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定理”的激励秘诀
来源:中财论坛         作者:许也         时间:2021-09-27         点击量1811

  美国管理学家小克劳德·乔治有句名言是:“有效培训的秘诀在于激励。”,他总结了培训的一个最基本的成功规律,因此被业界以“乔治定理”而公认,成为管理学中一条颇为有名的实用定理。

  这里的激励,一般是指上司对下属进步的积极的优秀表现给予一定精神或物质的鼓励。在员工正式步入工作岗位之前的培训和检验,决定着员工的上岗工作效率,因此,培训的成功与否,培训的质量优劣,是企业管理者普遍关心的问题。产品需要质量验收,同样,员工的培训也要有所检验和考试。要使大多数员工成为具有各项技能合格的优秀人才,顺利通过培训的合格考试,就必须在培训期间充分调动员工的潜能,让他们好学、勤学、苦学,直到把握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本领。

  潜能,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潜伏在每一个员工的心灵深处,可大可小,取之不尽,没有定数。一个人的潜能,挖掘出来之后才能知道其分量,而在潜能没有挖掘之前,谁也很难定论说一个员工将来会成为怎样的人才,会发挥出怎样的本领。

  我们说,激励,就像是一台员工潜能的挖掘机。在员工的培训初始阶段,明智的上司,如果对员工的“每一零的突破、每一小步的前进”都积极给予肯定和鼓励的话,那么,员工就会充满信心的去尝试更大的突破、迈出更大的步子。也就是说,员工潜能每得到一次挖掘和呈现,就有必要肯定一次,鼓励一次,给员工一个正信息。等于在暗示或者告诉他,你做得很好、很出色,再接再厉,将会取得更好的成绩。潜能,正因为有了激励这台挖掘机的作用,才会在下一次被继续开采出来。如果潜能挖掘一次,没有任何激励信号给员工,多数员工都不可能自己去努力表现得更好,甚至还可能因此而懈怠、灰心丧气。培训期的员工相当于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尽管各种激励显得有点直露和幼稚,好像在哄一个小孩,但他们却普遍能够接受这样的“哄”和“表扬”,这是由一个员工成长初级阶段的心理决定的孩子气。

  像宠孩子一样的爱护你的下属员工,尽可能的满足员工的基本生存条件,尽可能支持员工潜能的未来发展空间。最好还要能够感应员工的心理情感,从而亲密的与员工打成一片,成为知己。员工一旦体会到上司的用心良苦和栽培,就会不遗余力勤学苦练,最后以出色的成绩圆满完成各项培训要求,拿出好成绩,适应合格执证上岗,为你的公司尽忠出力、热忱服务。

  在西方,较早产生的以泰勒为代表的古典管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是在追求各自最大的利益,人们工作的动机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这与司马迁《史记》中的一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有点不谋而合。现实中也的确如此,谁不在为加薪为福利待遇而工作呢?不给钱的无偿劳动现在肯定没人干了,就是工资低了一点也可能不干。因此,我们感到物质激励具有普遍的效力,物质刺激,这是比较现实的一种激励方式。但用在培训期却会有点难度,培训本身就要公司支付庞大培训费用,培训期的员工在没有上岗之前还没有工资,顶多是一点基本生活费,很难说你培训表现得好些,就给你什么物质鼓励。这一点恰恰容易使管理者因为找不到物质激励而忽略了激励。要使培训期的员工得到充分的激励,就有必要对员工进行精神鼓励,对员工的每一个进步作及时的肯定。培训期的月考、期中考和期末考都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对员工肯定和激励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每一考试的结果里,如何根据每个员工的不同成绩和具体情况,恰当而巧妙的激励员工,而不是随便的含糊表扬。要能够让员工真正感到自己的优点在哪里,缺点、差距又在哪里,员工就会心悦诚服,对培训目标更加明确,从而增添信心。

  “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管理者在给员工精神激励的时候,既要赏罚严明,善于通过奖罚的正负力量来强化激励手段,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从而提高培训绩效,又要一视同仁,对所有员工实行“规章制度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以免因一些特殊化造成员工对规章制度的失望和冷漠。

  公司员工的培训期并不长,一般数个月,一年半载就会结束,时间是一晃就过的。在有限的培训时间里必须把激励机制充分的体现出来,才能顺利抵达培训成功的目标。上司只有对员工的每一个足迹都加上激励的动力标签,员工的步子才会迈得更稳、更快、更大。这也许就是有效培训的关键秘诀了。

  物质的抑或精神的激励,最好双管齐下,多种激励方法并举,则可以最大程度的克服弊端。人,不仅是“社会人”,还是关系、思想、心理多变多样的“复杂人”,在激励和提升人的潜能和能动性的过程中,要看具体情况的改变而变化,世上从没有一成不变的定律和法则,灵活掌握,随机应变,轮流手段,可以大大减少激励失当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有效培训的秘诀在于激励。”,激励,相当于将一个动力装置安装到一个员工的身上,驱动了员工也就推动了整个企业公司的整体前进步伐。激励,是被广泛运用的一种常见管理方法,不论在培训期还是在正式上岗之后,激励运用是否得当都非常重要,往往决定了一个企业公司的兴衰。

  总之,人本来是具有一定惰性的动物,钟不敲是不响的,桌子不推是不走的。管理学的目的之一也就是改变人的这种惰性和劣根性,而激励始终起着一个举足轻重的动力源作用,乔治定理正为我们揭示了个中奥秘。(本文于2009年1月18日发表于中财论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