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是人生大智慧
跟孔子学什么之——敬畏篇
来源:中财论坛         作者:夫子山闲人         时间:2024-10-03         点击量277

       说起来有些好笑,东汉王允《论衡》里有这么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这故事刘墉在《世说心语》中也曾经引用过。一天孔子经过鲁国一座破旧将倾的城门时,他老人家急匆匆赶忙走过,唯恐城墙会倒塌的样子。旁边的人就说,这城门早就这样了,言外之意是,咋会这么巧,就压到你呢?孔子说,正是因为早就这样,搞不好就会突然垮掉。这类故事还有,孔子在卫国住了十个月,离开卫国都城到匡这个地方去,匡人把孔子当成了欺负过匡人的阳虎,把他抓起来,囚禁了五天,自此以后一提起匡这个地方,孔子就害怕。也许你从这些故事中感觉孔子有些迂腐、有些无能,没有一点大将风度。其实不然,知道敬畏才是人生的大智慧,俗话说无知者无畏,有时无畏恰恰说明这个人无知。换句话说人生最大的危险是无所畏惧,因为不受约束的思想和行为最易发生问题,所以孔子要我们学会畏惧。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意思是说:君子有三件敬畏的事情:敬畏天命,敬畏地位高贵的人、敬畏圣人的话,小人不懂得天命,因而也无所畏惧,不尊重地位高贵的人,轻侮圣人的言论。”敬畏就是既敬重、又畏惧,敬中有畏,畏中有敬。天命是指命运及使命,我们可以理解为宇宙、人世间已知和未知的真理。大人,是有德有位的人,可以理解为年长而德行高尚的人。有位而无德的人是不值得我们敬畏的,否则就会落入俗套。圣人之言,既所有典藏记载的圣人言语,我们可以把它们当作打开人生的金钥匙,而使自己闪光发亮。有此三畏,则其人生必是心安理得,自由快活,潇洒而有意义。

孔子说“后生可畏”,是激励年轻人趁精力旺盛时节,加紧学习,奋发有为,努力开创自己的丰美人生。这同时也说明孔子是在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孔子的敬畏与孝道相关,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他要我们学会珍惜,尽量不落入“树欲静而风不止,人欲孝而亲不待”的自责和后悔之中。孔子的敬畏与修身相连,这一点曾国藩体会最深,他说:“恐惧者,修身之本。事前而恐惧,则畏,畏可以免祸;事后而恐惧,则悔,悔可以改过。夫知者以畏消悔,愚者无所畏而不知悔。故知者保身,愚者杀身,大哉所谓恐惧也。”当因杀人不眨眼而被世人称作“曾剃头”的曾国藩,战战兢兢、哆哆嗦嗦跪倒在慈禧太后脚下大气都不敢喘的时候,我们可曾想到过他敬畏中所包含的大智慧?

子曰:“君子有不幸而无不幸,小人有幸而无不幸。”“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他教育我们要时刻存有忧患意识,以谦恭的态度面对人生。敬畏自然,敬畏法度,崇尚科学、崇尚道德,一方面迎战不应该害怕的,一方面敬畏应该害怕的。有了敬畏你就会自觉抵御各种诱惑而使自己逍遥自在,有了敬畏你就会勒住欲望的缰绳不至于使它脱缰而坠入悬崖,有了敬畏你就不会再去做后悔不迭的愚蠢傻事,由此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岂不是大智慧? 这世上只有两种人不知敬畏是何物,一种是最具智慧的人,也即所谓的真人、完人、仙人、圣人,这种人我们恐怕很难碰到。一种是最最蠢笨的人,他们混混沌沌还未开窍。你看连被后世称作圣人的孔子都时时不忘害怕,时时不忘缩手,我们何不也去学学敬畏!(本文于2009年10月9日发表于中财论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