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卢照邻
来源:中财论坛         作者:槐下客         时间:2019-09-24         点击量2788

  一、卢照邻其人

  卢照邻(约636-约680),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范阳人,初唐诗人。卢照邻出身望族,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旧唐书》本传及《朝野佥载》都说卢有文集20卷。《崇文总目》等宋代书目均著录为10卷。今存其集有《卢升之集》和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均为7卷。

  初唐四杰是令人感奋又令人叹惋的人物。他们都是在世时就已经名满天下的才子,他们的诗歌扭转了唐朝以前萎靡浮华的宫廷诗歌风气,使诗歌题材从亭台楼阁、风花雪月的狭小领域扩展到江河山川、边塞江漠的辽阔空间,赋予诗以新的生命力。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杜甫说“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是极其公允的评价,他们在文化的发展上功不可没。然而,他们又都是英年早逝、才子命短的代表,都淹没在了政治斗争的漩涡里,成了朝廷里互相倾轧、争权夺利的牺牲品,是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典型代表。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六岁能文,十四岁担任了奉礼郎,二十七岁(一说二十五岁)就惊悸而死;骆宾王(约638—684)七岁能诗,名冠朝野,最终因为参与徐敬业反对武则天的叛乱,下落不明;杨炯(约650-约693)九岁考中功名,四十三岁卒于官位,是受到政治倾轧较少的一个人,但也是盛年殒命,未曾得到施展大才的好机会。而卢照邻呢?十八岁作邓王府典签,被邓王称作“吾之相如”,四杰之一的杨炯说自己“耻居王后,羞在卢前”,可以看出世人对他的尊崇程度。就是这样一个奇才,因写《长安古意》得罪武三思入狱(一说是因原来追随的邓王反对武则天而受牵连入狱),出狱后正当盛年染风疾而痛苦终生,最后因此投水而死,更是令人感伤。

  卢照邻的人生经历,有两点尤其值得人们深思,值得人们学习继承。

   其一,与其他三人相比,卢照邻是凭借勤奋成就文学辉煌的。卢照邻是四杰里年龄最长的一个,虽然史书记载也是早年聪慧,却未到神童的程度。他十余岁时拜曹宪、王义芳为师,刻苦学习经史子集,可以算作一步一个脚印刻苦努力勤奋积累成就的人才;十八岁(654年,唐高宗永徽五年),为邓王李元裕府典签,甚受器重。李元裕是唐高祖李渊的第十七子,是当时皇帝李治的叔父,藏书甚丰,他把卢照邻称作"此吾之相如",即是将卢照邻视为西汉文学大家司马相如看待,可见其受宠程度。但卢照邻没有因为少年得志而沾沾自喜,而是利用工作之便,博览群书;即使身患恶疾之后,还随从孙思邈学习医学,这样刻苦的精神,值得赞叹。他的经历告诉人们,即使天资聪慧,也要凭借刻苦努力才能够做出骄人的成绩,才能够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其二,卢照邻最为人称道也最令人叹惋的是他对待疾病的态度。卢照邻因文字入狱,出狱后不久染风疾,因为自己觉得难以见人,就隐居在长安附近的太白山,后转少室山中之东龙门山,最后徙居阳翟具茨山下。在这个过程中,曾经得到神医孙思邈医治,并且拜孙为师学习医学,后来因为误服丹药中毒,一手一足残疾。在居阳翟具茨山期间,他买园数十亩,疏凿颍水,环绕住宅,预筑坟墓,偃卧其中。后来,连治病买药的钱都没有了,只好写信向朋友借钱治病,过着类似于乞讨的生活。虽然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及长期病痛的折磨,使得卢照邻最后自投颍水而死,但是,这种积极面对生死,有机会就不放弃,用尽力量求生的态度,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值得人们钦佩;不仅如此,在这样的病痛折磨下,他仍然没有忘记要有所作为,一直想着实现自己出仕的理想,同时写下了大量的诗文,如《病梨树赋》《五悲文》《行路难》等等,感事抒怀,发人深思,是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现在很多的青少年,对国外的霍金、海伦·凯勒等等耳熟能详,对“拘而演周易”的文王、“厄尔作春秋”的孔子、双目失明而写了《国语》的左丘明却毫无所知,更不知道卢照邻就是民族历史上与厄运做斗争的典范。从这个角度讲,学习卢照邻,就有着更加特殊的意义。

  从哪里学?俗话说,文如其人。学习古人,最佳途径就是从学习他的事迹、学习他的作品开始。

  二、卢照邻的诗文

  初唐四杰是盛唐文风的开拓者,而卢居四杰之首,这是得到大多数评论者认可的。《诗学渊源》说“(照邻)与骆宾王、王勃、杨炯,天下称为四杰,而卢居首。诗有奇气,实出陈隋之上。咏史诸作高古,几窥魏晋之藩篱。七言长篇,颇似子山。七绝则为李、杜所宗者也”;《竹林答问》说“六朝之为有唐,四杰之力也。中间唯卢升之出入风骚,气格遒古,非三子所可及。盈川‘愧在卢前’,非虚语也”;《三唐诗品》说“其源出于江记室,间以奇气,振其丰采……其雅情幽怨,凄清自写,虽繁弦损调,固无泛音”。这些古代著名的论集都给与卢照邻极高的评价。

  读卢照邻的作品,对今人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现在对卢照邻的作品从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段两方面作简单概括,以期抛砖引玉,得到方家指点。

  思想情感上,卢照邻的作品很丰富。他写都市的繁华,大唐生活的富庶强盛,从而揭示上层社会的骄奢淫逸。如《长安古意》《赠许从丞从驾万年宫》等篇目;写友谊人情的答和之作;写生活的困苦,世道的艰难,写对山水自然的喜爱留恋,方方面面,林林总总。但是,他的作品最多的还是写人生理想抱负,写自己的怀才不遇,写社会的不公。卢照邻一生是怀着很大的政治抱负的。“照邻”,即光照四邻之意,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其父祖对他的厚望。然而事与愿违,一生中遭遇的政治倾轧,加之人在壮年就患上的“幽忧之疾”,使得他一生壮志未酬,因此,卢照邻的诗文里很多篇幅都书写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他自己在得病后的《五悲文》里总结自己"当高宗时尚吏,己独儒;武后尚法,己独黄老;后封嵩山,屡聘贤士,己已废",如同晚年的冯唐,充满对世事沧桑的愤慨与无奈,所以,他的诗文一项很重要的思想就是发泄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长安古意》),“长恐秋节早,飘零君不知”(《曲池荷》),“节诧零落尽,天子不知名”(《雨雪曲》),“答言寒乡子,飘零万里余”“谁能借风便,一举凌苍苍”(《答益府推官》),其他如《昭君怨》《行路难》等,或直抒胸臆,或象征比喻,或借古抒怀,写出了一个才子的不平与愁怨,恰如《三唐诗品》所言“雅情幽怨,凄清自写”,诸君读时自会收获多多。

  卢照邻的作品形式多种多样,散文丰富多彩,尤工骈文;诗歌古体近体都有涉猎,以歌行体为佳,词采富艳,境界开阔。读卢照邻作品,就要注意其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一是文体,二是手法。(四杰)卢照邻的作品很多处采用的是借汉写唐的手段,也算是开辟了唐诗的一项先例;注意丰富多彩的意象,在卢照邻的作品中,甚至连地名都寄寓了一定的含义;注意比喻象征等的运用。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自由、友谊爱情,是每个人心中美好的目标。卢照邻为世人留下了这样精彩的名句,自己却成为历代文人中最凄凉、最贫窭、最痛苦的一个,实在令人叹惋。希望大家读了卢照邻的诗文能够有所收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