻易就走到了这个样子?人都有努力的本能。不努力了,就说明丧失了这种本能。这种丧失应该不是简单的事情。我无法探知他们的隐痛。他们的隐痛暗含在他们心里,不为外人所知。
常常想放开手脚,自由自在生活,随心随意享受。那是不可能的。这辈子不可能了。已经奠定的生活基础,奠定的生活习惯,不是想改变就能改变的。人的生命轨迹是一种宿命,是一种必然。都是因果关系。在这个角度上说,我们就可以适度平衡自己了,避免伤身伤心,避免自己也成为那另类的人圈子里的一个。尽管我不知道,究竟那个圈子里的人是不是很自足,或者他们的快乐是我们所不知道的,也未可知。
细微的点滴积累起来,就形成了大山,层层累积,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生活中的隐痛就这样一直伴随我们,不离左右。我们与它们形如一体,须臾不可分离。但是要我们直视它们,我们真的难以做到。就假装它们不存在好了,我们管我们做自己的好了。这种自欺欺人,或许也算是一种生存的哲学吧。
5.
现实的残酷性众所周知。一个纯情少女跟一个苍发老太的反差最为明显。从老太沧桑纵横的脸庞上,我们无法发现她曾经的美丽和动人。一个活生生的人如此,其他物事概莫能外。
现实是无法逃脱的。它纠结你,缠裹你,挤压你,并且威胁你。它锻炼你的胆魄,锻炼你的心智。如果你能够切入现实,或许能相对减弱现实的残酷性。其实现实并未改变,一丝一毫都未曾改变,改变的是你自己,是你的心态。
穷尽心力做的努力,往往事与愿违,或者得不偿失。同样在做,效果大不相同。心平气和就成为一种优良品德。否则,又能怎样?要跳楼,早跳十八回了。
说到底就是一个精神状态,精神支撑决定生活质量。你的心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对现实的认知。而面对同样的现实,有的人压抑,哭泣,借酒浇愁,有的人则安静,乐观,从容面对。这体现了自信心的是否拥有。自信心很重要。一旦确立自信,任何残酷的现实都无可奈何。自信是百试不爽的利器,你拥有了它,也就拥有了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智慧和勇气。没有人能例外。这个规则适用人群中的大多数。假使你能够自信,生活就显得优雅多了,貌似会网开一面,善待你;反之,生活就狰狞不堪。这样说来,生活也是欺软怕硬的主。小时候,老师教导我们说:“困难像弹簧,你软它就硬,你硬它就软。”这说明我们自小接受的教育还是有用的。
6.
人的舒适度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生活状况决定了不同的层次和要求。某些人花千余元安一颗牙也嫌不好,我老婆一百五十块钱一颗的安牙费也要踌躇半天。六颗花了九百块,没有人家一颗贵。人跟人的差别就是这样不同。当然也有人不如咱,就让嘴里空缺着,舍不得花个安牙钱,一直到老,到离世。据说最贵的牙有一颗上几千上万的,那真是需要富可敌国的人才能享受的。赚钱的本领不同,花钱的排场也就不同。另外,人的生活习惯也有作用。有的人就算是很富有,也决不乱花,倒也不是小气舍不得,他是有那个习惯,到该花的时候也肯花,不该花,则一概不花。这是一种较好的习惯,值得我们学习。
话说回来,有钱毕竟不是坏事。一文钱逼倒英雄汉。你就是再英雄,没钱的时候你也英雄气短。而没钱,也就决定了你不可能有较好的舒适度。享受生活是重要的。生活是用来享受的。而享受生活是需要基本条件的。经济基础不行,上层建筑无论如何上不去。当我深刻地认识到这一层时,无地自容,恨不得一头撞墙上去。
自小生活在比较节俭的家庭里,跟着姥姥住的日子里,是节俭惯了的。暑假里妈妈去看望她带去的饼干,寒假的时候妈妈再去了姥姥家,还能在墙上那只挎包里看到,早已发硬,发霉,变质,没法吃了。这就是姥姥的生存哲学。我小时候不懂,后来自己有了家庭,不得不懂,越来越懂了。我曾经不满意姥姥,嫌她太节俭,害我们吃不到好东西。姥姥不许做的事,我是不做的。偷偷做也不会。我不会自己动手到墙上挎包里取上饼干吃,那是坏孩子才干的事。我从小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其实就是姥姥的教育。随着生活阅历的增长,我明白了自己身上所有的素质,源自哪里。很多事情,你不能绝对说。绝对是没道理的。姥姥的节俭有她的道理,当然也有她的不对。妈妈多次不管不顾当我们的面抢白姥姥,姥姥不吭声,但是事后她依然故我,不管妈妈生过多大的气,不管自己蒙受过多大的委屈。这就是姥姥。这种滋养潜移默化给了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我没有学习姥姥的不管不顾的节俭,该吃的还是要吃,该花的还是要花,但是,不该花的坚决不花,能不花的也尽量不花。日子正是这样日积月累过来的。就在这样的细水长流里,舒适度也就产生了,是立足于踏实、自足基础之上的舒适。白天不怕人找,半夜做梦香甜。这样的日子,真的过得很安心。
7.
人这一生顺境时候有,逆境时候也有,能始终以乐观自信面对生活的人,是生活的大赢家。他们时时处处置身精神的高地,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也就显得易如反掌。而且还有一个现象,越是在艰辛的情况下,成就越是大。这是因为,那些所谓的艰辛成为他勇敢前行的动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