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教人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它的思想涉及社会、人生的众多方面,每个人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精神养料。普通百姓读《论语》,我以为也当主要读其三个方面。
一读处世之道。如何处世,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处理得好,人生便融洽顺畅,处理得不好,人生就难免磕磕碰碰。《论语》教给人们很多处世的原则和标准,有的至今没有过时,值得学习和借鉴。比如对待恩怨,孔子主张“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宪问篇》),就是应该拿公平正直来回报怨恨,拿恩德来回报恩德。而对于如何避免怨恨,孔子认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卫灵公篇》),就是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怨恨就可以避免了。这种苛以责己、待人以宽的态度,是我们今天构建和谐融洽人际关系的一条重要原则。再如,在生活中我们都要交朋结友,但交什么样的朋友,就得理智选择。《季氏篇》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在这里非常鲜明地指出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实的人交朋友,与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与玩弄手腕的人交朋友,与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这种择友观,就是教人择善去恶、结交有益的朋友。回头看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人的失败,都是因为交友不慎导致的,这让人不得不警觉起来。因此,在读《论语》中认真体会一些处世之道,学习怎样做人,对我们安身立命、提高生命的质量是大有裨益的。
二读修身之术。儒家教人修身养性,主要是完善自身品格、健全人格,以积极入世,改造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而篇》有言:“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是孔子的弟子曾子说的,他说他每天都要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替别人办事尽心竭力了吗?同朋友交往诚心相待了吗?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了吗?这样的反省,于人生是十分有益的,正所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篇》)如果人人都能做到每天“三省吾身”,就会少许多过失,多许多进步,人生就会更加完满。在对富贵的追求上,孔子主张“取之有道”,《里仁篇》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而得之,不处也。”强调的就是谋富求贵,都要取之有道。因此,我们今天读《论语》,从中去仔细体会如何完善自身,如何正确对待富贵贫穷、善恶美丑,就显得非常之必要。
三读诚信守礼。孔子“主忠信”,始终强调忠信在自我修养上的重要地位。在孔子看来,“人而无信”,就像牛车没有輗,马车没有軏一样,是不能行走的,人应该“言必行,行必果。”诚信通天下,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道理,《卫灵公篇》云:“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就是说:说话忠诚老实,做事忠厚严肃,即使到别的国家,也行得通。但如果说话虚伪欺瞒,做事马马虎虎,就是本乡本土,又怎样行得通呢?可见,坚持“忠信笃敬”原则是何等的重要。在礼义上,孔子主张以礼治国,“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里仁篇》),强调的就是用礼让来治理国家。对个人来说,“不知礼,无以立也。”(《尧曰篇》)由此,孔子要求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要谨守礼义,依礼行事,不要做越轨的行为,要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篇》)这种良好的礼义秩序,是社会安定的基础,是我们这个物质躁动的时代尤其需要的。因此,在阅读《论语》中,认真体会诚信、礼义之重要,规范我们的行为,使之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是人生修养的一件大事。
《论语》共二十篇、五百一十二章、一千多条单句,内容丰富,其中有很多做人的道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在阅读中受益,对今天的社会文明就是一种无形的推动。这正是二千五百年前的孔子所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