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诗佛王维
来源:中财论坛         作者:笑沧海         时间:2024-05-23         点击量236

       在走近诗佛王维之前,我们先来读一阕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词的正文之前有一个注解: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是说北宋神宗熙宁九年,也就是公元1076年的时候,时任密州太守的苏轼,相当于今天山东诸城市长,在中秋之夜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大醉后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我们知道苏轼经过乌台诗案后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一路遭贬,一路吟唱。他虽然没有刘禹锡“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般的刚硬高调,却也不输旷达豪迈,在《定风波》里他写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而他的弟弟苏辙便瞬间秒变成了捞哥狂魔,时刻救苏轼于危难之中。两兄弟感情非常深厚,似乎命运让苏辙做官做到高位就是为了给哥哥苏轼保驾护航的。

而王维也有一个这样的好弟弟王缙,当然,他比苏轼富有,苏轼只有一个弟弟,王维有四个弟弟。好巧不巧的是,王维也有一首给弟弟们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他十七岁孤身闯荡长安时写的,此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写得非常朴素,却带给人一种力量感。年纪轻轻的王维放着清闲的贵公子不做,怎会独自来到京城,做起了京飘一族呢?我们就来走近他,看看他的一生是多么的起伏跌宕,又恬然自适。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人,祖籍山西祁县。他的父族“太原王氏”是当时的名门望族,从汉朝开始世代为官。祖父王胄曾是大唐王朝首屈一指的朝廷乐官,音乐造诣颇深。一把琵琶,冠绝天下。父亲王处廉做汾州司马,是个秉持忠孝的读书人。母亲出自大唐高门“五姓七族”之博陵崔氏,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画家,还拥有一颗虔诚的佛心,是高僧大照禅师的俗家弟子。王维的名字就取自她经常诵读的一本书《维摩诘所说经》。书中的维摩诘是一位住家修行法力高深的佛教著名居士。维摩诘意为以洁净、没有污染而著称的人。诚如经书所言:“清净佛土,寂寞无言,无说无示,无识,无作,无为。”维摩诘居士在佛学修养方面造诣颇高,很多菩萨不远万里赶来向他请教问法。相传,文殊菩萨曾质疑维摩诘“你既是一位大菩萨,却又拖家带眷,怎会自在呢?”维摩诘坦然一笑:“我母为智慧,我父度众生,我妻是从修行中得到的法喜。女儿代表慈悲心,儿子代表善心。我有家,但以佛性为屋舍。我的弟子就是一切众生,我的朋友是各种不同的修行法门……”心无挂碍天地宽,维摩诘即便有妻子儿女,有世俗生活的鸡零狗碎,也能无垢解脱。修行是真的有好处啊,正如般若心经说的,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王维的父母,在为孩子命名的那一刻,该是多么的心怀虔诚啊。我们每个人的名字无不寄托了父母赐予的最初福祉,如同深嵌血液的基因一般,会在深处逆境时带给我们温暖,带给我们力量。王维不负此名,多年之后,也活出了维摩诘的自在清澹。虽染一身俗尘,心却始终纯净如初。世人学做“仰天大笑出门去”的李白,“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杜甫,“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李煜都较为容易,唯独如王维这般,积极入世官可拜相,退隐山林独享坦然,却是难之又难。时光荏苒,三百多年后,北宋出了一位大文豪苏轼,号东坡居士,与王维相似度较高,也学佛老。不同的是,王维只有一个妻子,在妻子因难产离世后终生未再续娶,一个人与山水为伴,被称为大唐第一痴情好丈夫。而这一点上苏轼比他富有,一生中光有名有姓的女人就有三个——王弗,王闰之、朝云。他却始终惦念着发妻王弗,在王弗离世十年后写下一首传诵千年的悼亡词《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看来,苏轼也是个极其重情的男人。仰观俯察,古今中外,对妻子好的男人,一般都差不了。

王维是唐朝最完美的诗人,是盛唐第一美男子,论及家世、天赋、学历,能力、颜值、情商,都是当时的翘楚,堪称顶配之选,拥有一生下来注定要当圣人的气质。王维自小便沐浴在贵族的荣光之中,接受着顶级的贵族教育。起点之高,为他的未来铺设了坚实的基石。九岁时,父亲王处廉因病去世,从此家道中落,母亲不得不遣散家奴变卖房产,带着王维兄妹六人回到娘家蒲州。虽荣华已逝,母亲对孩子们的教育仍矢志不渝,她每日辛勤刺绣,补贴家用。王维则每日在家门外设摊以画技换取生活所需。15岁那年,他怀揣梦想,踏上进京求仕的征途。才华横溢的王维一到京城,便大受欢迎。不久就与唐玄宗的弟弟岐王李范成了莫逆之交,就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府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里的那个岐王。当时的大唐实行公荐制度,科考不但需要实力,还需要重要人物的引荐。在岐王李范的精心策划下,王维扮作伶人为大唐人力资源部长玉真公主献上了一曲动人的《郁轮袍》。演奏时,王维的非凡气度和才貌,让玉真公主一眼便心动,深深迷上了他。有了玉真公主的加持,王维21岁就登科及第,成了“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状元郎。这一年,和王维同岁的李白还没有走出四川。王维被任命为太乐丞,负责音乐舞蹈等教习,以供朝廷祭祀宴享之用。供职仅仅数月,就因属下伶人舞黄狮而被贬,去济州做司仓参军。有人说,手下舞黄狮被贬只是个借口,真正的原因是王维娶了妻子崔氏,惹怒了他的玉真姐姐,谁知道呢?王维三十岁时,妻子崔氏难产,母子双亡,这一打击让他痛不欲生。后来媒婆上门提亲他不为所动,无数女子倾慕他的才华,他视而不见。他的心里除了妻子崔氏已经无法容纳别人。在接下来的三十年里,王维选择孤居一室,禁肉食,绝彩衣,用这种方式来纪念妻子,让那份绵长的思念陪伴自己度过一个个漫漫长夜,曾许下的一生一世的誓言只留给了妻子崔氏,他的坚守与深情令人动容,这份深情将永远留存于世。

公元734年,当时的宰相张九龄十分欣赏王维的才华,提拔王维为右拾遗。三年后,张九龄被奸臣李林甫排挤,贬为荆州长史,王维受到牵连,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凉州,在出塞的路上,写下名篇《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虽然凉州风沙无边,在王维心里,这比朝廷如履薄冰、尔虞我诈舒服多了。在边塞,他练就了苦中作乐的本领,每日吟诗作赋,弹琴写字,自得其乐。不惑之年,在这里又遇到了好朋友岑参和高适,他乡遇故知,多么难得珍贵啊。人生三大美好时刻: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他乡遇故知。王维该经历的都经历过了,人生也算小满。

几年后,王维回到长安,他在京郊的辋川山谷建筑了别墅,基本躺平。虽未放弃官职,也不怎么过问政事了,亦官亦隐。这时的他创造了盛唐李杜之外另一个诗画的世界。在《终南别业》中,王维写道“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甚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这时的王维诚心礼佛,他的诗不仅有空尽的禅意,还有极强的画面感,诗画一体。短短几句,几乎将他隐居的画面铺开,呈现在我们面前。他在《画》中写“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在《鸟鸣涧》里写“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在《鹿柴》里写“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就是王维诗佛称号的由来。

王维用天才画家的审美,将辋川美景一一记录,又以音乐家角度,将美景与诗歌动静结合,如《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描绘了在明月高照的夜晚,山泉在山石上流滴的动静结合景象;而紧接着“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出现,伴随竹林中传来的洗衣少女的欢声笑语,使得山林的清幽被打破,渔舟的划过也打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动静相宜的画面绘声绘色。王维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诗中有禅”的意境,在诗坛树起了一面旗帜。他还在这里完成了人文画代表作《辋川集》,因为此作,他又被后人誉为盛唐画坛的第一把交椅。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令文学巨匠李白、杜甫和诗佛王维深受其害。相较之,我们今天的和平的生活是不是很幸福啊。王维在战乱中被叛军俘虏并囚禁在菩提寺,更为不幸的是,乱臣贼子安禄山还是王维的铁粉,王维试图装病、服用泻药都没有逃脱安禄山的强行委任。这段经历成了他的人生污点,令他倍感痛苦无奈。平定叛乱后,伪官被清算,王维处境岌岌可危。幸运的是,王维始终忠心李氏政权,曾写《凝碧池》一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深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抒发对亡国的哀痛和对李氏政权的深深思念。这首诗呈给唐肃宗后,成为了王维的救命符。更得益于他的弟弟王缙在平乱中立下赫赫战功,并以自己的性命为兄长作保,王维才得以逃过一劫,不仅保住了官职,甚至在后来还多次得到升迁最终官至尚书右丞。从王维和苏轼的遭遇来看,有一个好弟弟是多么幸运啊。凡是能成为兄弟姐妹的都不是一般的缘分,我们要不要好好珍惜这份手足之情,相互扶持呢?

《甄嬛传》里乌拉那拉宜修说,本宫好羡慕熹贵妃姐妹,互相扶持,要是我的姐姐纯元皇后活着就好了,我们一样的姐妹情深。雍正皇帝说,我倒是希望你姐姐没有你这个妹妹。剧情最后,我们才知道,宜修因为嫉妒雍正独爱纯元,在纯元皇后怀孕期间下毒,让她难产而死。嫉妒心是多么可怕啊,佛说,贪嗔痴慢疑是为五毒,会令人发狂,要人性命。多多的修行吧,修一颗佛心善心,豁达之心,令世间多一分平和,多一分宁静。

纵观王维的一生,少年春风得意,中年丧妻,几经坎坷,晚年官途畅通,几乎大半时间都在失意中度过。正是这些经历,让他变得淡然平和,不骄不躁,不悲不喜。他在困境中始终保持冷静与坚韧,用诗画来抒发内心的情感与思考。每每想起王维,“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两句诗便飘然而至。(本文于2024年5月20日发表于中财论坛 )

上一条:心境余谈
下一条:水浒人物杂想

相关文章