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侠客行
来源:中财论坛         作者:木门长子         时间:2022-11-07         点击量1079

      当年信陵君魏无忌应该无人可用,不然不会雇佣一个屠夫一个七十岁的守门小吏完成窃符救赵的行动。虽然,做屠夫的朱亥很勇猛,七十岁的老头侯赢也很聪明,但作为四大公子之一的信陵君手下毕竟门客众多,用这两个人显然有点不合时宜,很有些黔驴技穷、捉襟见肘的意思了。可朱亥与侯赢的出现却让千年之后的李白非常推崇,是因为朱亥侯赢能干,还是他们有超常的能力?都不是,是因为同病相怜。因为,李白心中也有豪情万丈需要抒发出来,渴求得到朱亥侯赢一样的重用。尽管,他的身份地位尊贵,比起屠夫朱亥和守门小吏侯赢来说要高得多。

  李白的出身很有些诡异,说他出身豪门却处处受到冷落,说他出身贫寒原配夫人却是唐高宗时宰相许圉师的孙女,曾为他诞下一子一女。而且,从李白自年轻时便游历四方的经历来看,李家绝对不会是平常家庭。他的豪放性情和于豪放之中透出的贵族气息,显然在表明他与一般人不同。一个人的身份养成是与生存环境、所受教育息息相关的,而一个人性格的形成也绝对与原生家族相关。贾宝玉不会伏低去做一名屠夫,林黛玉不会委屈了自己成为谁家的丫鬟。所以,他们最后的结局只能是一个出家、一个赴了黄泉。这是曹雪芹的安排,也的确符合人物性格的养成。李白也是一样的,他虽然不是小说中的人物,却是活跃于大唐神仙般的存在。他的出身决定了他不会像杜甫那样写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祈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虽然,他的境遇也不算好,但他却是杜甫一干诗人心中的白月光,是那个“冠盖满京华”“昔年有狂客”的谪仙人。

  李白的心中自有沟壑,他希望能够报效大唐,为那个唤作唐明皇李隆基的人所用,如《清平调三首》所表述的那样“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那是一种心愿,是李白作为一名普通人士为国效力的期盼,不同的只是借对杨贵妃的描绘表达出来罢了。可唐明皇李隆基待他怎么样呢,帝王眼里的李白不过是一介狂放书生,不懂礼节,不懂斯文,除了会拽几句诗之外别无用处。虽然,李白曾为他献《大猎赋》,曾眼巴巴地想博得他的赏识。但他却对李白却一直沉默不语,丝毫没有半点起用的意思。于是,就有了李白的抑郁不得志,有了旷世流芳的《行路难三首》。我们且来读读这样的诗句: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行路难,行路难!于是,将李白心中的万般豪情幻化成了浪漫主义情怀,成了他难中苦、苦中乐的悲歌。是的,长安城中的富家子弟一天到晚斗鸡走狗赌博不干实事,却依然做着大官食着俸禄,而如李白这样的人才只能坐在角落孤独地弹剑唱歌奏着苦曲。君王不愿拥篲折节、谦恭下士,做诗人的他即使想竭忠尽智又能如何?所以,他只能再次远游了,用远游时的假装快乐与华丽的诗句充实自己的内心。

  写下《侠客行》时李白正值中年,虽在礼赞侠客精神,却是他自我内心的写照。他的确想结识如信陵君那样的明主成就“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的政治抱负,做一名真实的侠客。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燕赵的武士们啊头上系着胡缨,腰间佩戴着啊闪亮的弯刀。他们骑着银鞍闪亮的白马啊,流星飞月一般驰过宽街窄道。他们武艺盖世,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无人能够阻挡。事成之后,他们还能像没事人一样藏起功与名。这才是真正的勇士啊,三杯酒下肚便能为朋友慷慨允诺、倾囊相助,让三山五岳为之倾倒。——言下之意,李白也想做这样的人,可以为朋友两肋插刀,活得个潇潇洒洒。只是,李白不可能是武士,他只能是他,受时间、空间、环境所限,不能如真正的大侠那般脱离现实自在地活着。他更不可能像金庸笔下的胡一刀、令狐冲、萧峰一样嫉恶如仇,纵然心中张扬着仁义礼智信,也能够想杀谁便杀谁。他是活在现实中的人物,虽然写得几首好诗,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也只能降低身段,在唐帝王的眼眉下委屈地活着。“豪情”“浪漫”对他来说只是世人口里的称谓,于他自己不过是一把辛酸泪罢了。

  最后的结局,李白自然是做不成侠客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浪漫是他,孤独是他,最后倒霉的还是他。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跟着永王李璘出师东巡,应邀入幕。这一次,他觉得人生终于有了指望,以为可以像真正的侠客那样为君王出生入死。可惜,时运于他总是不济,这一次又他跟错了人。永王不久败北,李白因曾写下《永王东巡歌》十一首锒铛入狱。他终不是那个“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的大侠,更没办法成为“烜赫大梁城”的人物。他只是他,一介书生、一个不善于应付世事的诗人,纵胸中有着帝国的千山万水,无奈却没有为君王效力的缘分。

  唐乾元二年,经受磨砺的李白辗转流离行至江陵,写下那首著名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晨,我才辞别白帝成,千里之遥的江陵一日就到了。两岸的猿声还在啼叫,我的船却已穿越了万重山。多么豪放,多么华丽,但这豪放与华丽背后的辛酸谁又能知?此时的李白正从被流放夜郎、行至巫山时遇赦,再从白帝城乘舟返回江陵的途中,这一悲一喜之间怕有的不是愉悦和快乐无忧的愿景,而是心酸和无奈吧。

  命运之事于他总是挥洒不尽的悲与愁,诗情之事于他是写不完的洒脱与豪奢。他终究是一个享誉中外的好诗人,善于隐藏伤感事,善于营造浪漫与爽朗。想来,李白的侠客精神应该是种在心里的,即便不能成为朱亥侯赢一样的人物,他也要成为国家栋梁救万民于危难之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啊!只不过书生毕竟是书生,意气多了些,现实又太让人悲观了些。上元三年,即公元762年,李白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在病榻上,他将手稿交付好友李阳冰,并赋《临终歌》。

  关于李白的离世,后人有很多说法。但不管怎样的说法,李白最终还是离开了他热爱的大唐、热爱的诗歌。他去后,山河为之饮泣,大地为之悲鸣。“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由此,成为诗人人生的不平事,在世间吟唱。——侠客,这世间谁不愿意做侠客,但谁又能成为真正的侠客呢?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想来也不过是个说法罢了。(本文于2022年10月20日发表于中财论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