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把世界上所有的学问用一句话来概括,恐怕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其实这个道理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易》里就讲清楚了,即:一阴一阳之谓道。世界之所以生生不息,就在于物种的多元化,由不同的因素相互激荡作用生成,这种生成就是一种自然变化,也是一种自然规律,这就是阴阳之道。
说了以上一段话,大家以为我在讲课,非也。其实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对《周易》知之甚少。之所以先提阴阳,主要是帮助我们从最基础和最简单的道理去理解《周易》。《周易》里没有提到阴阳,阴阳是后来的孔子加进去的。孔子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指的就是一个阴一个阳。两仪生四象,四象就是春夏秋冬。四象生八卦,那么八卦又是什么呢?当然不是现在网络上流行的“八卦”,这个“八卦”则是古代劳动人民历经几千年的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是对人类和大自然的变化规律概括出来的八个不同的卦象。在古老的劳动人民中有一个代表人物,他就是太昊伏羲。
如果我们站在伏羲的角度上去理解八卦,在没有文字的上古时代,只有用一些简单的符号来帮助记忆,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xùn)代表风,震代表雷,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代表山,兑代表泽。八卦就像八只无限无形的大口袋,把宇宙中万事万物都装进去了,八卦互相搭配又变成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八卦作为简单的一种记录符号,画在树皮上,或画在石头上和甲骨上,然后普及和流传,这就是上古人民最好的“科教图书”了。所以说,作为七千年前的伏羲,应该是人类最早的符号大师。
那么到了有文字记录的时代,八卦不仅仅是一张图这么简单了,人们开始对八卦赋予了更新更完善的内容,继而一步步用文字来解释。在这一点上,三千年前的周文王是做的最好的一个,而且他还看出太昊伏羲的八卦图在生活应用中有点不切合实际,于是文王姬昌同志就把伏羲的八卦图改换了一下方位,这就有了“上八卦”和“下八卦”之说。姬昌当然爱动脑子,喜欢钻研,又根据八卦推研出六十四卦,每一卦中又加入了文字注解,既有六十四卦辞和三百八十四爻辞。然后他就把自己的这一套关于六十四卦的论述解说整理成了一部书,取名《周易》。后来又经过他的第四个儿子周公旦父子的完善,继而发扬光大。再后来,影响就越大了,而且推崇者也越来越多。其中孔子的功劳最大,因为这位老人是个大教育家、大思想家,还是个大哲学家,凡事爱较真,对教学也极为严厉,特别对古代典籍,不是删就是减,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想法创新。他读《周易》,本来也想对此删减一番,可看后却连一个字也改动不了,不仅大为感慨。其实在孔子之前,老子已经对《周易》下了定论:“玄玄玄,妙妙妙。”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后人就是根据老子的这句话,多出一个“玄学”来。并把《周易》连同《老子》《庄子》一切列入玄学典籍。
那么话再说回去,孔子推崇《周易》,挑灯夜读,并把《周易》列为必学科目,和学生们一起公关研究,同时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了《十翼》,从十个方面对《周易》的原理和功能进行了注解和论述,目的就是想给《周易》插上十个翅膀,让《周易》飞起来,让更多的后人来阅读,来理解,来应用。孔子的这份心意到了汉代就有了效果,《周易》的性质也有了变化,汉代在保留原有占筮性质的同时得到了发展,另外也赋予了新的功能,因为《周易》中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尤其经过《易传》的解释和发挥,其哲理化程度达到了新的高度,《周易》遂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典籍。
只可惜到了现代,中国学术界尤其是哲学史研究领域,一直视《周易》为占筮书而难登大雅之堂。到了80年代,《周易》才开始为中国学术界所注意,并在21世纪初,将《周易》的逻辑思想作为中国逻辑史的起点,写入国家级重点教材,由教育部研究生办公室推荐为高校研究生教学用书。
说到目前本人对《周易》的兴趣,并非心血来潮。早在七八年前开始对创作武侠小说有兴趣的时候,就喜欢周易八卦了,只是一直以来没有用心去真正理解罢了。前段时间参加了省公司举办的“世界读书日”活动,获赠一套丛书,其中包括周天著述的《<周易>和谐辩证法论稿》。这部书稿以古籍《周易》与毛泽东《矛盾论》的比较为契机,来展开学术讨论。比如我们现在提倡的“和谐社会”,这种思想正合《易》理,社会和谐,自然和谐,人际和谐,也是《易经》提倡的。所以,当我们抓住了《周易》中的和谐辩证法体系这个纲,也就抓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这时我才知道《周易》原来可以这么理解。周天先生从《周易》的开篇《乾》《坤》两卦对照“矛盾的普遍性”,阐述了世界上一切相互联系的事物以及一切事物内部的两对立面都可以用阴阳的感念加以概括,这也说明了阴阳即矛盾的普遍性。毛泽东说过,中国古人讲“一阴一阳之谓道”,不能只有阴没有阳,或者只有阳没有阴,这是古代的两点论,形而上学是一点论……
《周易》分单卦和复卦。单卦即为八卦,复卦就是六十四卦。乾卦和坤卦为八卦之首,即为天地、上下、对立、大小、强弱等等,其象征意义非常的广阔。“论稿”以《周易》六十四卦结合古今之典籍和历朝治国之法以科学辩证的观点逐一进行了论述和详解。比如在第四章“减多益少:从政治、思想、经济三个方面走向和谐”中,阐述了《周易》六十四卦中的《谦卦》以及儒家对于《谦卦》的解读提供了走向实践和谐哲学的明确途径。在《周易》的排列次序中,《谦卦》安排在《大有卦》之后。《序卦》说:“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有大者”既具有重大权力、地位、成就的人物。“盈”为满也。意思就是已经取得重大成就的人,千万不可志得意满,而应该是谦虚谨慎。《谦卦》为艮下坤上。艮为山,坤为地。其象征意义是,上层人士的谦虚态度,有利于社会平衡,从而达到社会和谐。所以《谦卦》的山下于地的形象,就是“天德不可为首”思想的又一个极佳的图解。《谦卦》要求一切已经取得成就的人们都要采取谦卑的态度。
这部“论稿”以《周易》与《矛盾论》的比较为契机,抓住周礼、儒学、史学的灵魂亦即中国主流传统文化的灵魂,中庸之道与和谐科学,展开一层又一层的深入解剖。其目的在于对我国传统文化做一点比较彻底的拨乱反正工作,为马克思主义照亮中国主流传统文化,提供一个可以选择的观察角度,同时也为世界范围内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一个实实在在的平台。
《周易》作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我在这里漫谈,实则出于对初学的一点积累,帮助一下记忆,督促自己要尽量抽点时间看一看,学一学。相信目前对《周易》感兴趣的人很多,但有些人纯粹因为好奇,只想稍微了解一下增加一些谈资。有些人想多掌握一门知识比如当做哲学来学习,从而获得一些启发和灵感。而真正最终会用周易来算卦的人毕竟只是少数。 我感觉,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于《周易》这个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适当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即便你有抵触情绪,至少也应该了解它到底说了些什么。
当你真正理解了《周易》,也就没有什么神秘了,所以我们应以平常心来学习,克服常见的误区。比如知道《周易》能够算卦占卜,以为是什么神仙鬼神在暗中操纵,从而心生神秘而产生茫然。其实这就是世间万事万物的一种综合体现,犹如一年四季风霜雨雪,人类生老病死和日月阴晴圆缺。其辩证哲学与我们学过的化学、物理、数学等科学一样,都有自己的概念和符号系统,也有自己的公式、公理、定理和定律。爱因斯坦说过:“西方科学家做出的成绩,有不少被中国古代科学家早就做出来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之一是古代科学家自幼学习《周易》,掌握了一套古代西方科学家们不曾掌握的一把打开宇宙迷宫之门的金钥匙。”(本文于2016年6月16日发表于中财论坛)
上一条: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
下一条:种在《诗经》里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