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一《论语》里的做人道理
来源:中财论坛         作者:槐下客         时间:2021-01-07         点击量3902

  《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最早的语录体散文,儒家经典之一,在古代既是儿童的启蒙读本,又被奉为治国平天下的法宝。北宋时,赵普第二次被任命为宰相,有人讥笑他文化水平低,一生所读不出《论语》。赵匡胤就这个问题问赵普,赵普说:“我一生所学,确实超不出这个范围。我过去拿它的一半辅佐您平定了天下,以后就拿另一半帮助您治理天下。"这就是“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由来。大思想家朱熹说:“我小的时候读到这本书就喜爱,后来再想找一本这样的书却再也没有找到。”正如这两个故事所言,中国古人对《论语》是尊崇到了极致的。儒家思想也是统治了中国几千年的正统思想,很多的道理已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就是儒家所讲的一个人应该怎么做才是能够有大的作为的正确有效的途径。本文对《论语》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暂不做分析,只就里面所涉及的如何做人、如何看人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孔子是如何成为就连子路这样桀骜不驯的人都愿意追随一辈子的明星直至圣人的?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自尊自重,那就是严格的自我约束。孔子自己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孔子知道,即使只有几十户的地方,也一定有和自己一样的人,自己超越他们,只是因为自己好学而已。在日常生活里,孔子坚持“食不言,寝不语”,吃饭要感恩,座位要摆正,坐姿要端正,赴宴会要讲礼节,尊敬年长者;托人办事要郑重更要讲求礼貌;平常严格要求自己一言一行要合乎礼的规范,不合规矩的不视、不听、不言、不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待人接物要“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意思就是出门见客就要像会见贵宾一样,即使治理百姓都要如同承办大的祭祀一样郑重其事。孔子认为,一个人首先要锤炼好自己的德行,处理好家庭关系,有余力的话才能去做比如学习之类的事情。这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以德为先”的做人理念。“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这段话,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在工作中应该保持什么样的态度,甚至也还是含着日常生活的细节该如何去做的道理。

  所有这些,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敬畏”,敬畏自己的工作,敬畏自己的生活。自己做到了对周围事物的敬畏,同时也就获得了敬畏。也正因为这样,孔子才能够成为时代乃至中国几千年的楷模。

  孔子的要求是严格的,但不是绝对化的,更不是形式主义的。他坚持“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是为了做到中正,绝不是为了物质的享受,他的“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的观念就明确的说明了这一点。他希望也在坚持做的是让精神战胜物质欲望,他强调的“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他赞美颜回“一箪食一瓢饮”的别人“不堪其忧”颜回却“不改其乐”的人生态度是对这种精神的推广,他在游于陈蔡之间数日断粮学生都灰心丧气的时候能够弦歌不绝,就是对这种精神的身体力行。

  孔子自己是这么做的,也是拿这些最简单的标准在教育着自己的孩子,要求着自己的弟子,衡量着周围的人和事,甚至包括一些高高在上的“君子”。这种鉴别方法,用孔子的话说就是“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他人是无法隐瞒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窥一斑而见全豹,就是以小见大。

  孔鲤在自己家是“趋庭而过”的。在处理和学生的关系时,作为老师的一向温文尔雅的孔子,曾经两次大为光火。其中一次就是孔子很喜欢的长相、口才都极好的学生宰予大白天睡觉,使得一向坚持“生无所息”的孔子大骂其“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甚至为此修正了自己看人的标准,认为自己“以貌取人”“以言取人”都是错的,以后要“察其言而观其行”才可。孔子没错,这个言行不一的宰予后来真的因为参与别人作乱而被杀死,这事成了孔子一生的隐痛。

  其实,坐端正点,走稳当点,坐公交车遵守点秩序和社会公德,上班的时候兢兢业业,在家的时候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就像口语所说的“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睡有睡相”,“干什么说什么,卖什么吆喝什么”,就是这么简单。可是要真正做到又是何其难哉!不说在家里,那是个人的私人空间;公共场合里吆五喝六,汽车火车上横躺竖卧,集体宿舍中胡吹神侃,教室学习时呼呼大睡,这样的事情相信每个人都是司空见惯的。当代社会里,国外的有些场合还公然写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绝不是还觉得中国人是东亚病夫,而是因为一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引起了别人的强烈反感。现实当中,因为人们手里有钱了出国旅游而在人家的旅游点里、文物上面乱写乱画所引起的纠纷还算少吗?

  不要认为细节规矩无所谓,古人说的好,“九尺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相反的就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用俗话说就是“针大的窟窿斗大的风”。“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生活小节怎能不高度重视呢?郑灵公一碗王八汤的玩笑和公子宋一个染指的小小快意,不大,却导致一个国破一个家亡;冯玉祥和蒋介石大战河南,冯的手下一个参谋“沁阳”“泌阳”的一撇笔误,导致蒋冯“成败异变,功业相反”;阿波罗号航天飞机一个小小螺丝母的松动引起机毁人亡......这些事起因都不大,结果都不小。如果你是一个手机控,你如何要求自己的孩子不是手机迷呢?“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常困于所溺”,这应该不是危言耸听。

  孔子的生平生动的告诉我们,关注好生活中的细节,规范好自己的日常行为,其实你就是真正的君子,你就是周围的人包括你的孩子和兄弟姐妹的榜样,你就是生活的楷模!(本文于2019年4月24日发表于中财论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