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领导艺术角度看刘邦和项羽
来源:中财论坛         作者:夫子山闲人         时间:2021-07-05         点击量2818

  因为不以成败论英雄,司马迁把项羽的传记列为本纪,使其享受帝王的待遇。但胜者为王败者寇,项羽的结局很悲壮,也很悲惨,垓下一战使原先屡有战绩的项羽节节败退,四面楚歌 、十面埋伏、霸王别姬、无颜江东,最后乌江自刎,项羽把这些归结为“天亡我也”,毋庸置疑这里边有历史的必然,也有项羽与刘邦领导、管理艺术水平的原因,尤其是后者很值得我们研究学习,其借鉴意义、启示作用极是明显。

  领导者成功不在于其自身能力有多强,水平有多高,而在于有多少,能力有多强、水平有多高的人才为自己及其事业服务,而或是能尽多大力量为领导极其事业奉献自我。项羽勇武天下千古无二,力能扛鼎气压万夫,破釜沉舟勇猛无敌,用现代企业的话来讲是高精尖专业人才,但他决不是一个好领导。相对而言刘邦则不同,虽然文不成,无不就,论文治不如张良、陈平等人,论武功不如韩信等人,韩信就说过刘邦最多能带十万兵,再多就乱了。但正如刘邦自己总结的那样,“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决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百无一能的刘邦能让张良、萧何、韩信等一等一的人才为我所用,可见其组织才能和领导水平有多高,史载刘邦为人豁达豪爽,且有容人之量,这种亲和力,这种人格魅力是项羽学不到的。此外,刘邦出身微末能以己度人,知道别人特别是基层老百姓的需要,知道“罚不迁列”与“赏不逾时”,攻取咸阳后不取财宝而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一下子就得到了天下百姓的人心,这些都是胜利的基础。

  孙子曰“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刘邦的胜利在于他能给于贤者、能者以施展才华的空间,所以人才来归。每每关键时刻他会问,“为之奈何”,汇集众人之智慧,然后权衡利弊得失,集思广益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与途径,这是高级智慧,这种“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做派也是项羽学不来的,韩信要求刘邦封假齐王时,刘邦刚要发火,张良桌下踢了他一下,他马上改口,这至少说明刘邦极其聪明悟性甚高,当时韩信举足轻重,当时如果翻脸历史或被改写。项羽至死也不会知道自己怎么就会走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曾子说 “用师则王,用友则霸,用徒则亡”,刘邦视人才为朋友,所以成就霸业,而项羽则正好相反,有范增而不能用并且中了反间计,刘邦所用的人才好多都是项羽的旧部如韩信、英布等人,所以说从领导的角度看项羽是很失败的。

   务实高效,不慕虚名,刘邦因为习惯了失败,所以最后超越了失败,而项羽贪慕虚名,渴望衣锦还乡,由此可见二人格局就不一样,项羽是习惯了胜利,最后却一败涂地客死他乡。毛泽东除了欣赏项羽的骨气之外,还分析了项羽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鸿门宴放跑了刘邦,二是鸿沟为界项羽当了真,三是项羽定都彭城。其实鸿门宴时就是不放跑他刘邦,项羽也能治他于死地,四十万对十万的兵力那是小菜一碟,说到底还是沽名钓誉害了项羽。鸿沟划界时,刘邦也想回家休息,张良说什么协议不协议胜利第一,刘邦采纳了张良的建议,打了项羽一个措手不及,这至少说明项羽政治幼稚甚至有些愚蠢。定都问题,项羽、刘邦对于属下的建议其态度也截然不同。看谁笑到最后,刘邦才不会自刎,因为他脸皮比项羽要厚的多,我们在为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感叹的同时,也要看到刘邦是从失败走向胜利,项羽是从胜利走向失败,看谁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坚持不懈向前走,而这其中领导艺术不容忽视。(本文于2010年3月2日发表于中财论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